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Ф200mmGCr15轴承用连铸圆管坯加热温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103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05993.9

    申请日:2022-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Ф200mmGCr15轴承用连铸圆管坯加热温度控制方法,将管坯装入加热炉进行加热,检查并控制好加热炉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各段的温度,各段温度的控制范围如下:预热Ⅰ段≤800℃,预热Ⅱ段800~900℃,加热Ⅰ段900~1100℃,加热Ⅱ段1100~1150℃,均热Ⅰ段1150~1180℃,均热Ⅱ段1150~1180℃;总加热时间控制在5.5小时,预热一、二段时间2小时、加热一、二段时间1.5小时、均热一、二段时间2小时;各段加热时间偏差为±10min。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Ф200mmGCr15轴承用连铸圆管坯加热温度控制方法,可以满足轧制工艺要求、尺寸精度高的稀土轴承钢管。

    一种含稀土890MPa级起重机臂架用无缝钢管热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56606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21547.6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稀土890MPa级起重机臂架用无缝钢管热轧工艺,采用天然气环形加热炉进行加热;设定环形炉加热温度和在炉时间:一段炉温800‑1150℃,二段炉温1000‑1200℃,三段炉温1000‑1300℃,四段炉温1200‑1300℃,五段炉温1240‑1290℃,六段炉温1240‑1290℃,从装炉开始控制节奏,Φ270mm坯型加热速度设定为6‑12cm/min,坯料在炉时间≥4小时;轧制时必须高压水除磷,水压不低于10MPa。本发明通过精准的轧制参数和温度控制,为后续热处理工艺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种腐蚀34Mn6连铸圆坯奥氏体晶粒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9051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243283.2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腐蚀34Mn6连铸圆坯奥氏体晶粒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取材质为34Mn6,共5个试样;2)、将试样进行奥氏体化工艺处理,经1150±10℃淬火,保温、水淬、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处理;3)、倒棱及粗磨,去除氧化铁皮,抛光;4)、采用化学腐蚀法进行奥氏体晶粒度的腐蚀;5)、在45℃的恒温水浴中,腐蚀剂中加入适量洗涤剂,将试样放进去进行腐蚀,腐蚀时间为28‑32min;6)、清水清洗,轻轻擦拭;7)、观察;8)、采用图像分析和截点法测定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本发明实施优化后的技术方案后,腐蚀出的奥氏体晶界相较于之前更加清晰。

    一种中厚壁碳锰钢的加热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16384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492030.9

    申请日:2024-1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厚壁碳锰钢的加热方法,碳锰钢环形炉加热工艺如下:预热段1:960±20℃;预热段2:1130±20℃;加热段1:1240±20℃;加热段2:1260±20℃;均热段1:1260±10℃;均热段2:1250±10℃。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厚壁碳锰钢的加热方法,开展C‑Mn钢大断面连铸圆管坯加热工艺研究,管坯加热温度直接影响钢管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优化炉内各区段加热温度,提高燃气消耗经济性,减少因管坯加热过剩造成热轧态钢管产生过热组织及轧制缺陷风险。

    一种经济型L360NX52N管线管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658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04139.1

    申请日:2024-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济型L360NX52N管线管的制造方法,采用化学成分及质量合格的L360N/X52N管线管圆管坯,钢中碳当量CEIIW≤0.43,生产工艺流程顺序为:管坯加热→穿孔→连轧→定径→冷却→锯切→探伤→水压→人工检查→检测分析,化学成分采用C+Mn+Ti合金化体系,通过在线正火工艺生产经济型L360N/X52N实现低碳生产,钢中碳当量CEIIW≤0.43。本发买那个制造的钢管的各项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380~530MPa;抗拉强度:500~760MPa;屈强比:≤0.80;延伸率:≥39%;0℃时的横向冲击值:AKV≥50J/cm2;晶粒度:≥7.0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