-
-
公开(公告)号:CN11688183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55567.9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18/25 , G01S17/08 , G01S17/86 , G01C22/00 , G01N22/00 , G06F18/241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广域环境动态自主监测平台,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上安装自动巡航单元,所述移动平台的下端设置介电常数检测装置,所述移动平台的一侧设置有微波检测模块和图像捕捉摄像头,所述介电常数检测装置、微波检测模块和图像捕捉摄像头均与主控模块连接,本发明采用SLAM技术使检测机构能够在室内待检测环境内进行自主移动,防止了检测死角的产生。同时,本发明采用了新颖的微波检测和介电常数检测,这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且能够反馈杂物的材质,便于让清洁人员携带相应设备进行打扫。
-
公开(公告)号:CN11680945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63510.3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07C5/3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设计的生活垃圾分类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暗盒,所述暗盒的一端开设有一道狭缝,所述暗盒的另一端设置有小孔,所述暗盒内对应所述狭缝以不同角度固定有衍射光栅和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通过导线连接处理终端,所述处理终端设置在所述暗盒的外部,所述导线通过所述小孔穿出与所述处理终端连接,待测光通过所述狭缝进入所述暗盒后,穿过所述衍射光栅后,一级衍射光被所述摄像头采集后馈送至所述处理终端进行分析。考虑到不同材料的垃圾由于其主要组成分子的差异,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收特性,可以通过获取材料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建立识别分类模型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实现对垃圾的识别分类。
-
公开(公告)号:CN11679993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55767.4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光互补电能供应装置,包括发电模块、控制器、能量存储模块,发电模块包括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分别将风能、太阳能转化为电力能源,能量的存储环节由能量存储模块来承担,可以充电又可以放电,有利于消除由于天气等原因引起能量供应和需求的不平衡,在整个系统中起到能量调节和平衡负载的作用。控制器将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间断、不稳定电能转化为稳定的电能送往直流负载或交流负载,同时把多余的能量按能量存储模块的特性曲线对能量存储模块进行充电,当所发的电不能满足负载需要时,控制器又把能量存储模块的电能送往负载。本方案实现了风光互补电能供应装置的智能控制,并可以将能量安全输送给负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