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651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137876.0

    申请日:2024-08-19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及至少一个发光功能层;发光功能层包括第一发光层和发光调节层;第一发光层包括第一主体材料和第一客体材料;发光调节层包括第二主体材料和第二客体材料;第一主体材料、第一客体材料、第二主体材料及第二客体材料满足:T1D1、T1D2>T1H1>T1H2,第一客体材料和第二客体材料为荧光材料,第一主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与空穴迁移率的数值的数量级相同,第二主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与空穴迁移率的数值的数量级之比大于第一预设值;或者满足T1H1、T1H2>T1D1>T1D2,第一客体材料为磷光材料,第二客体材料的光谱宽度小于第一客体材料,且第二客体材料与第一客体材料的发光光谱具有交叠区域。

    有机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5691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87731.0

    申请日:2023-02-22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有机发光器件,包括至少一层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发光层和至少一层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交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发光层的材料包含第一主体材料和热活化延迟荧光敏化材料,所述第二发光层材料包含第二主体材料和荧光客体材料;所述第一主体材料和所述第二主体材料相同;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厚度为1nm‑15nm,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厚度为1nm‑15nm。本公开在一定程度上增大TADF敏化材料和荧光客体材料之间的距离,降低两者间发生T1TADF→T1Dopant的Dexter能量转移的概率,降低激子的损失,提升器件效率。

    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2060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57727.1

    申请日:2022-06-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功能层;其中发光功能层包括发光层,位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一阻挡层,位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阻挡层;且所述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所述第一阻挡层和所述第二阻挡层中的至少一层掺杂有所述客体材料。本发明的发光器件在不引入新材料的前提下,通过对发光功能层掺杂客体材料,可以拓宽激子分布区域,有效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改善效率滚降的现象,提高器件寿命。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7090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62082.1

    申请日:2024-07-1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可以有效提升显示色域和发光效率。显示基板包括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发光单元和阴极,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发光子单元;发光子单元满足以下条件(1)‑(3)中的至少一个:(1)在红光发光层的本征光谱中,620nm≤λ1≤645nm,15nm≤FWHM1≤50nm,10%<(S2‑S1)/S2≤45%;(2)在绿光发光层的本征光谱中,510nm≤λ2≤530nm,20nm≤FWHM2≤60nm,20%<(S4‑S3)/S4≤60%;(3)在蓝光发光层的本征光谱中,450nm≤λ3≤465nm,15nm≤FWHM3≤40nm,10%<(S6‑S5)/S6≤40%。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8293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72634.8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基板包括蓝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包括第一发光层以及位于第一发光层一侧的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电子阻挡层包括:第一子阻挡层,第一子阻挡层中材料的分子呈各向同性排列;第二子阻挡层,第二子阻挡层中材料中的平面型分子沿第一方向堆叠,在第二方向上交错排布,使第二子阻挡层中的第一方向偶极子的占比大于第二子阻挡层中的第二方向偶极子的占比;第一方向为垂直于第二子阻挡层指向第一子阻挡层的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二子阻挡层指向第一子阻挡层的方向。

    电致发光器件、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884612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1145990.4

    申请日:2021-09-2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该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位于阳极一侧的电子阻挡层、位于电子阻挡层远离阳极一侧的发光层、位于发光层远离阳极一侧的空穴阻挡层以及位于第二发光层远离阳极一侧的阴极。其中,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均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且第一发光层的材料掺杂有电子阻挡材料,或者第二发光层的材料掺杂有空穴阻挡材料。本实施例中的发光层结构能够平衡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中的传输能力,从而降低TTA和TPA发生的概率,不仅能够提升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降低能耗,而且有利于提升电致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

    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0335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732411.X

    申请日:2024-11-2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发光器件的载流子传输不均衡,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公开的发光器件包括:叠层设置的至少两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沿背离衬底基板方向依次设置的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和电子传输层;其中,至少两个发光单元中最靠近第一电极的发光单元为第一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的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0纳米;第一发光单元还包括:第一N型电荷产生层和第一P型电荷产生层;第一N型电荷产生层和第一P型电荷产生层至少部分直接接触;第一N型电荷产生层和第一P型电荷产生层的接触界面位于发光层靠近第一电极一侧,或围绕于发光层的周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