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35533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110460639.4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E02D35/00
Abstract: 一种村镇基础隔震房屋预埋螺杆复位装置及复位方法,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固定螺杆5和复位螺杆1分别埋入基础下梁10和基础上梁8的角部,上下对齐,螺纹部分外露;制作复位钢板2,并在其上、下开两个长孔。地震后,将复位钢板2套入一组固定螺杆5和复位螺杆1中,依次固定螺母4,依次拧紧复位螺母3,由复位钢板2带动基础上梁8在隔震层9上移动,把错位后的基础上梁8拉回到震前位置。本装置依靠基础梁的内部受力自平衡,无需其它设备辅助即可实现震后村镇基础隔震房屋基础上、下梁的精确复位,施工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泛,极具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561552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460547.6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钢管混凝土间带水平缝竖向软钢耗能带剪力墙及制作方法,属于建筑抗震领域。在剪力墙两端设置组合钢管混凝土边框柱1;其间设置若干平行的钢管混凝土芯柱或型钢芯柱2;在边框柱1和芯柱2之间以及各芯柱2之间以带水平缝10的软钢耗能条带3连接;绑扎剪力墙钢筋;浇筑混凝土即构成钢管混凝土间带水平缝竖向软钢耗能带剪力墙。与普通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及钢板剪力墙相比,承载能力提高,承载力和刚度衰减慢,后期抗震性能稳定,多道防线也使剪力墙延性以及耗能性能得到提高,抗震性能更为优越;钢结构施工方便,可用于高层或大型复杂多层建筑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704597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68061.X
申请日:2012-05-2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钢管混凝土柱间嵌钢板密梁外包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制作方法,属于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领域,由钢管混凝土边框柱、钢管混凝土芯柱、钢板密梁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组成,墙体截面为工字型。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两端设置钢管混凝土边框柱;其间设置钢管混凝土芯柱;在钢管混凝土边框柱与钢管混凝土芯柱间及钢管混凝土芯柱之间沿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高度方向设置水平平行的钢板密梁;钢板密梁穿过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管交汇线上实施焊接;绑扎剪力墙钢筋;浇筑混凝土即构成钢管混凝土柱间嵌钢板密梁外包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本发明承载能力提高,多道防线使剪力墙延性以及耗能性能提高,抗震性能优越;制作方便,易于操作,可用于高层或大型复杂多层建筑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535533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60639.4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E02D35/00
Abstract: 一种村镇基础隔震房屋预埋螺杆复位装置及复位方法,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固定螺杆5和复位螺杆1分别埋入基础下梁10和基础上梁8的角部,上下对齐,螺纹部分外露;制作复位钢板2,并在其上、下开两个长孔。地震后,将复位钢板2套入一组固定螺杆5和复位螺杆1中,依次固定螺母4,依次拧紧复位螺母3,由复位钢板2带动基础上梁8在隔震层9上移动,把错位后的基础上梁8拉回到震前位置。本装置依靠基础梁的内部受力自平衡,无需其它设备辅助即可实现震后村镇基础隔震房屋基础上、下梁的精确复位,施工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泛,极具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02627254U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120575441.6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钢管混凝土间带水平缝竖向软钢耗能带剪力墙,属于建筑抗震领域。在剪力墙两端设置组合钢管混凝土边框柱1;其间设置若干平行的钢管混凝土芯柱或型钢芯柱2;在边框柱1和芯柱2之间以及各芯柱2之间以带水平缝10的软钢耗能条带3连接;绑扎剪力墙钢筋;浇筑混凝土即构成钢管混凝土间带水平缝竖向软钢耗能带剪力墙。与普通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及钢板剪力墙相比,承载能力提高,承载力和刚度衰减慢,后期抗震性能稳定,多道防线也使剪力墙延性以及耗能性能得到提高,抗震性能更为优越;钢结构施工方便,可用于高层或大型复杂多层建筑中。
-
公开(公告)号:CN202520037U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120575362.5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E04H9/02
Abstract: 一种村镇基础隔震房屋预埋螺杆复位装置,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固定螺杆5和复位螺杆1分别埋入基础下梁10和基础上梁8的角部,上下对齐,螺纹部分外露;制作复位钢板2,并在其上、下开两个长孔。地震后,将复位钢板2套入一组固定螺杆5和复位螺杆1中,依次固定螺母4,依次拧紧复位螺母3,由复位钢板2带动基础上梁8在隔震层9上移动,把错位后的基础上梁8拉回到震前位置。本装置依靠基础梁的内部受力自平衡,无需其它设备辅助即可实现震后村镇基础隔震房屋基础上、下梁的精确复位,施工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泛,极具推广价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