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6106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57592.6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7/10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地下水扰动下的地铁隧道结构模拟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目标区域的地质、土壤和水文数,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大尺度三维地质模型;收集目标区域的隧道结构数据,基于隧道结构数据在大尺度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构建小尺度隧道模型;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计算得出小尺度隧道模型的边界条件;根据计算的边界条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获取小尺度隧道模型的应力场、位移场和孔隙水压力场。本发明基于两个不同尺度大小的模型进行耦合计算,能够精确反映隧道结构的细微特征和局部应力分布,可以更全面地揭示地下水变化对隧道结构的局部扰动作用,从而为隧道的长期安全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65792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914299.0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体育场馆结构的分层装配逆作业施工方法,体育场馆结构包含地下室结构层、连接于地下室结构层上方的看台结构层、连接于看台结构层外侧的空中步道层以及连接于空中步道层和看台结构层上方的屋盖层;屋盖层下方连接有分叉柱,分叉柱连接于看台结构且底部与地下室结构层的结构连接。本发明通过BIM和施工进行划分,利于将现有的场馆分为底、中和顶三部分,且通过分层和逆序施工的方法利于保证便捷和节省空间的安装施工;通过BIM中模型碰撞并分类型进行分析,利于预先将施工中安全、有序、合理以及未来建设等均能有效的进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188716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580583.0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不规则复杂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原始点云,并进行滤波处理,得预处理点云;对所述预处理点云进行平面分割,得点云面片集及其对应的点云支撑平面集;采用点云的外接包围盒裁切所述点云支撑平面集,构建目标对象的三维多面体;对组成所述三维多面体的点云扩展面片进行面片分割,得候选面片集;去除所述候选面片集中的冗余面片,构建目标对象的三维重建模型。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不规则复杂建筑三维模型的重建,模型与点云的贴合较好,模型拓扑结构关系正确,三角网面片数量较少,占用较少内存资源,且对杂乱,信息缺失点云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761357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158104.5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合龙的方法,该方法先加工合龙缝段,基于合龙缝段,分析合龙缝段与第一合龙段和第二合龙段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实现合龙缝段对应两个合龙段的拟合状态的确定,基于该拟合状态,实现嵌补段的精准配切,所获得的嵌补段与第一合龙段和第二合龙段的适配性更好。在嵌补段与第一合龙段和第二合龙段的适配性更好的基础上,将嵌补段安装到合龙缝中后,第一合龙段和第二合龙段的合龙效果也更佳。
-
公开(公告)号:CN112464494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481349.3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6 , G06Q50/08 , G06F11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慧建造施工系统,涉及建造管理的技术领域,包括:项目仿真系统,数据加工系统,数据测量系统,智能化安装系统,动态监测与调控系统,智慧工地系统;项目仿真系统用于对待建造项目进行仿真,得到待建造项目的仿真模型;数据加工系统用于根据仿真模型和待建造项目的施工图,确定出待建造项目所需构配件的加工数据;数据测量系统,用于测量待建造项目的第一目标参数;智能化安装系统用于控制智能机械设备对构配件进行安装;动态监测与调控系统用于采集不同安装阶段的第二目标参数;智慧工地系统用于对待建造项目的目标对象进行管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待建造项目建造效率和待建造项目的管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639107B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045772.0
申请日:2017-01-20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面建筑结构,包括设置有共用边界的钢结构、双防水双保温的屋顶、特殊设置的檩托结构和檩托穿透处的防水处理以及可拆卸的清洗固定结构。本发明通过设置刚柔双防水层和双保温层保证了建筑的防水和保温功能,且通过设置空腔增加了建筑的保温及隔音功能,在檩托穿过处做特殊的防水处理,设置特殊的檩托结构,方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还设置有可拆卸的安全锁固定结构,方便清洗幕墙板的同时,可通过快速拆卸防止其影响建筑美观。
-
公开(公告)号:CN101324145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810303111.4
申请日:2008-07-25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4G21/14
Abstract: 一种销纳偏差的钢结构安装接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有如下安装步骤:步骤1、在已安装构件箱体内部牛腿处安装均匀分布的搁置挡块;步骤2、在已安装构件和待安装构件之间按照安装位置的理论设计长度预留后装段,待安装构件的上翼缘板延长至理论设计长度;步骤3,吊装待安装构件,直接搁置在已安装构件牛腿上;步骤4、将待安装构件的上翼缘板根据实际长度进行现场切割;步骤5、对后装段的底面后补板和两侧面后补板进行现场实测放样;步骤6、在高空焊接上翼缘板和其余三块后补板。本发明待安装构件仍然按照设计理论数据加工制作,构件安装定位简单,操作较简便。可以较大范围的适用钢结构构件轴向和扭转等偏差,可作为接口临时固定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01049670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200608.9
申请日:2007-05-11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3P17/00 , B23P23/00 , B23D33/00 , B21D1/00 , B21D37/16 , B23K9/02 , B23K9/095 , B23K9/235 , B23K33/00 , C21D9/50 , C21D11/00
Abstract: 一种厚钢板热加工及焊接方法,先在80~165mm厚钢板的切割线两侧各至少75mm的区域内采用加热板进行预热,当预热温度达到150℃以上时,切割出焊缝坡口,坡口切割完毕后,对厚钢板进行热矫正,热矫正温度为640℃,时间为20分钟,然后空冷;焊接前对焊缝坡口进行处理,去除切割面的淬硬层,直至露出原始金属光泽为止,在焊缝两侧各75mm区域内采用加热板进行预热,预热温度达到150℃以上后,进行焊缝焊接,焊接完成后进行后热处理,后热温度应控制在250~300℃,后热2小时后保温缓冷至环境温度。可有效控制厚板的焊接残余应力和焊缝裂纹,在不提高其淬硬倾向的同时,还保证焊缝冲击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2755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0426345.7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智 , 李久林 , 马海志 , 邱德隆 , 杨应辉 , 罗华丽 , 李文聪 , 李添才 , 王思锴 , 李芳凝 , 高涛 , 李世民 , 颜威 , 陈晶 , 余永明 , 方成 , 任干
IPC: E21B47/1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钻雷达天线搭载装置及随钻雷达天线搭载系统,涉及地下工程超前预测技术领域,该随钻雷达天线搭载装置包括:设于钻铤(1)的周向的第一刻槽(11)内的发射电磁波的发射天线(10),设于钻铤(1)的周向的第二刻槽(12)内、接收由电磁波在地质目标上产生的反射信号的接收天线(20),设于钻铤(1)的第三刻槽(13)内、自接收天线(20)采集反射信号的集成电路板(30),为集成电路板(30)供电的电源(40)。在深部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钻探的同时采用随钻雷达天线搭载装置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进行探测,从而达到钻探过程中随时能够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不良地质进行有效的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4945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510052388.8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N20/00 , G06Q10/067 , G06Q50/08
Abstract: 一种地铁隧道结构服役性能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基于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构建预测模型的数据库,利用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方法确定影响隧道结构服役过程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与物理方程的耦合实现了小样本条件下对隧道结构服役性能地准确评价,规避了现有机器学习方法中在小样本条件下预测精度不高“黑盒”的特性;本发明构建的隧道结构服役性能预测模型,能够从客观地角度对地铁服役性能(安全性能)进行定性地评价,从而对衬砌结构服役状态的监测、评价与预警,在“监测‑分析‑评估‑预警‑处置‑决策”的评价框架下,识别和处理当前结构存在的问题,为隧道安全和持续服役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