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54710A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710063630.3
申请日:2007-02-07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C25D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此方法采用频率50Hz的不对称正弦交流电源,对浸在电解液中的含碳化硅陶瓷颗粒体积比为5~40%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施加电压,所加电压的最高正峰值为400~600V,负峰值为50~250V,通电10~90分钟,在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厚度10~100μm的陶瓷膜。该工艺所用的电解液由去离子水配置,配比为:5~20g/l铝酸钠、0~10g/l硅酸钠。该工艺操作简单,工艺稳定,所用的电解液对环境无污染,所制备的陶瓷膜致密均匀,显微硬度高,能显著提高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298457C
公开(公告)日:2007-02-07
申请号:CN200510011526.0
申请日:2005-04-0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真空机械双搅拌铸造法,铝料化清,降温,除渣;在真空下反向慢速内搅拌完成除气过程,将经过预处理的增强颗粒加入到除渣后的铝液表面,通过内外正方向同时搅拌,将增强颗粒卷入熔体内,停止外搅拌,在保持液面平稳的情况下,高速内搅拌使增强颗粒均匀分布在液体内,升温,然后通过内外反向双搅拌慢速旋转完成除气过程;加入变质剂和细化剂,通过内搅拌慢速旋转使其熔入熔体并均匀分布;卸真空,出炉,浇铸成铸锭。本发明采用的设备简单,通过在真空下进行内外双搅拌,很好的克服了铝液和陶瓷颗粒之间的润湿性问题,界面结合良好,陶瓷颗粒在基体中分散均匀,无明显的团聚和偏聚现象,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孔隙率低。
-
公开(公告)号:CN1295046C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410009617.6
申请日:2004-09-2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真空调压铸造方法及调压铸造用坩埚,将铸型及液态金属分别置于上密封室及坩埚内,同时对二者抽真空,真空度均达到要求时,向坩埚内充入惰性气体或压缩空气,使液态金属在可调的压差下沿着升液管压入型腔;当充型完成后,在保持对真空罩继续抽真空条件下,对坩埚内压力进行调压,使其压力从负压迅速转变为正压,并维持设定的正压值;当铸件凝固结束后,立即对坩埚卸压、对真空罩卸真空,打开真空罩取出铸型,完成成型过程。调压用坩埚包括坩埚体,水冷法兰,调压管路接口。该技术提高型腔的排气能力,保证金属液在较大压力下结晶凝固,增强铸件的补缩效果,密封性好,可靠性高,适于各种铝基复合材料和铝合金铸件。
-
公开(公告)号:CN1327015C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510011160.7
申请日:2005-01-13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32
Abstract: 一种制备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真空双搅拌装置,该装置包括:内搅拌器、外搅拌器、联轴器、变频电机、变频器、轴承、轴承座、轴承套、观察孔、支撑架、支撑台、密封圈。外搅拌器通过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3)及轴承座(10)安装定位在支撑台(8)上,通过三角带(31)与变频电机(13)联结;内搅拌器穿过空心轴(12),由空心轴内和支撑架(15)上的向心球轴承(6、25)支承定位,通过联轴器(21)与变频电机(18)联结;变频电机由变频器驱动,控制内、外搅拌器的转向和转速。本发明实现了对熔体的内外复合搅拌,大大增强了颗粒的卷入效率、分散均匀性和脱气能力,降低增强颗粒的损失和材料内部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613578A
公开(公告)日:2005-05-11
申请号:CN200410009617.6
申请日:2004-09-2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真空调压铸造方法及调压铸造用坩埚,将铸型及液态金属分别置于上密封室及坩埚内,同时对二者抽真空,真空度均达到要求时,向坩埚内充入惰性气体或压缩空气,使液态金属在可调的压差下沿着升液管压入型腔;当充型完成后,在保持对真空罩继续抽真空条件下,对坩埚内压力进行调压,使其压力从负压迅速转变为正压,并维持设定的正压值;当铸件凝固结束后,立即对坩埚卸压、对真空罩卸真空,打开真空罩取出铸型,完成成型过程。调压用坩埚包括坩埚体,水冷法兰,调压管路接口。该技术提高型腔的排气能力,保证金属液在较大压力下结晶凝固,增强铸件的补缩效果,密封性好,可靠性高,适于各种铝基复合材料和铝合金铸件。
-
公开(公告)号:CN100513651C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710063631.8
