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回路
    1.
    发明公开
    流体回路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04347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80023966.X

    申请日:2022-03-17

    Abstract: 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连续驱动增压装置的流体回路。一种流体回路,其具有:第1切换阀(8),其根据被施加的流体压的变化而切换使第1受压室(10‑3)与流体供给装置(6)侧连通的流路(70、80)和使第2受压室(10‑4)与流体供给装置(6)侧连通的流路(70、82);以及第2切换阀(130),其切换对第1切换阀(8)施加流体压的流路(131、133),第2切换阀(130)具有复位单元(140),该第2切换阀(130)设置为能够在动作位置与复位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该第2切换阀(130)通过活塞(120)的行程而移动到该动作位置,该第2切换阀(130)通过复位单元(140)而移动到复位位置,活塞(120)和第2切换阀(130)能够相互独立地移动。

    机械密封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2192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1880031068.2

    申请日:2018-0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需要橡胶等弹性体的机械密封。该机械密封的特征在于,具备:衬套(120),其由金属制成,固定在旋转轴(500)上;旋转环(110),其由金属制成,固定在衬套(120)上;盒(220),其由金属制成,固定在壳体(600)上;固定环(210),其由金属制成,滑动自如地设置在旋转环(110)的端面上;以及波纹管(230),其由金属制成,朝向旋转环(110)按压固定环(210),旋转环(110)与衬套(120)通过隔开内周面侧和外周面侧的环状的第一连结部连结,波纹管(230)的一端与固定环(210)通过隔开内周面侧和外周面侧的环状的第二连结部连结,波纹管(230)的另一端与盒(220)通过隔开内周面侧和外周面侧的环状的第三连结部连结。

    流体回路
    3.
    发明公开
    流体回路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09892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280023917.6

    申请日:2022-03-17

    Abstract: 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连续驱动增压装置的流体回路。该流体回路具有:第1切换阀(8),其根据被施加的流体压的变化而切换流路(70、80)和第1流路(80、81);第2切换阀(130),其在活塞(120)到达始端位置时,或者到达终端位置时,切换对第1切换阀(8)施加流体压的流路;以及第2流路(123、125),活塞(120)到达终端位置时的施力单元(140)的作用力(FS2)小于通过基于流体供给装置(6)的流体压而作用于活塞(120)的按压力(FH1),并且,活塞(120)到达始端位置时的施力单元(140)的作用力(FS1)大于作用于第1流路(80、81)的流路阻力(R1)与作用于第2流路(123、125)的流路阻力(R2)之和。

    机械密封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21924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880031068.2

    申请日:2018-0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需要橡胶等弹性体的机械密封。该机械密封的特征在于,具备:衬套(120),其由金属制成,固定在旋转轴(500)上;旋转环(110),其由金属制成,固定在衬套(120)上;盒(220),其由金属制成,固定在壳体(600)上;固定环(210),其由金属制成,滑动自如地设置在旋转环(110)的端面上;以及波纹管(230),其由金属制成,朝向旋转环(110)按压固定环(210),旋转环(110)与衬套(120)通过隔开内周面侧和外周面侧的环状的第一连结部连结,波纹管(230)的一端与固定环(210)通过隔开内周面侧和外周面侧的环状的第二连结部连结,波纹管(230)的另一端与盒(220)通过隔开内周面侧和外周面侧的环状的第三连结部连结。

    膨胀阀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74705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80054111.4

    申请日:2020-0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响应性良好地进行流量调整的膨胀阀。一种膨胀阀(1),其具备:主体部(6),其具有阀室(15)和阀座;壳体(3),其固定于主体部(6);以及丝杠轴(8),其通过由励磁部(2)的励磁引起的转子(13)的旋转动作被减速机构(7)减速后的旋转驱动力驱动而使阀芯(9)进退,其中,在阀室(15)中,将壳体(3)内部与阀室(15)之间密封的波纹管(10)外嵌配置于阀芯(9),阀芯(9)通过转动限制单元(10、18b、43)限制与主体部(6)的相对旋转。

    蓄能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07297B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680018945.3

    申请日:2016-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缓和对金属波纹管的冲击,并且实现减振部件安装状态的稳定化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在交替形成多个环状峰部和多个环状谷部的金属波纹管(130)的多个环状的谷部中的至少一处安装有减振部件(190),其在压力容器(110)的内周面滑动自如,维持金属波纹管(130)与压力容器(110)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并抑制金属波纹管(130)的振动,其中,减振部件(190)的径向内侧的前端嵌合于谷部,径向外侧的前端比金属波纹管峰部更长至于径向外侧。

    金属波纹管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138957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4884.6

    申请日:2016-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金属波纹管的两端部破损的耐久性较高的金属波纹管。金属波纹管呈环状且在轴向上反复具有从轴向的端部(10c)以腹部、波谷、腹部、波峰及腹部的顺序一连串一体成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端部(10c)具备:第1连接腹部(10d),连接于安装部件(15);连接波谷(10e)及第2连接腹部(10f),从第1连接腹部(10d)朝向轴向的内侧依次延伸,自由状态下的连接波谷(10e)的轴向的宽度(b1)设定成大于端部(10c)以外的部分中的波谷(10i、10m……)或波峰(10g、10k……)的轴向的宽度。

    流体回路
    8.
    发明公开
    流体回路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04347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80023912.3

    申请日:2022-03-17

    Abstract: 提供能够使流入致动器的工作流体的流动稳定的流体回路。一种流体回路具有:流体供给装置(2),其送出工作流体;以及蓄能器(6),其对增压后的工作流体进行蓄压,在从主流路(20)分支的分支流路(60)上配置有可变式节流阀(9)和蓄能器(6),该主流路(20)从流体供给装置(2)向致动器(5)延伸,在可变式节流阀(9)与蓄能器(6)之间设置有第1压力检测器(7),在分支流路(60)上,在主流路(20)与可变式节流阀(9)之间设置有第2压力检测器(10),能够根据这些检测部(7、10)所检测到的压力(PA、PB)来控制可变式节流阀(9),其中,在分支流路(60)上设置有止回阀(8)。

    减震器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55780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980029484.3

    申请日:2019-0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作业保持在收纳空间的减震器装置。减震器装置(1)配置在形成于装置本体(10)的收纳空间而使用,具有减震器本体(2),其具备在内部封入气体并且在中央部具有变形作用部的隔膜(4);以及环状夹具(8),其保持减震器本体(2)的外周缘部(5),并且在径向对构成收纳空间的罩部件(17)的内壁(17a)作用施力。

    蓄能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07297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680018945.3

    申请日:2016-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缓和对金属波纹管的冲击,并且实现减振部件安装状态的稳定化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在交替形成多个环状峰部和多个环状谷部的金属波纹管(130)的多个环状的谷部中的至少一处安装有减振部件(190),其在压力容器(110)的内周面滑动自如,维持金属波纹管(130)与压力容器(110)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并抑制金属波纹管(130)的振动,其中,减振部件(190)的径向内侧的前端嵌合于谷部,径向外侧的前端比金属波纹管峰部更长至于径向外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