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4572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773101.8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锚索支护结构的预应力智能施加系统和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千斤顶不能对锚索支护结构均匀张拉的问题。本发明的智能施加系统包括预应力智能加载工装和智能千斤顶,预应力智能加载工装安装于锚索支护结构的台座上,智能千斤顶安装于预应力智能加载工装上,智能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本体和智能控制模块,智能控制模块包括千斤顶控制单元、数据采集系统、交换机和终端显示控制系统。本发明的系统通过预应力智能加载工装和智能千斤顶可实现锚索支护结构预应力智能施加全过程,一方面可避免由于人工操作可能产生的张拉影响,具有精度高、安全的优势,另一方面还可回收预应力智能施加系统以便重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94572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773096.0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大直径筋杆体的锚索支护结构和预应力智能施加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基坑支护中使用钢绞线存在诸多缺陷的问题。本发明的锚索支护结构包括围护结构、筋杆体和夹片式锚具,筋杆体为玻璃纤维筋或玄武岩筋,并且筋杆体的公称直径不小于25mm;围护结构上设置有第一锚索孔,筋杆体安装于第一锚索孔中,夹片式锚具包括锚具和夹片,锚具上设置有第二锚索孔,锚具通过第二锚索孔插接于筋杆体上,并且夹片位于锚具与筋杆体之间的空隙。本发明的锚索支护结构,可满足临时基坑支护要求,无需使用钢绞线,可避免材料浪费,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节能环保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16927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671389.1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热能源隧道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包括地层模拟系统、废热产生系统、废热汲取系统、热循环系统和测试系统,其中地层模拟系统包括箱体,箱体内用于填筑原型地层的相似材料;废热产生系统包括隧道和废热热源,隧道设置在箱体中,废热热源为热力管道,热力管道设置在隧道中;废热汲取系统包括热交换管以及设置于热交换管内的低温水,热交换管设置在隧道的内壁上;热循环系统包括冷水机、分水器、集水器、进水管和出水管;测试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仪、计算机、地层测试元件以及隧道测试元件。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模型实验改变方案不灵活的缺点,能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对废热能源隧道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98364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40480.3
申请日:2023-01-12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时监测数据的地下工程施工风险动态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地下工程施工数据,基于所述施工数据对地下工程进行风险识别,获得风险事件,基于所述风险事件获得风险指标;对所述风险指标进行划分,获得一级和二级风险指标,设置所述二级风险指标的阈值,基于所述阈值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计算所述风险指标权重值,基于所述风险指标权重值和划分的风险等级进行风险评估;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并根据施工进程不断进行动态风险评估。该风险动态评估方法可以对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动态分析,实时掌握和跟踪地下工程的施工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637982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91809.8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IPC: F28F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和施工工艺,属于地下工程领域,其中,汲取装置包括供热管道和吸热管,所述吸热管螺旋缠绕在所述供热管道的外部,所述吸热管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本发明在热力隧道内的供热管道上以倾斜形式缠绕吸热管,吸热管与废弃热源直接接触,换热效率高。吸热管进水口的水温为4~6℃,采用地源热泵使低温水在吸热管里流动,水汲取供热管道上的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出水口温度可高达50℃,循环往复进行,吸取的热量可供周围用户使用,提高了废弃热能再利用率,也可推广至电力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94572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772082.7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护GFRP筋锚索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该锚索结构包括承力基座、GFRP筋、锚板、螺母以及加力组件,承力基座连接于围护结构上,锚板连接在承力基座上,围护结构、承力基座以及锚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第一孔与第二孔以及第三孔对齐,GFRP筋的一端穿过第二孔并连接在第一孔中且GFRP筋的另一端穿过第三孔并伸出,螺母螺接在GFRP筋上,锚板夹紧于螺母和承力基座之间,加力组件连接在承力基座上且加力组件用于拉拔GFRP筋。