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51228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769268.5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8B7/0029 , B28B7/0002 , B28B7/0055 , B28B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风电塔架用模具装备及其施工工艺,预制风电塔架用模具装备包括承台、中心立柱、外模、内模、底模、顶模、端模、顶模压杠、内外模对拉杆、水平撑连接件、找平工字钢、底部对拉杆、多个橡胶管、封浆条,找平工字钢固定在承台上,外模和内模的下端固定在找平工字钢上,中心立柱位于内模内侧的中心位置、通过中心支柱埋件固定在承台上,底部对拉杆连接在外模和内模的底端之间。本发明提供的预制风电塔架用模具装备,操作简便、选材经济、受力合理、外观美观、投入小、成型质量高、周转效率高、完全实现了标准化,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458104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766669.1
申请日:2014-12-11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4N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大跨空间结构施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大跨度屋盖结构整体同步提升的实时图像监控记录系统。适用于大跨度屋盖结构整体同步提升的实时图像监控记录系统,包括:前端数据、影像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影像集成显示系统,前端数据、影像采集系统设置多个,整体提升过程中的实时图像通过前端采集系统采集,然后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输给据、影像集成显示系统,并数据、影像显示系统中显示。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适用于同步提升的实时图像监控记录系统不受提升高度和提升幅度的限制,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结构提升的位移的同步性情况,操作方便灵活,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733599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187276.6
申请日:2012-06-08
Applicant: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4G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型钢混凝土梁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支架采用Φ48×3.5钢管搭设,各节点用扣件连接,支架纵向34跨、横向4跨、架高10.3m,立杆步距1.2m,立杆纵向间距0.6m,立杆横向间距0.6m,支架上部为可调托座,可调托座上用70mm×150mm双铝梁作为支托模板的主梁,可调托座底部插入支架固定,可调托座伸出立杆钢管0.2m,在0.2m范围内可调节;在支架的上部是型钢混凝土梁模板,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自重加载在模板上,模板传递到立杆上的荷载为混凝土自重荷载总和的一半。本发明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结构安全稳固,适合应用于大截面、大跨度、大体积的型钢混凝土梁模板支撑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02251615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06980.X
申请日:2011-04-27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结构框架、下弦拉索和屋面板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钢柱、边梁和内梁组成,所述边梁架设在钢柱的顶端,内梁平行于边梁,设置在钢柱围合的空间内,所述下弦拉索垂直于内梁设置,其与内梁垂足处设置有屋面撑杆,所述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设置有厚板带,所述屋面板为预应力金属薄板,设置在两块厚板带之间,并与其铆接,屋面板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连接。实现了金属薄板的屋面板与线性结构共同受力,并克服了现有的与线性结构共同受力的张拉膜容易变形,容易发生破坏的缺点,可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8652091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0675900.X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复合型风电塔架座浆砂浆的制备方法。一种复合型风电塔架座浆砂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等离子改性复合水泥;发泡球形孔CaO·ZrO2的制备;表面改性水泥的复合。本发明通过在Ca(OAc)2和2‑3重量份的Zr(NO3)4·5H2O制备CaO·ZrO2得到凝胶的过程中加入发泡剂并进行球磨以及煅烧,得到发泡球形孔CaO·ZrO2,具有多孔化结构的发泡球形孔CaO·ZrO2能在与表面改性水泥的混合过程中增加表面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结合能力,并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从而能够更好地在硫铝酸盐水泥发生水化反应生成钙矾石时,填充座浆砂浆硬化后的缝隙,保持稳定的硬化结构,使座浆砂浆硬化早期到后期均保持较高的抗压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83649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710239898.1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系留空间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其中系留空间结构体系包括有形成屋盖的充气气囊、用于支撑充气气囊的支撑结构以及连接在支撑结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锚碇结构;所述充气气囊空腔内充有氦气,整体呈曲面形状,由充气气囊单元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充气气囊单元为双层膜结构,包括外膜持力层和内膜阻气层;相邻两个充气气囊单元之间通过外膜连接;所述充气气囊单元的外部设有环形加劲带和用于吊装的吊挂带;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有沿充气气囊边缘平行间隔布置的竖向支撑和连接在相邻竖向支撑顶部之间的连系梁;所述充气气囊连接在支撑结构的顶部;所述锚碇结构为重力式锚碇。本发明受力合理,能够满足超大跨度结构和超大密闭空间结构应用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085832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340457.7
申请日:2014-07-17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构件的提升装置的提升的方法,这种提升的方法包括承力架、千斤顶、提升钢绞线、卡环、吊装带、牵引钢丝绳,还包括索夹,所述提升钢绞线上端穿过承力架和千斤顶,下端通过卡环和吊装带与索夹相连;采用该装置进行提升的方法。将多根拉索连接后整体提升,避免将单根拉索逐个提升再连接导致的效率低下和安全风险;同时,在提升过程中利用牵引钢丝绳对拉索位形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拉索提升到位后与上部结构的连接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3883125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10137560.1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超大跨马鞍形柔性索网张拉成型施工方法,提出采用分步提升整体张拉方法进行施工,对吊索、环索按设计长度下料,将吊索环索在地面拼装完成,选择吊索作为张拉索,并将吊索分批次分部提升,最后将吊索张拉安装就位,使整个索网结构张拉成型,该方法避免了张拉环索而导致施工难度大的问题、节省了施工人员以及机械的消耗,由于将动态连续的施工过程划分为各个施工阶段,每个提升阶段都是静态可控的,更有利于检测施工质量,形成了一整套全新超大跨马鞍形柔性索网结构施工技术,该施工方法高空作业量小,相对于传统的张拉提升工艺高空业量减少60%以上,取消了支撑塔架等辅助设施,施工工期缩短50%。可广泛应用于柔性索网结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2251615B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110106980.X
申请日:2011-04-27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结构框架、下弦拉索和屋面板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钢柱、边梁和内梁组成,所述边梁架设在钢柱的顶端,内梁平行于边梁,设置在钢柱围合的空间内,所述下弦拉索垂直于内梁设置,其与内梁垂足处设置有屋面撑杆,所述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设置有厚板带,所述屋面板为预应力金属薄板,设置在两块厚板带之间,并与其铆接,屋面板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连接。实现了金属薄板的屋面板与线性结构共同受力,并克服了现有的与线性结构共同受力的张拉膜容易变形,容易发生破坏的缺点,可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2331767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233872.9
申请日:2011-08-15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北安华电电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分公司
IPC: G05B19/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张拉之计算机同步控制器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力学系统、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力学系统包括被张拉空间索结构、钢拉索、张拉工装,钢拉索分别与所述被张拉空间索结构和张拉工装连接;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站、液压千斤顶群和各种液压阀,所述液压千斤顶与所述液压泵站连接,张拉力施加到所述张拉工装上;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和主控制柜,所述主控制柜分别与计算机、液压系统和力学系统连接;所述主控制柜包括通讯控制板、PLC控制器、相序控制继电器、各种接口板、传输线和远程监测传感器。本发明具有制造工艺简单、经济造价合理,操作简便、同步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