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08279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410528656.0
申请日:2014-10-0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一种运载火箭空间外热流计算方法,步骤为:(1)进行初始时刻坐标系转换,得到初始转换矩阵;(2)进行瞬时坐标系转换,得到瞬时转换矩阵;(3)确定太阳光矢量、地球红外辐射矢量、地球反照太阳辐射矢量与瞬时火箭箭体坐标系的夹角余弦;(4)建立环境虚拟映射面,确定箭体表面空间外热流。该方法将轨道动力学和热力学相结合,以蒙特卡罗法辐射热流计算为基础,精细确定箭体复杂表面的空间外热流,有效解决了表面间的遮挡及多次反射问题,简化坐标转换和数学计算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05468846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825191.X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辐射角系数确定火箭底部热流的方法,属于火箭热环境热防护设计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到运载火箭和液体导弹在上升飞行段底部喷流辐射热流的确定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中,对于喷流边界的计算采用圆弧近似法,该方法得到的结果在喷流压力与外界压力之比较大时,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本发明的方法中,对火箭底部表面和喷流边界表面进行网格划分,从而得到火箭底部不同位置的辐射热流估计值。相较于传统的单一热流条件而言更加细化。减少了过于保守的结构防热设计,放宽了仪器电缆的安装位置要求,为全箭减重和合理布局做出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4820748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228072.6
申请日:2015-05-07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运载火箭大气层内飞行段舱段温度场分布确定方法,步骤为:(1)确定舱段外壁所受随飞行高度变化的气动加热热流qh;(2)确定舱段封闭腔内仪器壳壁表面随飞行高度变化的平均自然对流换热系数αn;(3)确定舱段内部由于飞行加速度和舱内气体不断外泄引起的强制对流换热系数αf,(4)建立舱段节点热网络模型,完成热耦合分析,得到舱段温度场分布。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舱外气动加热,舱内空气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对舱段热环境的影响,有效解决了运载火箭大气层内飞行段舱段温度场分布确定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820748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228072.6
申请日:2015-05-07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运载火箭大气层内飞行段舱段温度场分布确定方法,步骤为:(1)确定舱段外壁所受随飞行高度变化的气动加热热流qh;(2)确定舱段封闭腔内仪器壳壁表面随飞行高度变化的平均自然对流换热系数αn;(3)确定舱段内部由于飞行加速度和舱内气体不断外泄引起的强制对流换热系数αf,(4)建立舱段节点热网络模型,完成热耦合分析,得到舱段温度场分布。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舱外气动加热,舱内空气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对舱段热环境的影响,有效解决了运载火箭大气层内飞行段舱段温度场分布确定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468846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510825191.X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辐射角系数确定火箭底部热流的方法,属于火箭热环境热防护设计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到运载火箭和液体导弹在上升飞行段底部喷流辐射热流的确定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中,对于喷流边界的计算采用圆弧近似法,该方法得到的结果在喷流压力与外界压力之比较大时,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本发明的方法中,对火箭底部表面和喷流边界表面进行网格划分,从而得到火箭底部不同位置的辐射热流估计值。相较于传统的单一热流条件而言更加细化。减少了过于保守的结构防热设计,放宽了仪器电缆的安装位置要求,为全箭减重和合理布局做出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4376151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01963.7
申请日:2014-10-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火箭发动机真空干扰羽流场仿真方法,步骤为:(1)采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火箭发动机喷流在10Pa环境压力下的喷流干扰流场;(2)在流场未受干扰的喷流核心区域选取密度等值面作为三维DSMC计算的喷流初始边界;(3)进行喷流干扰流场的三维DSMC计算,实现所述火箭发动机真空干扰羽流场仿真。该方法克服了发动机真空干扰羽流场中同时存在连续流、过渡流和自由分子流,不能采用单一数值方法进行仿真预示的难题,结合了直角网格的高效率和物面三角形网格对复杂边界的精确描述,提高预示精度和计算效率,成功实现发动机真空干扰羽流场CFD/DSMC相结合的仿真预示。
-
公开(公告)号:CN104408279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28656.0
申请日:2014-10-0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一种运载火箭空间外热流计算方法,步骤为:(1)进行初始时刻坐标系转换,得到初始转换矩阵;(2)进行瞬时坐标系转换,得到瞬时转换矩阵;(3)确定太阳光矢量、地球红外辐射矢量、地球反照太阳辐射矢量与瞬时火箭箭体坐标系的夹角余弦;(4)建立环境虚拟映射面,确定箭体表面空间外热流。该方法将轨道动力学和热力学相结合,以蒙特卡罗法辐射热流计算为基础,精细确定箭体复杂表面的空间外热流,有效解决了表面间的遮挡及多次反射问题,简化坐标转换和数学计算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7616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15968.2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徐文晓 , 何巍 , 刘梓琰 , 范浩鑫 , 王冠 , 刘巧珍 , 牟宇 , 吴义田 , 阎小涛 , 李旷代 , 黄晨 , 刘洋 , 马啸辰 , 朱骋 , 张飞霆 , 徐西宝 , 扈博雅 , 沈丹
IPC: G06Q10/063 , G06F16/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智慧发射场的一体化指挥监控系统,目的是构建一种面向智慧发射场建设需求的高度自动化的一体化智慧监控系统,以提升航天发射场的测发效率和安全可靠性。通过本专利将填补以上研究空白。本发明提供出的方案针对以上三个突出问题分别提出新技术,以期为未来智慧发射场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未来,随着更多的创新技术和理念的涌现,智慧发射场将在本专利基础上不断完善技术路线和方案,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31323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36615.2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航天紧固连接系统的耐腐蚀系统性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包括紧固件与新一代液体推进剂的相容性评估与精确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紧固件与新一代液体推进剂相容性浸泡试验、紧固件与新一代液体推进剂相容性评估以及测试分析方法实现,该设计方法还包括紧固连接系统多层异质合金多相连接电偶腐蚀速率评估与精准化匹配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紧固连接系统两相多组合电化学试验、基于COMSOL软件的紧固连接系统力、热、电化学耦合场仿真分析方法实现,其中多层异质合金包含紧固件,从系统设计角度避免腐蚀对紧固连接系统的严重影响,提升设计可靠性与准确性,提升弹箭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607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95505.4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0 , G06F30/17 , G06F30/23 , G01M13/00 , G01M7/02 , G01N3/08 , G01N3/24 , G01N17/00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紧固系统正向设计方法。本发明将紧固件和被连接件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设计和验证,采用全局优化算法,从系统层面对被连接件和紧固件的尺寸、重量、布局、受力进行优化,实现紧固件精确选用、改进和验证,降低系统重量,提高服役可靠性。能够解决航天紧固系统设计方法缺失问题,覆盖航天紧固系统全生命周期,使紧固件能够适应航天装备越来越复杂的服役环境,减少由于紧固件失效导致的故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