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04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572553.4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振动传感器系统以及振动测试系统。一种振动传感器系统,包括:集成式的振动传感器、数据线收纳机构以及连接接头,所述集成式的振动传感器连接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盘绕在所述数据线收纳机构中,所述连接接头与所述数据线连接。通过集成连接线和数据线收纳机构,解决了传感器以及数据线的连接、管理和收纳问题,简化了安装过程,方便地管理和收纳数据线,从而使振动测试更加高效、便捷,减少了准备时间和数据线损坏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4659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67598.2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周期性排桩减隔振结构、系统以及安装方法。周期性排桩减隔振结构包括:多个排桩以及多个连接墙,多个所述连接墙一一对应连接相邻两个排桩,所述排桩包括管桩以及桩芯,所述管桩套设在所述桩芯的外侧。在相邻两排桩之间增加连接墙,以进一步提升隔振效果。现有的排桩,其排桩与排桩之间是相互孤立的,在隔振性能方面较为有限,而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连接墙联结的周期排桩可以提高排桩的整体性,为周期性排桩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传统的周期排桩,其整体采用实心混凝土,在长期的使用中,其隔振效果必然会逐渐下降,而本发明所提出的管桩中心埋设桩芯,充分发挥了桩芯理想的减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191314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1422044.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BIM和VR的地铁公共区装修集成设计施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地铁公共区域的二维装修设计图或设计方案模型,构建目标地铁公共区域的第一BIM模型;基于VR技术,根据第一BIM模型,生成第一VR虚拟空间,并通过第一VR虚拟空间对第一BIM模型进行调整,得到第二BIM模型;通过BIM软件,将第二BIM模型转换为BIM白模;基于UE4技术,根据BIM白模,生成第二VR虚拟空间,以根据第二VR虚拟空间展示目标地铁公共区域的装修设计方案。本发明实施例将BIM和VR技术进行结合,以使得地铁公共区域的装修工程BIM模型融入三维虚拟空间中,更有利于制定地铁公共区域的装修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54839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48701.X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科建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IPC: F16L55/175 , F16L55/165 , F16L5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内排水暗管破损病害修复治理方法及治理结构,所述治理方法包括:S1、确定泵管破损点;S2、清理泵管内部杂质以及泵管上方通道底部杂质;S3、在泵管内穿入封孔器,将泵管破损点封堵;S4、在泵管上方通道内垂直钻孔,钻孔内注浆;S5、在泵管上方通道底部的地层内水平钻孔,钻孔内注浆;S6、自隧道侧壁倾斜打孔至泵管破损点,孔内注浆;S7、取出封孔器,并对泵管破损点内壁进行打磨处理;S8、泵管破损点内部置入钢管,并将钢管与泵管内壁固定。本发明不仅能够针对性解决地下排水管破损点修复问题,又能够保持原有的排水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53772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498625.9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V20/10 , G06V10/26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5 , G06V10/80 , G06V10/44 , G06Q50/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明挖施工监测方法,涉及计算机处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拍摄明挖施工现场得到的待处理图像;对待处理图像进行语义分割,得到分割结果,分割结果包括待处理图像中每个像素对应的实体物的类型;将实体物中的支撑梁在待处理图像中的像素距离和实际长度之比作为像素比,根据像素比,确定不同类型的实体物之间的距离参数,距离参数表征不同类型的实体物之间的实际距离;根据距离参数,评估待处理图像中记载的明挖施工现场是否合格。如此,可以改善传统明挖风险评估存在不客观、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8223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36806.0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科建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城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哲 , 石鲁宁 , 孙曦源 , 王体广 , 彭方灵 , 樊庆鹏 , 何海健 , 王宇昂 , 云照光 , 李建军 , 马立秋 , 韩德强 , 张礼舜 , 张志伟 , 刘彩军 , 刘焕磊
