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73952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110053878.8
申请日:2011-03-07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6Q10/00
Abstract: 一种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它有六大步骤。一、利用信息熵原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二、构建评价地区和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集对模型,引入联系数的概念,将集对模型同异反联系起来;三、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由下向上,分别计算各层的联系数,并结合权重向量,依次得到上一层的联系数,逐一类推,得到总系统的联系数:四、利用“均分原则”,确定各级系统联系数的值以及总指标的n元联系数主值;五、根据联系数的概念,利用“均分原则”,将[-1,1]区间均分为n级,得到n个等级区间;六、对比步骤四中各级联系数的值和步骤五中均分的n等级区间,分析步骤四得出的位于何区间,位于区间所对应的等级即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等级。
-
公开(公告)号:CN102279251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110054455.8
申请日:2011-03-07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基于水质最优控制的植物滞留系统结构优化实验装置,它包括储径流水箱、水泵、导水管、接头、支架、径流孔、PVC细管、PVC细管胶皮塞、PVC-U管、PVC-U管底座、采样孔和采样孔堵塞。储径流水箱的下部出口与水泵进水口相连,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与放在支架上的PVC细管上均布的径流孔相连,PVC细管与导水管用接头相连,PVC细管的另一端是由PVC细管胶皮塞堵塞。PVC细管上有许多方向朝下的径流孔正对应于PVC-U管之上方,采样孔设置在从PVC-U管的顶部至底部每间隔20cm的位置,而PVC-U管的底部由PVC-U管底座封住。本发明结构简单,造价低,它在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领域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213711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110054452.4
申请日:2011-03-07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基于水质水量综合控制的植物滞留系统结构优化实验装置,它包括降雨水箱、水泵、导水管、接头、支架、降雨孔、PVC细管、PVC细管胶皮塞、PVC-U管、PVC-U管底座、采样孔、采样孔堵塞、径流槽、径流管、橡皮管接头、软管夹、橡皮软管和PVC硬管。储降雨水箱、径流槽的下部出口与水泵进口相连,水泵出水通过导水管与放置在支架上的PVC细管、径流管相连。PVC细管上有方向朝下的降雨孔正对PVC-U管之上方,径流管上等间隔设置方向朝下圆孔并与PVC硬管相连,PVC硬管、橡皮软管与PVC-U管相连通,软管夹夹住橡皮软管控制径流流量。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同时调节降雨和径流强度,符合实际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213711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110054452.4
申请日:2011-03-07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基于水质水量综合控制的植物滞留系统结构优化实验装置,它包括降雨水箱、水泵、导水管、接头、支架、降雨孔、PVC细管、PVC细管胶皮塞、PVC-U管、PVC-U管底座、采样孔、采样孔堵塞、径流槽、径流管、橡皮管接头、软管夹、橡皮软管和PVC硬管。储降雨水箱、径流槽的下部出口与水泵进口相连,水泵出水通过导水管与放置在支架上的PVC细管、径流管相连。PVC细管上有方向朝下的降雨孔正对PVC-U管之上方,径流管上等间隔设置方向朝下圆孔并与PVC硬管相连,PVC硬管、橡皮软管与PVC-U管相连通,软管夹夹住橡皮软管控制径流流量。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同时调节降雨和径流强度,符合实际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793890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34691.6
申请日:2010-03-26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1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人工降雨条件下生物滞留元水质水量模拟研究的实验装置,它包括储雨水箱、水泵、导水管、支架、水量调解箱、阀门、出水管、喷头、降雨孔、多孔布水板、实验土槽、小采样孔管和大采样孔管。其位置连接关系是:储雨水箱的下部出口与水泵进水口相连,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与放置在支架上的水量调解箱相连通,水量调解箱出口处设置一阀门通过出水管与喷头相连,其上设置有许多降雨孔的多孔布水板放置在喷头之下、实验土槽之上方,小采样孔管位于实验土槽的中部位置,大采样孔管位于实验土槽的下部位置。本发明结构简单,可调节降雨强度与均匀度,实现了不同时间和不同结构空间土壤水样的采集,它在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领域里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262149B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110160584.5
