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抽漆生产线的上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71645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558730.6

    申请日:2019-06-26

    Inventor: 樊月珍 王渊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抽漆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尤其用于鱼竿的抽漆,包括料仓、踏板、支架、顶升机构和尺寸自适应机构,所述支架下部设有两组所述顶升机构,所述支架上部设有所述料仓,所述料仓上部设有所述尺寸自适应机构,所述料仓为利于上料的倒三角构型,底部设有两个方形通孔,所述顶升机构穿过两方形通孔将待抽漆鱼竿举升至所述抓取装置可抓取的位置上,所述料仓用于盛装待抽漆的鱼竿,本发明的鱼竿抽漆过程,代替人工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本发明可实现不同尺寸鱼竿的抽漆,大大提高了鱼竿抽漆的生产效率。

    一种橡胶拉伸实验台及橡胶疲劳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80377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432575.5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拉伸实验台及橡胶疲劳试验方法,实验台包括控温系统、执行机构和图像识别模块,控温系统能够保证橡胶拉伸试验过程中环境温度的稳定;执行机构由伺服电机和运动执行机构组成,运动执行机构包括滑台和丝杠,当丝杠转动时,滑台就可以根据一定的运动规律进行往复运动;图像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裂纹长度;在橡胶拉伸实验台对多组不同伸长比的橡胶试件进行往复拉伸试验,可获得橡胶试件的裂纹生长速率以及最大撕裂能,进而根据公式得到橡胶试件的疲劳寿命。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测试方法简易,可有效提高橡胶材料的疲劳特性测试的准确度,且可操作性强,对于保证橡胶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可实现尺寸自适应的自动抽漆生产线

    公开(公告)号:CN110395572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558729.3

    申请日:2019-06-26

    Inventor: 王青春 王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尺寸自适应的自动抽漆生产线,由上料装置、辅助支撑装置、上漆装置、抓取装置、机架、周转车和控制系统组成,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料仓、顶升机构和尺寸自适应机构,顶升机构包括顶出板、顶升气缸,尺寸自适应机构形成一个横向距离可调的构型,实现对不同尺寸鱼竿的上料,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移动机构和抓手机构,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轴上的辅助支撑凹面;所述上漆装置包括漆盒、支架、滑块、直线导轨和配重机构,所述漆盒设有两个上漆孔。本发明的鱼竿抽漆过程,代替人工实现了完全自动化,可实现不同尺寸鱼竿的抽漆,大大提高了鱼竿抽漆的生产效率,解决了鱼竿太长,容易弯曲,导致抽漆效果差的问题。

    一种可实现尺寸自适应的自动抽漆生产线

    公开(公告)号:CN110395572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558729.3

    申请日:2019-06-26

    Inventor: 王青春 王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尺寸自适应的自动抽漆生产线,由上料装置、辅助支撑装置、上漆装置、抓取装置、机架、周转车和控制系统组成,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料仓、顶升机构和尺寸自适应机构,顶升机构包括顶出板、顶升气缸,尺寸自适应机构形成一个横向距离可调的构型,实现对不同尺寸鱼竿的上料,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移动机构和抓手机构,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轴上的辅助支撑凹面;所述上漆装置包括漆盒、支架、滑块、直线导轨和配重机构,所述漆盒设有两个上漆孔。本发明的鱼竿抽漆过程,代替人工实现了完全自动化,可实现不同尺寸鱼竿的抽漆,大大提高了鱼竿抽漆的生产效率,解决了鱼竿太长,容易弯曲,导致抽漆效果差的问题。

    一种橡胶疲劳拉伸试验台及橡胶疲劳拉伸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220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811432574.0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疲劳拉伸试验台及橡胶疲劳拉伸试验方法,所述试验台由执行机构、数据采集系统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总体固定架、力传感器、左夹具、右夹具、滑台、支撑杆、丝杠、滑台底座、联轴器、伺服电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卡、计算机、人机交互界面、PLC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PLC控制系统来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和方向,进而控制左夹具和右夹具对橡胶试样进行加载;本发明整体系统构成简易,可操控性强,人机交互性良好;此外,采用本发明的橡胶疲劳拉伸试验方法获得的橡胶的疲劳拉伸模型,相对于现有技术也更加精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