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调度绞车自动排绳器

    公开(公告)号:CN2855995Y

    公开(公告)日:2007-01-10

    申请号:CN200520086653.2

    申请日:2005-08-29

    Abstract: 一种矿用调度绞车自动排绳器,主要由钢丝绳导向轮、导向轮丝杠轴或滑杠、加装在绞车主制动轮的内齿圈、输入齿轮、变速箱组成。变速箱由齿轮传动机构、自动换向机构、随机换向机构或离合机构组成。钢丝绳导向轮由内圈和外圈组成,内圈在丝杠轴或滑杠上左右移动,外圈在内圈上转动。变速箱自动换向机构由自动换向花键轴、自动换向齿轮、自动换向丝杠轴、两左右移动螺母、立摆板、立拉弹簧、平摆板、平拉弹簧等组成;或由变速箱输出轴的桃形凸轮、桃形凸轮推动齿条板的滚轮、齿条板、齿条杠、固定齿条板的滚轮等组成。它从根本上解决了调度绞车自动排绳难题,与调度绞车直接配套,操作安装方便,可调偏最大角度25°。不仅用于矿山,也可用于建筑业等。

    一种巷道支护装置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753629U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20378897.0

    申请日:2017-04-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巷道支护装置,包括探梁,所述探梁沿巷道延伸的方向、固定于巷道的帮部,且其端部紧贴巷道的迎头。在实际操作时,只需将探梁沿巷道延伸的方向固定在帮部需要加固的位置,且使探梁的端部紧贴巷道的迎头即可。该操作步骤简单,且能够对巷道帮部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了巷道帮部片帮的现象,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巷道支护装置,能够在简化操作的前提下,提高巷道的可靠性,保证人身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难题。

    连续螺纹树脂锚杆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100130Y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720026062.5

    申请日:2007-08-30

    Abstract: 一种矿用的连续螺纹树脂锚杆,由左旋连续螺纹杆体1、托板2、锚杆螺母3组成。杆体上的左旋横肋4的间距≤10mm,横肋侧面与钢筋表面的夹角为60°±15°。左旋连续螺纹树脂锚杆既具有连续螺纹锚杆的特点:①杆体不需要二次加工紧固螺纹,可随时进行二次紧固,不会出现托盘悬空;②杆体全长等强;③杆体连续螺纹全长热轧,工艺简单,成本低;④可端锚、加长锚及全锚;⑤制作分段连接式锚杆代替锚索方便;也具有左旋的优点:有利于树脂搅拌提高密实度和锚固力;同时满足树脂搅拌和上紧固螺母的需要,实现快速安装。通过横肋形状尺寸改进,使锚杆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特别适于松软破碎、高应力、特殊困难的煤巷支护用。

    高梯度皮带电磁除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877868Y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520082610.7

    申请日:2005-04-22

    Abstract: 一种带式输送机除铁用的高梯度皮带电磁除铁装置,由铁芯(1)、线圈(2)、热管式散热器(3)、云母板绝缘导热板(4)、不锈钢隔磁板(6)、轭板(5)等构成。其线圈(2)及其铁芯(1)为偶数组,组成偶数极的多极式结构。不同极性的成对磁极与其铁芯(1)后端的轭板(5)连接一体,构成开路磁系。在线圈(2)与铁芯(1)之间、两组线圈(2)之间,以及单个线圈(2)内部中间,设置热管式散热器(3)。在线圈(2)与热管式散热器(3)之间镶有绝缘导热层。该装置能产生高梯度磁场,且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线圈散热快、不易造成皮带划伤。其吸附区组合形式灵活,适用性强;吸附力强,避免频繁卸铁。尤其适合矿井输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的皮带保护及后续工序设备的安全保护。

    热交换装置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788113Y

    公开(公告)日:2006-06-14

    申请号:CN200520082609.4

    申请日:2005-04-22

    Abstract: 一种新型热交换装置,由外散热器(1)、内散热器(3)、二者之间的导热隔板(2)等构成。外散热器(1)中有轴(4),轴(4)上装有涡轮(5);内散热器(3)中有轴(4),轴(4)上装有旋片(8);涡轮(5)与旋片(8)上有磁块(6、9),两磁块隔着非铁磁性金属隔板(2)相吸。位于隔板(2)两侧的轴(4)是同心轴、不转动。外散热器(1)中的涡轮(5)在冷却介质的推动下旋转,它在加强冷却介质与隔板(2)热交换中,又通过磁力传动带动内散热器(3)中的旋片(8)转动,旋片(8)转动又加强了热介质与隔板(2)热交换,换热效率大大提高,且冷热介质不接触,隔离安全可靠。实现无动力换热,避免传动密封问题,无泄漏,用水作冷却介质时传热表面不易结垢。可广泛用于各种粘度两种介质间的换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