申请日:2011-06-15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水质水量三维模拟控制的植物滞留元实验装置,包括储雨水箱、水泵、导水管、支架、喷头、多孔布水板、降雨孔、微孔陶土管、弯头、含水量监测探头、实验土槽、出水孔管、采样瓶、桌子、封堵、径流管、吸水管、储径流槽、含水量监测仪、自动显示屏、调节阀和含水量感应线;储雨水箱的下出口与水泵进水口相连,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把人工雨水送至另一端相连的喷头,人工雨水经多孔布水板均匀喷洒在实验土槽中,多个微孔陶土管位于实验土槽的中部并通过吸水管与采样瓶相连,出水孔管位于实验土槽的底部,设置在含水量监测仪上的调节阀可选择链接不同的含水量监测探头同时在自动显示屏中显示该点含水量的数据。本发明结构简单、经济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93890B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010134691.6
申请日:2010-03-26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1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人工降雨条件下生物滞留元水质水量模拟研究的实验装置,它包括储雨水箱、水泵、导水管、支架、水量调解箱、阀门、出水管、喷头、降雨孔、多孔布水板、实验土槽、小采样孔管和大采样孔管。其位置连接关系是:储雨水箱的下部出口与水泵进水口相连,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与放置在支架上的水量调解箱相连通,水量调解箱出口处设置一阀门通过出水管与喷头相连,其上设置有许多降雨孔的多孔布水板放置在喷头之下、实验土槽之上方,小采样孔管位于实验土槽的中部位置,大采样孔管位于实验土槽的下部位置。本发明结构简单,可调节降雨强度与均匀度,实现了不同时间和不同结构空间土壤水样的采集,它在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领域里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279251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054455.8
申请日:2011-03-07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基于水质最优控制的植物滞留系统结构优化实验装置,它包括储径流水箱、水泵、导水管、接头、支架、径流孔、PVC细管、PVC细管胶皮塞、PVC-U管、PVC-U管底座、采样孔和采样孔堵塞。储径流水箱的下部出口与水泵进水口相连,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与放在支架上的PVC细管上均布的径流孔相连,PVC细管与导水管用接头相连,PVC细管的另一端是由PVC细管胶皮塞堵塞。PVC细管上有许多方向朝下的径流孔正对应于PVC-U管之上方,采样孔设置在从PVC-U管的顶部至底部每间隔20cm的位置,而PVC-U管的底部由PVC-U管底座封住。本发明结构简单,造价低,它在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领域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262149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110160584.5
申请日:2011-06-15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水质水量三维模拟控制的植物滞留元实验装置,包括储雨水箱、水泵、导水管、支架、喷头、多孔布水板、降雨孔、微孔陶土管、弯头、含水量监测探头、实验土槽、出水孔管、采样瓶、桌子、封堵、径流管、吸水管、储径流槽、含水量监测仪、自动显示屏、调节阀和含水量感应线;储雨水箱的下出口与水泵进水口相连,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把人工雨水送至另一端相连的喷头,人工雨水经多孔布水板均匀喷洒在实验土槽中,多个微孔陶土管位于实验土槽的中部并通过吸水管与采样瓶相连,出水孔管位于实验土槽的底部,设置在含水量监测仪上的调节阀可选择链接不同的含水量监测探头同时在自动显示屏中显示该点含水量的数据。本发明结构简单、经济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175836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54444.X
申请日:2011-03-07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用于植物滞留系统结构优化的正交实验插值分析法,它有四大步骤。步骤一:根据经验确定植物滞留系统基本结构组成物质,并分别确定其适合范围;步骤二:对于多因素多指标植物滞留系统结构组成进行正交实验模拟,分别测定不同植物滞留系统结构组成下的去氮效率;步骤三:运用插值法对上述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植物滞留系统在更多结构组成配比下的去氮效率;步骤四:比较步骤二和步骤三所得数据,得出植物滞留系统最优结构组成。本发明可以简化植物滞留系统结构优化过程,最大程度的利用实验数据,并为植物滞留系统去氮效果定量分析提供支持。它在水文资源保护和城市水环境保护领域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