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17390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210204095.X
申请日:2012-06-19
Applicant: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针对一个信号传输通道,对在所述信号传输通道中传输的至少两种制式的载波信号分别进行增益调整,并将进行增益调整后的载波信号进行合路处理获得合路信号;确定所述合路信号对应的前向功率值和反馈功率值;根据确定的所述前向功率值和所述反馈功率值,确定该信号传输通道对应的功率输出值,根据得到的功率输出值,对该信号传输通道进行功率控制。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较好地提高了对信号传输通道进行功率控制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517390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10204095.X
申请日:2012-06-19
Applicant: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针对一个信号传输通道,对在所述信号传输通道中传输的至少两种制式的载波信号分别进行增益调整,并将进行增益调整后的载波信号进行合路处理获得合路信号;确定所述合路信号对应的前向功率值和反馈功率值;根据确定的所述前向功率值和所述反馈功率值,确定该信号传输通道对应的功率输出值,根据得到的功率输出值,对该信号传输通道进行功率控制。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较好地提高了对信号传输通道进行功率控制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852059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610035543.2
申请日:2006-05-22
Applicant: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IPC: H04B1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由空间光传输移动通信数字直放站,其在下行方向中,将近端从基站获得的信号下变频到中频或基带信号,再经过数字处理单元变换为数字基带信号并按合适的帧格式打包,最终将信号输出至无线光收发单元输出至远端,远端则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后,经其数字处理单元解帧并转变为基带信号或中频信号,然后再由射频单元转换为射频信号发射出去,达到覆盖的目的;而其上行方向则与下行方向的过程相反。如此,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后,系统的性能不会随光路损耗而下降,能保持较好的增益稳定,从而保证发射功率及覆盖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897747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036070.8
申请日:2006-06-23
Applicant: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数字光纤直放站的上下行自适应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检测基带信号功率包络获得下行帧同步信息;(2)计算信号在近端与远端之间传输时各个部分的光纤时延;(3)根据各个光纤时延校准固定时延,并以各个光纤时延为基准,生成上下行切换开关控制信号,从而使上下行信号同步。本发明经过采用现有TD-SCDMA数字光纤直放站的固有FPGA或其它芯片,应用新的检波方式,结合新的光纤时延计算方式,可以简便地实现直放站的同步,降低制造成本,且能实现直放站中上下行开关的自适应地进行精确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897747A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610036070.8
申请日:2006-06-23
Applicant: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数字光纤直放站的上下行自适应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检测基带信号功率包络获得下行帧同步信息;(2).计算信号在近端与远端之间传输时各个部分的光纤时延;(3).根据各个光纤时延校准固定时延,并以各个光纤时延为基准,生成上下行切换开关控制信号,从而使上下行信号同步。本发明经过采用现有TD-SCDMA数字光纤直放站的固有FPGA或其它芯片,应用新的检波方式,结合新的光纤时延计算方式,可以简便地实现直放站的同步,降低制造成本,且能实现直放站中上下行开关的自适应地进行精确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200990677Y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620155296.5
申请日:2006-12-26
Applicant: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源智能天线系统,包括多路收发信机、智能天线和基站室内单元,所述多路收发信机与智能天线相连接,所述基站室内单元与多路收发信机相连接;所述多路收发信机与智能天线设置为一体,所述多路收发信机的部分模块或全部模块固定在智能天线背面。本有源智能天线系统将多路收发信机与智能天线结合为一体,形成一体式结构,从而改善系统的集成度,有助于使整个系统小型化、轻量化及美观化;相对于现有技术方案,本系统更加便于在高塔上抱杆安装,而且由于体积较小,安装后外观更加整齐美观;本系统避免了现有技术电缆馈线外露的缺点,不会导致物管方的抵触;同时,设置于系统内的同轴细电缆不易破损,从而降低连接电缆的故障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