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显示装置、三维显示系统及移动体

    公开(公告)号:CN11450355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080068635.9

    申请日:2020-10-01

    Abstract: 三维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构成为显示视差图像;光学面板,在视差方向上交替地反复排列多个减光面及多个透光区域;和控制器,构成为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控制,所述多个透光区域的沿着视差方向的各第一宽度比所述多个减光面的沿着所述视差方向的各第二宽度大,所述控制器能控制所述显示面板,以使得通过使从利用者的双眼能视觉辨认的双眼可视区域成为黑图像,从而将所述视差图像进行视差分离。

    液晶显示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46167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180031096.6

    申请日:2021-04-06

    Abstract: 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防止伴随光源的高温化而基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投影像的黑显示的漏光,能显示无损真实感的高品位的图像。具备:光透射型的液晶显示元件(4),具有2片玻璃基板(2a、2b)和密封于2片玻璃基板(2a、2b)之间的液晶层(3);背光灯装置(5),向液晶显示元件(4)的一个玻璃基板(2a)出射光;出射侧偏振板(6),位于另一个玻璃基板(2b)上;入射侧偏振板(7),位于一个玻璃基板(2a)上;和板状的偏振元件(10),具有包含玻璃基板的基层(8)和层叠于基层(8)上的具有偏振功能的金属层(9)。偏振元件(10)被配置为基层(8)与入射侧偏振板(7)对置,基层(8)的厚度设为比2片玻璃基板(2a、2b)各自的厚度厚的结构。

    三维显示装置、控制器、三维显示方法、三维显示系统及移动体

    公开(公告)号:CN11450355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080068701.2

    申请日:2020-10-01

    Abstract: 本公开的三维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光学面板和控制器。显示面板被构成为显示视差图像。光学面板被构成为对图像光的光线方向进行规定。控被构成为制器基于利用者的眼睛的位置来控制视差图像。控制器被构成为在给定比例的像素显示黑图像。给定比例被决定为,在利用者的眼睛处于基准位置时使从利用者的第一眼能视觉辨认且从第二眼不能视觉辨认的多个第一区域及从第二眼能视觉辨认且从所述第一眼不能视觉辨认的多个第二区域各自的与视差对应的方向的一端或者两端的像素显示黑图像。

    液晶显示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15060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380009091.9

    申请日:2013-02-20

    Abstract: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基板以及第2基板,该第1基板以及第2基板使主面彼此对置地配置;液晶层,其配置在所述第1基板以及所述第2基板之间;多个栅极布线,其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的所述主面上;多个源极布线,其与多个该栅极布线交叉地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的所述主面上;第1绝缘膜,其覆盖多个所述栅极布线以及多个所述源极布线地配置在所述第2基板的所述主面上;遮光膜,其覆盖多个所述源极布线地配置在所述第1绝缘膜上;第2绝缘膜,其覆盖多个所述栅极布线、多个所述源极布线以及所述遮光膜地配置在所述第1绝缘膜上;信号电极,其设置在该第2绝缘膜上;和公共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2绝缘膜上,并用于与所述信号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配置有在俯视下位于所述信号电极与所述源极布线之间、并且在剖视下位于所述第1绝缘膜与所述遮光膜之间的屏蔽电极,其中所述信号电极位于由多个所述栅极布线以及多个所述源极布线围成的区域,在该屏蔽电极与所述遮光膜之间配置有第3绝缘膜。

    液晶显示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6167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80031096.6

    申请日:2021-04-06

    Abstract: 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防止伴随光源的高温化而基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投影像的黑显示的漏光,能显示无损真实感的高品位的图像。具备:光透射型的液晶显示元件(4),具有2片玻璃基板(2a、2b)和密封于2片玻璃基板(2a、2b)之间的液晶层(3);背光灯装置(5),向液晶显示元件(4)的一个玻璃基板(2a)出射光;出射侧偏振板(6),位于另一个玻璃基板(2b)上;入射侧偏振板(7),位于一个玻璃基板(2a)上;和板状的偏振元件(10),具有包含玻璃基板的基层(8)和层叠于基层(8)上的具有偏振功能的金属层(9)。偏振元件(10)被配置为基层(8)与入射侧偏振板(7)对置,基层(8)的厚度设为比2片玻璃基板(2a、2b)各自的厚度厚的结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