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04737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510726104.5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H01L31/0352 ,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阵列纳米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包括:衬底、N型掺杂层、N型纳米线、多量子阱、P型掺杂层、绝缘材料、P型电极和N型电极;N型纳米线和多量子阱构成核‑壳结构;通过设计图形化衬底的排布和直径,可精确调控阵列纳米线的周期和直径,满足不同太阳能电池的需求;N型纳米线的表面积/体积比较大,有效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吸收面积;阵列纳米线具有光子晶体效应,可扩展其对太阳光谱的有效吸收范围;N型纳米线的直径小于太阳光波长,具有明显的聚光效应,调节N型纳米线的尺寸,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吸收效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能实现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304737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26104.5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H01L31/0352 ,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 H01L31/035236 , H01L31/18 , H01L31/18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阵列纳米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包括:衬底、N型掺杂层、N型纳米线、多量子阱、P型掺杂层、绝缘材料、P型电极和N型电极;N型纳米线和多量子阱构成核-壳结构;通过设计图形化衬底的排布和直径,可精确调控阵列纳米线的周期和直径,满足不同太阳能电池的需求;N型纳米线的表面积/体积比较大,有效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吸收面积;阵列纳米线具有光子晶体效应,可扩展其对太阳光谱的有效吸收范围;N型纳米线的直径小于太阳光波长,具有明显的聚光效应,调节N型纳米线的尺寸,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吸收效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能实现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428448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510751121.4
申请日:2015-11-0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H01L31/065 ,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组分渐变结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包括:衬底、底电极接触层、底组分渐变层、吸收增强层、顶组分渐变层、顶电极接触层、顶电极、底电极以及钝化层;其中,在衬底上生长底电极接触层;在底电极接触层的一部分上依次为底组分渐变层、吸收增强层、顶组分渐变层、顶电极接触层和顶电极;在底电极接触层的一部分上为底电极;在各个层的侧面覆盖有钝化层;顶组分渐变层对全太阳光谱均有吸收,可有效提升光电转换效率;部分透过顶组分渐变层的太阳光可进一步被吸收增强层吸收;底组分渐变层既可消除电子(空穴)输运势垒,又可调控晶格应力以提高材料生长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428448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751121.4
申请日:2015-11-0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H01L31/065 ,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Y02P70/521 , H01L31/065 , H01L31/18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组分渐变结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包括:衬底、底电极接触层、底组分渐变层、吸收增强层、顶组分渐变层、顶电极接触层、顶电极、底电极以及钝化层;其中,在衬底上生长底电极接触层;在底电极接触层的一部分上依次为底组分渐变层、吸收增强层、顶组分渐变层、顶电极接触层和顶电极;在底电极接触层的一部分上为底电极;在各个层的侧面覆盖有钝化层;顶组分渐变层对全太阳光谱均有吸收,可有效提升光电转换效率;部分透过顶组分渐变层的太阳光可进一步被吸收增强层吸收;底组分渐变层既可消除电子(空穴)输运势垒,又可调控晶格应力以提高材料生长质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