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40096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10281788.3
申请日:2013-07-0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垫。所述生态垫包括菇渣、植物材料a和植物材料b;所述植物材料a和所述植物材料b均由秸秆和/或谷壳制成;所述植物材料a呈丝状或条状;所述植物材料b呈颗粒或细丝。所述秸秆可为稻草和/或麦秸。本发明提供的硬质生态垫的孔隙度达到15~35%,饱和吸水率(饱和吸水后最大持水量与干重的比值)达到160~260%,覆盖生态垫后土壤5cm深的日最高温度与裸地相比降低8.3℃,用于板栗栽培可增产10~15%;本发明不需采用采用人工生成物或椰丝、棕丝等韧性纤维即可成型,相比铺施散状菇渣,效率提高4~7倍
-
公开(公告)号:CN105815039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510741241.6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用乙烯利的板栗采收方法,属于板栗果树的果实采收方法领域。本发明主要解决现阶段板栗采收过程中采收时间不一致、人力成本高和果实品质不佳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在板栗栗蓬成熟前期用竹竿将栗蓬从板栗树体上打落并收集;配制1200?1800mg/L的乙烯利溶液;打落并收集的板栗栗蓬在配置好的乙烯利溶液中浸泡6?20秒,或将配制的乙烯利溶液喷施在收集的栗蓬上至栗蓬表面均接触到溶液;将经过乙烯利溶液处理的栗蓬置于通风透气的纸箱或木箱内,于无阳光直射、干燥处静置;在处理后第2至7天内,每日采收成熟的栗蓬。本发明在能够使板栗采收过程更集约,节约采收劳动力成本,降低板栗储存发霉率,提高板栗可溶性糖含量15?19%。
-
公开(公告)号:CN103190318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310080451.6
申请日:2013-03-1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1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旱生态垫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由不同特性植物材料配比加工制成,主要用于农林栽植中覆盖地表,具有减缓土壤蒸散失水、蓄水保墒功能的生态垫。生态垫形状为内环直径5-15cm,外环直径50-60cm,厚度为3-4cm的环形,纵剖面分为3层,上、中、下层厚度比为3∶5∶2,各层由各种植物材料或纤维按不同配比构成。生态垫采用的植物材料是由农林收获物制成的木本、草本材料,按大小及强度不同分为四种类型。本发明还涉及该生态垫的制作方法,不同植物材料按各层比例配方后吸水膨胀、加入淀粉胶、用蒸汽蒸制软化,分层加入模型中制作成型。要求保护的技术领域是资源综合利用和农林栽培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190318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080451.6
申请日:2013-03-1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1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旱生态垫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由不同特性植物材料配比加工制成,主要用于农林栽植中覆盖地表,具有减缓土壤蒸散失水、蓄水保墒功能的生态垫。生态垫形状为内环直径5-15cm,外环直径50-60cm,厚度为3-4cm的环形,纵剖面分为3层,上、中、下层厚度比为3∶5∶2,各层由各种植物材料或纤维按不同配比构成。生态垫采用的植物材料是由农林收获物制成的木本、草本材料,按大小及强度不同分为四种类型。本发明还涉及该生态垫的制作方法,不同植物材料按各层比例配方后吸水膨胀、加入淀粉胶、用蒸汽蒸制软化,分层加入模型中制作成型。要求保护的技术领域是资源综合利用和农林栽培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340096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81788.3
申请日:2013-07-0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垫。所述生态垫包括菇渣、植物材料a和植物材料b;所述植物材料a和所述植物材料b均由秸秆和/或谷壳制成;所述植物材料a呈丝状或条状;所述植物材料b呈颗粒或细丝。所述秸秆可为稻草和/或麦秸。本发明提供的硬质生态垫的孔隙度达到15~35%,饱和吸水率(饱和吸水后最大持水量与干重的比值)达到160~260%,覆盖生态垫后土壤5cm深的日最高温度与裸地相比降低8.3℃,用于板栗栽培可增产10~15%;本发明不需采用采用人工生成物或椰丝、棕丝等韧性纤维即可成型,相比铺施散状菇渣,效率提高4~7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