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件及线束
    1.
    发明公开
    夹持件及线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50781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80069723.5

    申请日:2021-07-29

    Inventor: 堺达郎

    Abstract: 本公开的一方式提供能提高通用性的夹持件及线束。夹持件(30)适用于均具备具有扁平的截面形状的芯线(21)并且并列的两条电线(20),构成为能固定于面板(P)并且保持两条电线(20)。夹持件(30)具备:固定构件(40),固定于面板(P);和两个保持构件(50),能装卸地设置于固定构件(40),分别保持两条电线(20)。

    线束
    3.
    发明公开
    线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1943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180063020.1

    申请日:2021-07-30

    Inventor: 堺达郎

    Abstract: 以提供能容易沿着布设路径弯折的线束为课题。线束(10)具备两条电线(20)和连结部(23),电线(20)具有芯线(21)及将芯线(21)的外周包覆的绝缘性的包覆部(22),连结部(23)以两条电线(20)并列的状态将包覆部(22)彼此连结。连结部(23)对两条电线(20)的包覆部(22)中的将芯线(2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覆盖的部分彼此连结,并且构成为能在第1姿势与第2姿势之间弯曲变形,在第1姿势下,两条电线(20)的芯线(21)在相互的宽度方向上并列,在第2姿势下,两条电线(20)的芯线(21)在相互的厚度方向上并列。线束(10)具有两条电线(20)在第1姿势下向厚度方向弯折的第1弯折部和两条电线(20)在第2姿势下向厚度方向弯折的第2弯折部。

    玻璃微粒子堆积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46435A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申请号:CN03808621.2

    申请日:2003-0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37/0142 C03B2207/52 C03B2207/66 C03B2207/7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玻璃微粒子堆积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不必增加燃烧器根数,就可以降低在玻璃微粒子堆积体的端部上形成的锥部分。本发明是制造一种玻璃微粒子堆积体,与旋转的启动杆相对地配置多根玻璃微粒子合成用燃烧器,使上述启动杆和玻璃微粒子合成用燃烧器相对地往复移动,使往复移动的折返位置沿一定方向移动,在上述折返位置移动到规定的位置时,使其向反方向移动,将各燃烧器返回到初期的位置为止的操作作为1组,使上述1组的平均往复移动距离为不到燃烧器间隔的2倍,反复上述1组的操作,使玻璃微粒子堆积在启动杆上,从而制造玻璃微粒子堆积体。

    制造玻璃颗粒淀积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26671A

    公开(公告)日:2004-09-08

    申请号:CN200410007775.8

    申请日:2004-03-05

    Abstract: 一种制造缺陷点少,轴向直径波动量小的玻璃颗粒淀积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a)用至少一个燃烧器合成玻璃颗粒,(b)移动该至少一个的燃烧器,起始材料或者两者一起移动,使玻璃颗粒粘附到起始材料的表面上并在那里淀积。在反应器中定义了两种立式空间;一个空间是该至少一个燃烧器,粘附玻璃颗粒的起始材料表面的移动空间或者二者共同的移动空间;另一个是被(a)该至少一个燃烧器的位置,(b)将该至少一个燃烧器的中心轴延伸,与相对的反应器器壁相交的位置,以及(c)这种至少一个排气口,所包围的空间。在两个空间里,在最高位置处的该容器中的内压力都比在最低位置处的该容器中的内压力要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