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00295C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510127888.6

    申请日:2005-12-06

    Abstract: 一种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其被构造成包括一弹性构件和在框架中挠性构件,其中,防止了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弹簧的压缩而导致的在所述挠性构件与所述固定构件(框架)之间的位置偏移,且不需要用于压缩弹簧的装置。因此,所述液体容器包括:一包括可变形的挠性构件的液体存储部分,一布置在所述挠性构件中的平面部分,其中,一弹性构件具有设置在使用中的液体容器的所述平面部分上的第一弹性部分和作为另一端的第二弹性部分,所述弹性构件抵靠着平面部分,以便通过第一弹性部分在液体存储部分中产生负压;并且所述平面部分具有能够与所述弹性构件的第二弹性部分接合的接合部分,并且通过使所述第二弹性部分与所述平面部分在所述接合部分处接合将所述弹性构件保持在压缩状态,通过释放所述接合来释放所述弹性构件的压缩状态。

    墨水供应系统及其容纳和补充容器、喷墨记录装置及墨盒

    公开(公告)号:CN1261304C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03134742.8

    申请日:2003-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1J2/17509

    Abstract: 本发明在通过可连接和分离的连接部间歇地供应墨水的情况下,可以简单且平稳地定量供应必要量的墨水,并且,不伴随有结构和机构的复杂化、即可迅速且顺畅地排除混入到墨水供应系统内部的气体。因而,例如,利用供应部(31)和连接部(11)将第一墨水容器(51)和第二墨水容器(125)可分离地连接,利用管(12、13)形成连通于两个墨水容器(51、125)之间的两个连通路径,通过一个连通路径,将第一墨水容器(125)内的气体排出到第一墨水容器(51)内,通过另一个连通路径,将第一墨水容器(51)内的墨水供应到第二墨水容器(125)内。

    油墨供应系统及其容纳和补充容器、喷墨记录装置及墨盒

    公开(公告)号:CN1496842A

    公开(公告)日:2004-05-19

    申请号:CN03134742.8

    申请日:2003-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1J2/17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油墨供应系统及其容纳和补充容器、喷墨记录装置及墨盒,在通过可连接和分离的连接部间歇地供应油墨的情况下,可以简单且平稳地定量供应必要量的油墨,并且,不伴随有结构和机构的复杂化、既可迅速且顺畅地排除混入到油墨供应系统内部的气体。因而,例如,利用供应部(31)和连接部(11)将第一油墨容器(51)和第二油墨容器(125)可分离地连接,利用管(12、13)形成连通于两个油墨容器(51、125)之间的两个连通路径,通过一个连通路径,将第一油墨容器(125)内的气体排出到第一油墨容器(51)内,通过另一个连通路径,将第一油墨容器(51)内的油墨供应到第二油墨容器(125)内。

    液体盒和液体喷射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48801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26294.9

    申请日:2011-05-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1J2/175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盒,其包括:构造成容纳用于贮存液体的液体容器的壳体;形成在壳体外表面上的凹槽部分;液体引出开口,其形成在凹槽部分的底面上且与液体容器连通,并且被构造成使得用于将液体容器内部的液体引导至外部的液体引出路径连接到液体引出开口或者与液体引出开口断开;流动路径,其从凹槽部分的沿液体滴流方向的端部向壳体内部延伸;以及液体吸收构件,其设置在流动路径的与凹槽部分相对的端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装置。

    储墨器和记录设备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46148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261223.2

    申请日:2009-1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1J2/17509 B41J2002/17516

    Abstract: 储墨器和记录设备。一种储墨器,其包括:供墨连接口,其被连接至记录设备的主体并且用于向所述主体供墨;第一储墨部,其储存被供给至辅助储墨器的墨;第一墨输送通路,其将被储存在第一储墨部中的墨供给至供墨连接口;单向阀,其被布置于第一墨输送通路,使墨能够从第一储墨部向供墨连接口移动;第二储墨部,其储存从辅助储墨器返回的墨;以及第二墨输送通路,其将被储存在第二储墨部中的墨供给至供墨连接口,并且第二墨输送通路在单向阀与供墨连接口之间的位置与第一墨输送通路结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