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电器支座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660564U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23647166.6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电器支座,包括支座主体,支座主体上方设有轴承座法兰,轴承座法兰位于支座主体两侧,两侧轴承座法兰之间设有若干集电器,集电器中间穿过有方管轴,方管轴两端和轴承座法兰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摆臂、调节螺杆和弹簧的结构设计,使得集电器支座具有缓冲性和弹性,能够适应电车在路轨上的运动和震动,保证集电器与滑道线始终保持良好接触。

    钢结构立柱的横向连接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9281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78809.2

    申请日:2024-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立柱的横向连接装置,包括:立柱,其外表面加工出安装面;横梁,包括主体段和对接段;所述对接段远离所述主体段的一端配置出对接面,所述对接面用于与所述安装面对接并借由螺栓固定;其中:所述主体段与所述对接段相对的端部配置出第一对接盘,所述对接段与所述主体段相对的端部配置出第二对接盘;所述第一对接盘与所述第二对接盘之间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具有与所述第一对接盘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区域,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区域沿周向间隔排布;所述连接盘具有与所述第二对接盘连接的多个第二连接区域,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区域沿周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交替排布。

    一种环氧自流平车库地面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09981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511275.3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氧自流平车库地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铺设支撑结构;步骤二:对所述支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并在浇筑时抹平;步骤三: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打磨、及养护;步骤四:涂抹环氧树脂自流平涂层。相比于现有技术,该方法从根源上避免了经过车辆长期的碾压导致空鼓部位的混凝土出现不规则开裂、粉碎,地面形成坑洼等的问题。同时,通过铺设该支撑结构,使得该施工可以一次成型,缩短了该车库地面工程的施工工期,也降低了施工成本,保证了混凝土完成面的平整度,避车库店面出现空鼓、起砂、开裂等质量隐患。

    钢结构立柱与横梁的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61607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57792.1

    申请日:2025-0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立柱与横梁的连接装置,包括:立柱;横梁,其由两个横板以及腹板限定成工字型结构,所述横梁划分出主体区段以及端部区段;保持框架,其外端面用于与所述立柱的壁面对接,所述保持框架中开设有工字型槽,所述工字型槽与所述横梁的工字型结构匹配,所述端部区段穿设所述工字型槽;所述端部区段的腹板的两侧均固定由沿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在宽度方向上凸出的多个所述弹性翼构件;所述工字型槽的中部的两个槽壁上均开设有倾斜的导向壁,腹板的两侧的弹性翼构件的翼板的端部用于与导向壁抵接并受导向壁压迫而迫使翼板弹性变形,从而允许所述端部区段相对于所述保持框架弹性伸缩。

    钢结构立柱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65362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139733.3

    申请日:2024-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立柱装置,包括:立柱本体,其配置成钢结构构造,所述立柱本体的下端配置有第一结合盘;底座,其配置成钢结构构造,所述底座的上端配置有第二结合盘,所述底座的下端与地桩固定;第一弹性部件,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上环形板、第一下环形板以及介于所述第一上环形板与所述第一下环形板之间的第一筒壁,所述第一筒壁的中部径向向内弯曲以形成截面为弧形的第一环形内凹部,所述第一上环形板与所述第一结合盘对接并固定,所述第一下环形板与所述第二结合盘对接并固定;弹簧部件,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结合盘与所述第二结合盘之间且沿周向间隔排布,每个所述弹性部件均包括柱状弹簧。

    钢结构立柱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5362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39733.3

    申请日:2024-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立柱装置,包括:立柱本体,其配置成钢结构构造,所述立柱本体的下端配置有第一结合盘;底座,其配置成钢结构构造,所述底座的上端配置有第二结合盘,所述底座的下端与地桩固定;第一弹性部件,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上环形板、第一下环形板以及介于所述第一上环形板与所述第一下环形板之间的第一筒壁,所述第一筒壁的中部径向向内弯曲以形成截面为弧形的第一环形内凹部,所述第一上环形板与所述第一结合盘对接并固定,所述第一下环形板与所述第二结合盘对接并固定;弹簧部件,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结合盘与所述第二结合盘之间且沿周向间隔排布,每个所述弹性部件均包括柱状弹簧。

    钻进装置及钻孔系统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556847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16656.X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进装置及钻孔系统,钻进装置包括:主钻头,其外表面上安装有切刀,主钻头的内部具有主流道以及副流道,副流道用于引导主流道中的切削液流向外表面;增压器,其设置于主流道中,并将主流道分隔成位于主钻头的近端一侧的第一流道和位于主钻头的远端一侧的第二流道,增压器包括阀部件,切削液借由阀部件能够从第一流道流向第二流道;阀部件配置成:响应于第一流道内的切削液的压力的增加而切换至节流状态,以使得切削液在第一流道内建立驱动压力;顶推部件,其可滑动伸缩地设置于主钻头的远端的中部;液压驱动流道,其用于将第一流道中的具有驱动压力的切削液引导至顶推部件以驱动顶推部件伸出。

    钢结构立柱与横梁的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61607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157792.1

    申请日:2025-0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立柱与横梁的连接装置,包括:立柱;横梁,其由两个横板以及腹板限定成工字型结构,所述横梁划分出主体区段以及端部区段;保持框架,其外端面用于与所述立柱的壁面对接,所述保持框架中开设有工字型槽,所述工字型槽与所述横梁的工字型结构匹配,所述端部区段穿设所述工字型槽;所述端部区段的腹板的两侧均固定由沿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在宽度方向上凸出的多个所述弹性翼构件;所述工字型槽的中部的两个槽壁上均开设有倾斜的导向壁,腹板的两侧的弹性翼构件的翼板的端部用于与导向壁抵接并受导向壁压迫而迫使翼板弹性变形,从而允许所述端部区段相对于所述保持框架弹性伸缩。

    钻进装置及钻孔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56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816656.X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进装置及钻孔系统,钻进装置包括:主钻头,其外表面上安装有切刀,主钻头的内部具有主流道以及副流道,副流道用于引导主流道中的切削液流向外表面;增压器,其设置于主流道中,并将主流道分隔成位于主钻头的近端一侧的第一流道和位于主钻头的远端一侧的第二流道,增压器包括阀部件,切削液借由阀部件能够从第一流道流向第二流道;阀部件配置成:响应于第一流道内的切削液的压力的增加而切换至节流状态,以使得切削液在第一流道内建立驱动压力;顶推部件,其可滑动伸缩地设置于主钻头的远端的中部;液压驱动流道,其用于将第一流道中的具有驱动压力的切削液引导至顶推部件以驱动顶推部件伸出。

    一种便于安装的干挂构件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595252U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20703888.4

    申请日:2024-04-0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干挂构件,包括安装板和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和连接座的内部均设置有缓冲组件。通过设置缓冲组件,在多个第二弹簧和阻尼器的作用下,可以吸收和分散任意方向上的外力,减少外部冲击对装置的影响,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将墙板一侧的两个活动块分别插入活动槽,使得两个插接板分别插入插接槽,从而便于对墙板进行安装,同时拉动两个拉环,两个插接板分别与两个插接槽分离,从而能够将墙板进行拆卸,可以减少因固定安装而导致的长期应力,从而延长墙板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