该锚索结构能满足围护结构支护要求,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钢料少,避免过渡使用钢绞线,其使用方法是使用GFRP筋进行基坑支护的全新方法,施工更加简便且快捷,加力组件以及锚板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19746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18796.9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FRP筋与钢绞线复合式锚杆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本发明的GFRP筋与钢绞线复合式锚杆结构,包括锚具段、杆体段和锚固段,锚具段固定于锚具内,锚具段为钢绞线;杆体段与锚具段连接,杆体段由GFRP筋和钢绞线复合而成;锚固段与杆体段连接,锚固段由GFRP筋和水泥浆体复合而成。本发明的GFRP筋与钢绞线复合式锚杆结构,与锚具连接的锚具段使用钢绞线,钢绞线不易断裂,且钢绞线与锚具连接时无需特殊的施工设备、施工过程简单、速度快,施工质量可靠性高;杆体段由GFRP筋和钢绞线复合而成,可避免过渡使用钢绞线,造成材料浪费;锚固段为GFRP筋,在GFRP筋侵入红线后,易于切割,不会对切除人员造成潜在危险。
-
公开(公告)号:CN104632245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60008.1
申请日:2015-02-04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孔恒 , 杨秀仁 , 李宏安 , 钟德文 , 曾德光 , 赵衍发 , 颜莓 , 汪挺 , 郑昊 , 张彦 , 张汎 , 李振东 , 李爱民 , 孙文龙 , 路宗存 , 王文军 , 庞振勇 , 关爱博 , 丁德云 , 李会 , 李斌 , 刘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14 , E21D9/06 , E21D9/0607 , E21D11/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多导洞扩挖大直径盾构隧道建地铁车站的方法,其通过在单洞双线隧道内保留盾构底部和顶部的管片结构并施工车站结构的底纵梁、中隔墙和顶纵梁。盾构隧道两侧的剩余车站结构通过扩挖形成,利用两端风道作为作业面,通过分部扩挖的工法对大盾构隧道两侧的车站部位自上而下进行开挖与支护,并自下而上完成车站扩挖部位的结构浇筑,同时做好现浇结构与保留的管片之间连接措施,形成单层侧式站台地铁车站。本发明的用多导洞扩挖大直径盾构隧道建地铁车站的方法将结构受力体系由最初的“管片环向受力”转换为“部分管片+初支受力”和“梁-墙受力”相结合的受力体系,结构具备受力明确、转换合理、便于施工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392648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307831.X
申请日:2011-10-12
Applicant: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港创瑞博混凝土有限公司
Inventor: 魏怡 , 乐贵平 , 杨秀仁 , 颜莓 , 关龙 , 刘军 , 鲁卫东 , 江玉生 , 袁大军 , 杨思忠 , 李爱民 , 丁德云 , 刘维宁 , 郭玉海 , 曾德光 , 郭德友 , 赵衍发 , 路宗存 , 庞振勇 , 张彦 , 王文军 , 程小虎 , 李宏安 , 徐凌 , 汪挺 , 杨寒冰 , 陈衡达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扩挖建造地铁车站的全新方法,即在大直径盾构隧道基础上,采用浅埋暗挖法扩挖施工地铁车站。本发明的主要步骤如下:(1)在车站范围内拼装车站用大直径盾构管片;(2)在盾构隧道内施作底梁-矩形柱-顶梁,并架设临时支撑;(3)采用浅埋暗挖法对称扩挖施工站台隧道初期支护;(4)对称拆除盾构管片、临时支撑和其它临时结构;(5)施作站台隧道二次衬砌和站台板。本发明充分发挥盾构法和浅埋暗挖法的优势,在城市复杂建设环境下可大大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和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缩短工程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220339190U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21039044.6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IPC: F28F1/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力能源隧道内废弃热能汲取装置,属于地下工程领域,包括供热管道和吸热管,所述吸热管螺旋缠绕在所述供热管道的外部,所述吸热管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在热力隧道内的供热管道上以倾斜形式缠绕吸热管,吸热管与废弃热源直接接触,换热效率高。吸热管进水口的水温为4~6℃,采用地源热泵使低温水在吸热管里流动,水汲取供热管道上的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出水口温度可高达50℃,循环往复进行,吸取的热量可供周围用户使用,提高了废弃热能再利用率,也可推广至电力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