申请日:2007-02-07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C25D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镁合金表面制备透明膜的方法。此方法是采用直流电源,对浸在碱性电解液中的镁合金施加150~200V的电压,通电5~15分钟,在镁合金表面生成厚度5~20μm厚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氧化膜。该工艺所用的电解液用去离子水配置,配比为:8~15g/l磷酸氢二钠,1~3g/l铝酸钠,25%的氨水2~8ml/l,1~5ml/l三乙烯四胺。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工艺安全的特点,所用的电解液对环境污染少,所制备的氧化膜无色透明,能反应出镁合金的基体金属色,具有较好的装饰性能,并能有效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676237A
公开(公告)日:2005-10-05
申请号:CN200510011526.0
申请日:2005-04-0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真空机械双搅拌铸造法,铝料化清,降温,除渣;在真空下反向慢速内搅拌完成除气过程,将经过预处理的增强颗粒加入到除渣后的铝液表面,通过内外正方向同时搅拌,将增强颗粒卷入熔体内,停止外搅拌,在保持液面平稳的情况下,高速内搅拌使增强颗粒均匀分布在液体内,升温,然后通过内外反向双搅拌慢速旋转完成除气过程;加入变质剂和细化剂,通过内搅拌慢速旋转使其熔入熔体并均匀分布;卸真空,出炉,浇铸成铸锭。本发明采用的设备简单,通过在真空下进行内外双搅拌,很好的克服了铝液和陶瓷颗粒之间的润湿性问题,界面结合良好,陶瓷颗粒在基体中分散均匀,无明显的团聚和偏聚现象,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孔隙率低。
-
公开(公告)号:CN1673400A
公开(公告)日:2005-09-28
申请号:CN200510011160.7
申请日:2005-01-13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32
Abstract: 一种制备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真空双搅拌装置,该装置包括:内搅拌器、外搅拌器、联轴器、变频电机、变频器、轴承、轴承座、轴承套、观察孔、支撑架、支撑台、密封圈。外搅拌器通过圆锥滚子轴承(33)及轴承座(10)安装定位在支撑台(8)上,通过三角带(31)与变频电机(13)联结;内搅拌器穿过空心轴(12),由空心轴内和支撑架(15)上的向心球轴承(6、25)支承定位,通过联轴器(21)与变频电机(18)联结;变频电机由变频器驱动,控制内、外搅拌器的转向和转速。本发明实现了对熔体的内外复合搅拌,大大增强了颗粒的卷入效率、分散均匀性和脱气能力,降低增强颗粒的损失和材料内部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1054712A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710063631.8
申请日:2007-02-07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C25D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镁合金表面制备透明膜的方法。此方法是采用直流电源,对浸在碱性电解液中的镁合金施加150~200V的电压,通电5~15分钟,在镁合金表面生成厚度5~20μm厚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氧化膜。该工艺所用的电解液用去离子水配置,配比为:8~15g/l磷酸氢二钠,1~3g/l铝酸钠,25%的氨水2~8ml/l,1~5ml/l三乙烯四胺。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工艺安全的特点,所用的电解液对环境污染少,所制备的氧化膜无色透明,能反应出镁合金的基体金属色,具有较好的装饰性能,并能有效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780780Y
公开(公告)日:2006-05-17
申请号:CN200520022727.6
申请日:2005-01-13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备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真空双搅拌装置,该装置包括:内搅拌器、外搅拌器、联轴器、变频电机、变频器、轴承、轴承座、轴承套、观察孔、支撑架、支撑台、密封圈。外搅拌器通过圆锥滚子轴承(33)及轴承座(10)安装定位在支撑台(8)上,通过三角带(31)与变频电机(13)联结;内搅拌器穿过空心轴(12),由空心轴内和支撑架(15)上的向心球轴承(6、25)支承定位,通过联轴器(21)与变频电机(18)联结;变频电机由变频器驱动,控制内、外搅拌器的转向和转速。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熔体的内外复合搅拌,大大增强了颗粒的卷入效率、分散均匀性和脱气能力,降低增强颗粒的损失和材料内部缺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