IPC: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冻融条件下隧道变形缝渗漏水病害治理方法及治理结构,所述治理方法包括:S1、清理变形缝渗漏位置的浮冰,并拆除接水盒;S2、在变形缝背水面内安装加热装置,并利用加热装置使结冰的渗漏水融化;S3、利用排水结构将融化的渗漏水引至排水沟;S4、在变形缝两侧打孔至变形缝迎水面,并在孔内注浆止水;S5、在变形缝背水面端部嵌入止水结构,并安装接水盒。本发明在变形缝渗漏位置安装加热装置,为后续的注浆止水提供有利环境,促进注浆液反应和封堵。注浆后在变形缝背水面设置止水结构,形成物理挤压防水措施,能够适应变形缝的热胀冷缩等变形需求,进一步提高止水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91314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1911422044.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BIM和VR的地铁公共区装修集成设计施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地铁公共区域的二维装修设计图或设计方案模型,构建目标地铁公共区域的第一BIM模型;基于VR技术,根据第一BIM模型,生成第一VR虚拟空间,并通过第一VR虚拟空间对第一BIM模型进行调整,得到第二BIM模型;通过BIM软件,将第二BIM模型转换为BIM白模;基于UE4技术,根据BIM白模,生成第二VR虚拟空间,以根据第二VR虚拟空间展示目标地铁公共区域的装修设计方案。本发明实施例将BIM和VR技术进行结合,以使得地铁公共区域的装修工程BIM模型融入三维虚拟空间中,更有利于制定地铁公共区域的装修设计方
-
公开(公告)号:CN212957192U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20735630.4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BIM技术的地铁吊顶结构及吊顶组件。该吊顶结构包括:异形吊顶和装配机构,异形吊顶包括吊顶主体,吊顶主体的中央部分高于吊顶主体的两端,吊顶主体的两端分别搭接固定于位于异形吊顶两侧的铝单板吊顶;装配机构包括第一钢龙骨,第一钢龙骨与吊顶主体的中央部分相适配,第一钢龙骨固定于吊顶主体的中央部分。该吊顶组件包括铝单板吊顶和该吊顶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增大了可利用空间的高度,易于拆装;采用BIM技术对异形吊顶进行整体设计、造型和模型控制,具有工期短,精度高,材料损耗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22316321U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21144611.9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科建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IPC: F16L55/175 , F16L55/165 , F16L5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内排水暗管破损病害修复治理结构,包括泵管,所述泵管一端连通泵房集水坑,所述泵管另一端连通隧道的排水暗沟;所述泵管的破损位置的内部设置钢管,所述钢管外壁与所述泵管内壁固定连接并将破损位置封堵;所述泵管的破损位置的外围设置第一注浆层,所述第一注浆层外围设置第二注浆层,所述第二注浆层上方设置第三注浆层,所述第三注浆层上表面为隧道通道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针对性解决地下排水管破损点修复问题,又能够保持原有的排水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22615357U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21299583.8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科建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城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哲 , 石鲁宁 , 孙曦源 , 王体广 , 彭方灵 , 樊庆鹏 , 何海健 , 王宇昂 , 云照光 , 李建军 , 马立秋 , 韩德强 , 张礼舜 , 张志伟 , 刘彩军 , 刘焕磊
IPC: E21D11/3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冻融条件下隧道变形缝渗漏水病害治理结构,包括地层,地层一侧依次设置初期支护、隧道衬砌,隧道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设置背贴止水带;隧道衬砌内部设置变形缝,变形缝中部设置钢板中埋止水带;变形缝位于钢板中埋止水带外侧的区域内设置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外侧设置排水结构,排水结构外侧设置止水结构;钢板中埋止水带与背贴止水带之间的变形缝区域内的缝隙填充注浆止水材料。本实用新型在变形缝渗漏位置安装加热装置,促进注浆液反应和封堵。注浆后在变形缝背水面设置止水结构,形成物理挤压防水措施,能够适应变形缝的热胀冷缩等变形需求,进一步提高止水有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