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菌核及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02218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910079432.5

    申请日:2009-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桦褐孔菌菌核及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将桦褐孔菌母种在加富PDA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后接种于原种培养基培养获得原种;将原种接种于栽培种培养基中培养直至长满菌丝;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转移至出菇室进行出菇培养;其中所述出菇培养包括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80%,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001x。本发明人工栽培方法可显著提高桦褐孔菌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最高可达0.67mm/d,菌丝生长整齐致密。菌丝满袋后,菌袋现蕾时间早,出现菌核及子实体数量多,产量高、质量好;其中,菌核的生物学效率高达67%。

    木耳菌种的组织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73758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910077053.2

    申请日:2009-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耳菌种的组织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干木耳消毒并润湿;(2)剪取耳片组织块;(3)将耳片组织块用酒精灯火焰进行灭菌消毒;(4)将耳片组织块插入到分离培养基中进行恒温分离培养;(5)挑取新生长出的菌丝作为接种块接种至纯化培养基中进行纯化培养,即得;本发明木耳菌种的组织分离方法具有操作简捷,生产成本低,菌丝分离成功率高,菌丝萌发快、长势强等优点。本发明方法应用广泛,可适用于各种胶质耳的组织分离。

    桦褐孔菌菌核及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02218B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910079432.5

    申请日:2009-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桦褐孔菌菌核及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将桦褐孔菌母种在加富PDA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后接种于原种培养基培养获得原种;将原种接种于栽培种培养基中培养直至长满菌丝;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转移至出菇室进行出菇培养;其中所述出菇培养包括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80%,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00lx。本发明人工栽培方法可显著提高桦褐孔菌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最高可达0.67mm/d,菌丝生长整齐致密。菌丝满袋后,菌袋现蕾时间早,出现菌核及子实体数量多,产量高、质量好;其中,菌核的生物学效率高达67%。

    桑黄的人工栽培方法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85262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10077398.8

    申请日:2009-0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桑黄(Phellinus baumii Pilát)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1)桑黄子实体上分离的菌株纯化后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中获得母种;(2)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获得桑黄原种;(3)将桑黄原种接种到栽培袋内的栽培种培养基中培养;(4)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转移至出菇室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出菇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温度为22~25℃。本发明方法摸索出了最适合于桑黄子实体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通过人工精确控制出菇室内的相对湿度、温度等因子,在保证桑黄子实体质量的同时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桑黄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具有产量高、子实体质量好、节省材料、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桑黄的人工栽培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85262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910077398.8

    申请日:2009-0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桑黄(Phellinus baumii Pilát)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1)桑黄子实体上分离的菌株纯化后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中获得母种;(2)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获得桑黄原种;(3)将桑黄原种接种到栽培袋内的栽培种培养基中培养;(4)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转移至出菇室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出菇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温度为22~25℃。本发明方法摸索出了最适合于桑黄子实体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通过人工精确控制出菇室内的相对湿度、温度等因子,在保证桑黄子实体质量的同时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桑黄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具有产量高、子实体质量好、节省材料、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