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9063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400093.7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 ,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存储多种煤样且对煤样进行固定存储且便于堆叠的煤样储存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开采煤样储存罐,包括圆柱形存储罐体,存储罐体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扇形存储腔,各个存储腔上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压紧口,压紧口外侧设有弹性层,存储罐体内设有同轴布置的圆柱形抽气腔,抽气腔分别与各个扇形存储腔靠近存储罐体轴向方向的侧面相对应,各个扇形存储腔与抽气腔之间分别开设有抽气孔,抽气腔上端设有封闭板,封闭板上设有单向阀,抽气腔内竖向密封滑动连接有调节盘,调节盘上端面与封闭板下端面之间通过压力弹簧进行连接,所述抽气孔位于靠近封闭板的一端,抽气腔下端设有通气口。
-
公开(公告)号:CN113379909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501326.2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Inventor: 张科学 , 亢磊 , 王晓玲 , 何满潮 , 李首滨 , 李旭 , 尹尚先 , 孙健东 , 李东 , 符大利 , 张玉良 , 王炯 , 毛明仓 , 高文蛟 , 程志恒 , 杨正凯 , 赵启峰 , 殷帅峰 , 任怀伟 , 庞义辉 , 许雯 , 李海涛 , 马振乾 , 王琦 , 杨军 , 王亚军 , 李悬 , 朱俊傲 , 杨海江 , 吴永伟 , 闫星辰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明工作面智能开采大数据分析决策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构建采煤工作面的透明地质模型和规划截割模板;基于“CT”切片技术,对透明地质模型进行剖切,得到透明地质模型的切眼顶板界面曲线和切眼底板界面曲线,并基于惯性导航技术、雷达定位技术,根据综采设备的工况监测数据,对截割模型进行实时修正;综采机械根据修正后的规划截割模板,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实时自动截割。籍此,通过开采过程中切眼揭露的煤层以及生产过程中新产生的地质数据不断的对透明地质模型进行修正更新,得到综采设备的精准控制决策信息,利用大数据对规划截割模型进行实时修正,实现了采煤工作面的智能精准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3356830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29009.1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开采空间关键层滞缓效应的浅表层生态水保护方法,利用硬岩层(关键层)离层发育、闭合存在一定的滞缓时间,依据关键层理论及岩层力学强度,找到离地表最近且有一定发育滞缓时间的一层或多层关键层,预先在关键层布置钻孔,并在孔内设置监测系统;当离层发育至该关键层下方时,监测系统自动识别,启动注浆泵,进行快速注浆,在该关键层破断、弯曲前对离层空间注满浆,以阻隔向上传导的开采空间,以阻止采动对浅部岩层和浅地表水体的损伤,同时增加岩体结构强度,对浅地表岩层形成“保护圈”,预防浅地表水漏失和地表沉陷,保护地表生态水位,有利于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329829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24497.7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Inventor: 张科学 , 朱俊傲 , 杨海江 , 何满潮 , 亢磊 , 王晓玲 , 李首滨 , 张瑞新 , 尹尚先 , 孙健东 , 李东 , 王炯 , 陶志刚 , 任怀伟 , 庞义辉 , 李旭 , 高文蛟 , 程志恒 , 杨正凯 , 赵启峰 , 许雯 , 马振乾 , 李海涛 , 王琦 , 杨军 , 王亚军 , 吴永伟 , 闫星辰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层冲击危险性智能化评价方法,包括:确定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的输入层、输出层的神经元数目;根据输入层、输出层的神经元数目,基于预设神经元模型,确定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的隐含层的神经元数目的取值范围;根据隐含层的神经元数目的不同取值,对应构建多个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基于多个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根据获取的煤层冲击危险性的样本数据,得到对应的多个样本输出结果;将多个样本输出结果分别与基于综合指数方法的输出结果分别进行对比,确定最佳的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以对煤层冲击危险性进行智能化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77450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54711.3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 防灾科技学院
IPC: G06Q10/0637 , G06Q50/02 , G06N3/04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SSA‑CG‑Attention模型的多因素采煤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构建CG‑Attention模型;采用麻雀搜索算法更新CG‑Attention模型的各层的网络参数。SSA‑CG‑Attention模型可用于涌水量多因素预测,提取时序特征,兼顾数据局部特征,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关的输入元素上,尽可能多学习输入数据特征,同时通过麻雀搜索算法优化模型参数,以最少的迭代次数快速寻找网络参数,避免局部最优解的缺陷,提升了预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02713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111000249.9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注浆材料电阻率测定的智能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导线,还包括注浆材料容纳机构和监测机构;所述注浆材料容纳机构由外框部件和分隔部件构成,所述分隔部件设置在所述外框部件的内部,所述分隔部件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监测机构相连接;本发明,能够智能调控监测时间,包括单次监测时间、监测间隔时间和监测总时长,有助于减少电阻率两电极影响,可以动态监测注浆材料电阻率变化过程,通过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在线检测器,可以观测注浆材料水化过程中电阻率动态变化,能够动态监测多个注浆材料样品,可通过增加样品槽数量实现多样品电阻率在线监测问题,解决当前混凝土类电阻率设备一次只能测定单一样品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5061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10570477.3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小煤窑采空区顺煤层定向钻探排查方法,以小煤窑老空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钻探勘查方法,引进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定向钻进新技术与装备,采用理论分析,并结合工程、试验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老空区突水模式、突水机理,研发小煤窑采空区顺煤层定向钻探排查技术,建立老空水定向钻探排查理论与技术体系,为提高我国煤矿利用定向钻探技术开展老空水勘查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217103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0538844.1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识别离层突水的方法,包括确定煤层顶板离层水体突水过程的形成条件;结合离层突水机制和突水特征,将离层水害进行分类;对矿区离层突水进行可能性分析。开采煤层顶板离层水体突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形成、发展到最后结束大致经历了离层空间形成、离层空间积水、离层水体溃出等三个阶段,并研究分析了各阶段的形成条件,结合离层突水机制和突水特征,对离层水害进行分类;根据各阶段的形成条件和矿区岩层岩性,进行离层突水可能性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3356830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0529009.1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开采空间关键层滞缓效应的浅表层生态水保护方法,利用硬岩层(关键层)离层发育、闭合存在一定的滞缓时间,依据关键层理论及岩层力学强度,找到离地表最近且有一定发育滞缓时间的一层或多层关键层,预先在关键层布置钻孔,并在孔内设置监测系统;当离层发育至该关键层下方时,监测系统自动识别,启动注浆泵,进行快速注浆,在该关键层破断、弯曲前对离层空间注满浆,以阻隔向上传导的开采空间,以阻止采动对浅部岩层和浅地表水体的损伤,同时增加岩体结构强度,对浅地表岩层形成“保护圈”,预防浅地表水漏失和地表沉陷,保护地表生态水位,有利于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321710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38844.1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识别离层突水的方法,包括确定煤层顶板离层水体突水过程的形成条件;结合离层突水机制和突水特征,将离层水害进行分类;对矿区离层突水进行可能性分析。开采煤层顶板离层水体突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形成、发展到最后结束大致经历了离层空间形成、离层空间积水、离层水体溃出等三个阶段,并研究分析了各阶段的形成条件,结合离层突水机制和突水特征,对离层水害进行分类;根据各阶段的形成条件和矿区岩层岩性,进行离层突水可能性分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