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5586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16432.1
申请日:2024-07-27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44 , C12N15/113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PA‑CRISPR/Cas12a的可视化检测葡萄溃疡病菌的方法,属于植物真菌病原物分子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选择Tub基因作为靶向基因,设计了一组RPA特异性引物和特异性CrRNA,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将RPA扩增方法与CRISPR/Cas12a的检测方法相结合来检测葡萄溃疡病菌,通过侧流层析试纸条实现检测结果可视化。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操作简单快速,只需要简单的恒温仪器就可进行扩增反应,可在田间或基层工作现场对葡萄溃疡病菌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701968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710045658.8
申请日:2017-01-22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Q1/04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同时检测葡萄溃疡病菌和葡萄蔓枯病菌的双重PCR引物及其应用。该组引物,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核苷酸和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的核苷酸组成。这组引物可以在一个双重PCR反应中分别检测到我国3个葡萄溃疡病菌优势种——小新壳梭孢、可可毛色二孢和葡萄座腔菌与4种葡萄蔓枯病菌的存在,这表明该组引物可以快速、准确、灵敏的确定葡萄苗木以及田间葡萄病样中的葡萄溃疡病菌和葡萄蔓枯病菌,为苗木带菌检测和针对性防治这2类病原菌引起的葡萄枝干病害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340931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736697.3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A01N47/26 , A01N43/653 , A01P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N47/26 , A01N43/653 , A01N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葡萄白粉病的杀菌抑菌组合物。该组合物由苯醚甲环唑与福美双组成,其中苯醚甲环唑与福美双的重量比为1:2~4。本发明的组合物,将苯醚甲环唑与福美双复配,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333808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78366.0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葡萄霜霉病菌单孢分离扩繁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诱导采集的霜霉病样重新产生游动孢子囊,将新产生的单个游动孢子囊或单根孢囊梗用针灸针(规格Ф0.25×40mm)转移到1%次氯酸钠处理过的无菌的对葡萄霜霉病菌敏感的葡萄叶圆片上,在18℃,16h光周期地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10d,在叶圆片上形成的菌落即为分离到的葡萄霜霉病菌纯培养。该方法简便易行,并且能够以较高的成功率分离得到葡萄霜霉病菌,解决了传统真菌分离方法不适用于葡萄霜霉病菌单孢分离扩繁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4535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82724.3
申请日:2023-05-02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BJ‑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113。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具有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并且具有较宽的抑菌谱。室内离体叶片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BJ‑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1×107CFU/mLBJ‑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相对防效分别可达68.95%和88.2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BJ‑1水分散粒剂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1010CFU/克贝莱斯芽孢杆菌BJ‑1水分散粒剂处理(450克/亩)的相对防效可达80.48%。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具有生防潜力,可用于制备针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菌剂和微生物菌肥。
-
公开(公告)号:CN112125963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1910548346.8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可毛色二孢菌LtALTA1基因及其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个影响可可毛色二孢菌致病力的新蛋白LtALTA1及其编码基因。蛋白LtALTA1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研究本发明所提供的基因LtALTA1将有助于揭示可可毛色二孢菌等植物机会病原真菌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制,该基因的表达产物、修饰、定位及其参与调控的基因网络可在新型抗真菌药物的设计与筛选中加以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878280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911279678.7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导可可毛色二孢快速产生分生孢子的方法。本发明首先公开了葡萄枝条在诱导可可毛色二孢产生分生孢子中的应用。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诱导可可毛色二孢产生分生孢子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水琼脂培养基和葡萄枝条制备得到的产孢培养基培养可可毛色二孢,极大地缩短了可可毛色二孢产生分生孢子的时间,提高了产孢稳定性且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其他杂菌的污染,对研究可可毛色二孢的致病机理、侵染过程、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基础条件,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25455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710494231.6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C12Q1/70 , C12Q1/6844 , C12N15/11 , C12R1/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PA检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检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引物对,为如下(a)或(b):(a)由序列表中序列1和序列2所示的两条单链DNA分子组成的引物对;(b)由将序列表中序列1和序列2经过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后所得序列所示的两条单链DNA分子组成的,且与(a)中所述引物对功能相同的引物对。本发明中的RPA引物可有效扩增靶基因,特异性达100%,灵敏度为6×105拷贝/μL;与番茄常见病毒病无交叉反应。本发明为育苗圃的苗木筛查提供了可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防止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878280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1279678.7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导可可毛色二孢快速产生分生孢子的方法。本发明首先公开了葡萄枝条在诱导可可毛色二孢产生分生孢子中的应用。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诱导可可毛色二孢产生分生孢子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水琼脂培养基和葡萄枝条制备得到的产孢培养基培养可可毛色二孢,极大地缩短了可可毛色二孢产生分生孢子的时间,提高了产孢稳定性且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其他杂菌的污染,对研究可可毛色二孢的致病机理、侵染过程、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基础条件,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974975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510475573.4
申请日:2015-08-06
Applicant: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IPC: C12N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葡萄溃疡病菌分生孢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葡萄溃疡病菌接种到PDA培养基上,培养至菌落生长旺盛;2)选取对葡萄溃疡病菌敏感的葡萄品种,将健康的葡萄绿枝条剪成30cm,表面消毒;3)在绿枝条上打孔,去掉韧皮部;菌落用灭菌的打孔器制备菌丝块,将制备好的菌丝块接种于打孔处,用薄膜包裹菌丝块保湿,并将接种过的枝条插入装有无菌水的组培瓶内,于28℃培养;相对湿度大于90%的条件培养48小时,然后湿度维持在70%培养5‑10天。本发明可缩短分生孢子制备时间,制备的孢子悬浮液孢子差异小,质量稳定、致病力强,为葡萄溃疡病菌的致病性测定、群体遗传分化和致病机理解析等提供了保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