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0248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1736521.4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一体化空间堆堆芯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堆芯中子输运:采用基于三角形三维中子输运方程离散纵标节块方法开发的中子输运计算程序DNTR计算;2)堆芯功率计算;3)堆芯燃耗计算:将堆芯活性区划分为若干个燃耗区,在每个燃耗区内,按照堆芯中子输运计算得到的中子通量分布进行功率归一化后得到的真实功率及通量分布,在每个燃耗步内按照功率恒定的条件进行燃耗计算;4)堆芯反应性计算:在反应性计算中引入了微扰理论。基于中间变量的两步设计法解耦了堆芯及斯特林电机设计两个优化过程,系统输入参数几乎完全分离,相互控制不受影响,解决了堆芯斯特林电机耦合设计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57585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0004350.0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IPC: G01N27/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空间原子氧注量探测方法,将石墨烯膜附着在聚酰亚胺背面,在石墨烯膜的两端设置电极;将所述聚酰亚胺基底暴露在原子氧环境中,当所述聚酰亚胺基底被完全剥蚀后,石墨烯也会马上被剥蚀掉,位于所述石墨烯膜上的电路断路;因为石墨烯膜与原子氧的反应时间极短,因此测算所述石墨烯膜上的电路断路所需的时长,即可得到所述聚酰亚胺基底被完全剥蚀的时间t;原子氧在t时间内的注量Ф=d/k,聚酰亚胺基底的原子氧剥蚀率k和聚酰亚胺基底的厚度d已知,聚酰亚胺基底厚可以根据探测需要进行灵活设置,使得该探测方法适于不同寿命航天器原子氧探测任务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93388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298198.2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小行星物质组成的方法和装置,包括有卫星、小行星主体、碘化锶晶体探测器、碘化锶晶体主体、伽马能谱与地面控制中心,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高亮度的碘化锶晶体探测器作为载荷搭载在执行小行星主体任务的卫星上;步骤二、到达指定轨道后,跟随小行星着陆器着陆在小行星星体表面。本发明中,通过原位组分分析方法,避免采样返回式组分分析的高成本操作,通过碘化锶晶体在小行星表面的就地分析,将测量到的伽马能谱远传下发到地面,完成核素成分与含量分析,填补了实时原位小行星组成成分分析技术的空白,不需要使用返回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方法,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106670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711349372.5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IPC: G01D21/02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地球轨道空间环境与效应集成化探测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探测器、离子探测器、原子氧探测器、温度传感器、电位探测器、污染探测器等,所有电路集成到电路板中,其中六面体壳体的任意三个成直角的面上分别设置电子探测器和粒子探测器且一个侧面上还设置温度传感器、原子氧探测器,另一相邻侧面上还设置电位探测器、污染探测器及温度传感器,第三侧面上设置所有电路集成化的电路板。本发明大幅降低空间环境及效应探测装置的体积、功耗和重量,重量将降低60%以上,累计体积将降低80%以上,功耗将降低30%以上且一套装置实现7种以上的探测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15803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04363.8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IPC: G01T1/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拉曼光谱的中子辐射剂量探测方法,该探测方法包括将附着于衬底表面的转换体材料放置于慢中子辐照环境中,利用拉曼激光器激发转换体材料,并测量转换体材料中子辐射后的拉曼光谱;进而,对比转换体材料中子辐射后的拉曼光谱与标定剂量表中拉曼光谱的特征峰偏移量,确定慢中子辐照环境中的中子辐射剂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测量在中子辐射环境下转换体材料的拉曼光谱,并将该拉曼光谱的特征峰与标定剂量表中拉曼光谱的特征峰进行比对得到特征峰偏移量,从而确定中子辐射剂量,灵敏度高,提高了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531400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22742.5
申请日:2019-09-02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在轨辐射风险的探测装置,包括探测器壳体和内置的七组探测单元,每组探测单元均由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总剂量探测器组成,其中一组探测单元正上方的壳体需要开孔,以保证不受壳体的屏蔽进行探测;另一组探测单元直接利用航天器壳体作为屏蔽层进行探测;其余五组探测单元分别设置不同厚度金属屏蔽层以分别针对不同的空间辐射效应进行探测,每组探测单元均放置在中间的电路板上,由电路板对温度和总剂量进行采集。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可实现不同空间辐射效应如表面充放电效应、总剂量效应、单粒子效应、位移损伤效应和内带电效应等风险的判别。
-
公开(公告)号:CN108072888B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711347076.1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地球轨道空间环境与效应集成化探测装置,包括筒形探测器壳体、盖设壳体的准直阻挡层以及筒形内部的各探测元件和功能层,准直阻挡层中心具有一开口以用于接收入射的空间环境粒子,壳体内交替设置金属层和绝缘层,其中,绝缘层形成一内部空间,用于容纳剂量敏感元件、单粒子翻转探测元件以及内部充电电位监测片。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多、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680325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510766867.2
申请日:2015-11-11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IPC: G01N2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原子氧探测结构,通过将石墨烯粉末制成薄膜物质,然后在薄膜两端镀上电极,连接外部测量电路得到。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探测结构的制造方法。该技术与现有电阻型原子氧探测技术相比,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在轨工作时间长等特点。该方法可以用于在轨长时间(五年以上)的空间原子氧的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669932B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510756426.4
申请日:2015-11-09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碎片在轨利用的物理粉碎装置,包括两端收口的椭球形或球形壳体,壳体的对称中心轴处设置旋转驱动装置,带动其绕中心轴转动,壳体的收口一端设置投料口,另一端的壳体面积上设置筛网孔洞,壳体内壁面上设置若干撞击板或撞击突起,以使待粉碎的空间碎片获得向壳体中间运动作用力,同时也起到对待粉碎空间碎片物理撞击粉碎的作用,壳体设置筛网孔洞的外壁上设置有碎片粉末收集器,以完全包覆从筛网孔洞中溢出的碎片粉末,碎片粉末收集器的圆弧状轮廓上端与椭球形壳体轮廓相切,下端收口,收口处设置集尘袋或集尘器以容纳下落的碎片粉末。
-
公开(公告)号:CN108106670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49372.5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IPC: G01D21/02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地球轨道空间环境与效应集成化探测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探测器、离子探测器、原子氧探测器、温度传感器、电位探测器、污染探测器等,所有电路集成到电路板中,其中六面体壳体的任意三个成直角的面上分别设置电子探测器和粒子探测器且一个侧面上还设置温度传感器、原子氧探测器,另一相邻侧面上还设置电位探测器、污染探测器及温度传感器,第三侧面上设置所有电路集成化的电路板。本发明大幅降低空间环境及效应探测装置的体积、功耗和重量,重量将降低60%以上,累计体积将降低80%以上,功耗将降低30%以上且一套装置实现7种以上的探测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