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673388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1910979555.8

    申请日:2019-10-1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光源装置、导光装置和显示结构层,光源装置用于出射线偏振光,线偏振光以设定的角度入射到导光装置;导光装置用于使线偏振光在设定位置入射到显示结构层;显示结构层设置在导光装置的出光面,包括液晶层以及设置在液晶层远离所述导光装置一侧的黑矩阵和反射矩阵,用于通过液晶调制控制所述线偏振光入射到黑矩阵所在区域和/或反射矩阵所在区域。本发明通过液晶调制控制光线入射到黑矩阵所在区域和/或反射矩阵所在区域,利用光线偏转原理实现了反射型透明显示,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和出光效率,提高了显示亮度,有效解决了现有透明显示器件亮度较低的问题。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308757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010128328.7

    申请日:2020-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透明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分为多个子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单元包括显示区和透明区;液晶层,液晶层中与显示区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相对于第二基板倾斜的光通道,光通道内倾斜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之间设有液晶。该透明显示面板中,在显示区内设置倾斜的光通道,通道内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有效降低了液晶显示器件的有效盒厚,可以提高响应速度。

    显示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90306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122380.1

    申请日:2020-0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液晶层和设置在液晶层一侧的光吸收层;液晶层具有入光区和出光区,入光区和出光区位于液晶层远离光吸收层的一侧,液晶层靠近光吸收层的一侧设置有与出光区对应的反射件;光吸收层包括:第一遮光层、第二遮光层和位于第一遮光层与第二遮光层之间的填充层,第二遮光层位于第一遮光层与液晶层之间,第二遮光层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液晶层用于在显示装置处于暗态时,将从入光区射入的光线调制为第一折射光,第一折射光从第一开口射入填充层,并在第一遮光层与第二遮光层之间反射。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改善暗态漏光的问题。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4525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2010000734.5

    申请日:2020-0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导光板,对向基板,液晶层,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介质层,以及反射层;其中,介质层,包括:多个贯穿介质层厚度的取光口;取光口中填充有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反射层,包括:多个分别与各取光口一一对应的反射元件;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一电极层的折射率,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导光板的折射率,第一电极层的折射率与导光板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异小于设定阈值,以使设定角度入射的光线在导光板和第一电极层内全反射传播;反射元件,用于将对应的取光口取出的光线反射至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述显示面板采用反射式出光的方式,且无需设置偏光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光透过率。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211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52136.3

    申请日:2019-07-18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提高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透过率。显示面板中,下基板包括第一透明衬底、设置于第一透明衬底上且位于每个亚像素区中的取光单元和光转换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透明衬底的其中一侧面为入光面;上基板包括第二衬底、设置于第二衬底上且位于每个所述亚像素区中的像素电极、反光结构和吸光结构;吸光结构至少位于反光结构的一侧面位置处,且反光结构与吸光结构接触;反光结构用于在所述亚像素区中,将从取光单元经液晶层入射在反光结构表面的光,反射向下基板并出射;吸光结构用于吸收入射在其表面的光。

    透明显示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24007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0079056.6

    申请日:2020-02-0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透明显示装置,该透明显示装置包括:对盒设置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全反射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与第一电极之间;并且,透明显示装置由多个子像素单元排布而成,在每个子像素单元中,第二基板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同层设置的平板反射层、黑矩阵层和楔形反射层,且全反射层具有开口。本发明所提出的透明显示装置,利用盒内反射的方式不仅能实现无偏振片的显示功能,还可进一步降低液晶盒厚,从而节省器件的制作成本,并提升响应时间并降低驱动电压。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3278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1910921831.5

    申请日:2019-09-26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导光板;基板,与所述导光板相对设置;反射体,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基板之间;液晶层,位于所述基板、导光板和反射体之间,所述液晶层的折射率能够在最小液晶折射率和最大液晶折射率之间变化;其中,所述导光板的面向所述基板的一侧上包括入光区,所述入光区配置为允许在导光板中传播的光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入光区进入到所述液晶层中并朝向所述反射体的与所述入光区相邻的侧壁行进,其中,液晶层的最大液晶折射率大于所述反射体的折射率且液晶层的最小液晶折射率小于或等于所述反射体的折射率。

    显示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190306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10122380.1

    申请日:2020-0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液晶层和设置在液晶层一侧的光吸收层;液晶层具有入光区和出光区,入光区和出光区位于液晶层远离光吸收层的一侧,液晶层靠近光吸收层的一侧设置有与出光区对应的反射件;光吸收层包括:第一遮光层、第二遮光层和位于第一遮光层与第二遮光层之间的填充层,第二遮光层位于第一遮光层与液晶层之间,第二遮光层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液晶层用于在显示装置处于暗态时,将从入光区射入的光线调制为第一折射光,第一折射光从第一开口射入填充层,并在第一遮光层与第二遮光层之间反射。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改善暗态漏光的问题。

    背光模组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474767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306237.8

    申请日:2020-04-17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结构包括:光源,以及相对合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包括反射结构;第二基板包括层叠的导光板和选光层;选光层位于导光板的靠近反射结构的一侧,选光层的折射率小于导光板的折射率;选光层具有若干贯通选光层的取光孔;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一端。本申请实施例在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折射率小于导光板的选光层,可加强导光板的锁光效果,有利于光从导光板的一端向另一端的传播过程中进行全反射,减少不必要的光逃离导光板;贯通选光层的取光孔可从导光板内取光,配合选光层本身的锁光效果,可以实现背光源的光强均匀。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308757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28328.7

    申请日:2020-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透明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分为多个子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单元包括显示区和透明区;液晶层,液晶层中与显示区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相对于第二基板倾斜的光通道,光通道内倾斜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之间设有液晶。该透明显示面板中,在显示区内设置倾斜的光通道,通道内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有效降低了液晶显示器件的有效盒厚,可以提高响应速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