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4512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792014.1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绕组轴向位移故障诊断方法及相关设备,通过对未发生绕组故障变压器的第一幅频特性曲线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第一波形特征参考值,及对发生绕组故障变压器的第二幅频特性曲线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第二波形特征参考值,通过对比第一波形特征参考值与第二波形特征参考值来诊断绕组故障的方法,无需进行人为的判断,具有对绕组故障快速、高效、准确诊断等优点,进而提高了变压器绕组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可以更大程度上保障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33730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10583.5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5 , G06F18/243 , G06N3/126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路器故障诊断方法、模型训练方法、介质和设备,首先获取断路器的多组多源异构数据,对每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融合,形成样本融合特征。模型在多个初始超参数组合下,输入这些样本融合特征,并通过改进的目标函数计算适应度,评估每个组合的效果。改进的目标函数损失部分结合了交叉熵损失函数和梯度调和机制函数,其中梯度调和机制函数根据样本的故障区分难度调整权重,使得模型更集中学习困难样本。且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梯度调和机制函数的影响逐渐增强,提升了模型对复杂样本的学习能力。再通过优化算法不断迭代,确定当前最优的超参数组合,从而设定出优化后的目标LightGBM模型。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模型在准确性上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9224457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15805.5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绕组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变压器绕组和正常变压器绕组运行时,三种注入方式下的三组信号频率响应幅值;根据两种变压器绕组运行时,三种注入方式下的三组信号频率响应幅值,确定故障评判因子;利用故障评判因子诊断待测变压器是否存在故障;在待测变压器存在故障的情况下,确定故障程度因子;根据故障程度因子对待测变压器的故障程度进行诊断,得到待测变压器的故障诊断结果。通过本方法对变压器绕组的故障进行诊断,灵敏度高且易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723601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00849.9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模型训练方法、设备和介质,在模型训练阶段,通过多轮盐雾加速老化试验获取多组继电器训练参数集合;其中,每组继电器训练参数集合包括多个继电器训练参数和一个对应标注的老化标签,老化标签用于指示继电器的老化程度,这样可以获得丰富的数据样本,涵盖了继电器在不同老化程度下的性能表现。将目标训练参数集合输入可靠性评估模型进行评估,以得到预测老化结果;根据预测老化结果、目标训练参数集合的老化标签计算损失值并迭代调整可靠性评估模型的参数,直至可靠性评估模型收敛。本发明采用了多轮盐雾加速老化试验和综合多参数作为输入,可以避免最终预测结果的误差较大。
-
公开(公告)号:CN11660940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87573.8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性SnS2材料作为检测SF6气体特征分解组分的气敏材料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气敏传感器,用于检测SF6气体特征分解组分,包括上述的作为检测SF6气体特征分解组分的气敏材料的线性SnS2材料。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线性SnS2材料对于SF6气体特征分解组分具有吸附能力,其可以应用作为检测SF6气体特征分解组分的气敏材料。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线性SnS2材料可以用作检测SF6气体特征分解组分的气敏材料,其可以应用于SF6分解检测领域。通过线性SnS2材料吸附SF6气体特征分解组分(例如,SOF2),产生电阻变化信号,实现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16962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093497.5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导体地线在铁塔上内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和控制系统,该安装结构包括连接机构和接地线夹,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金具组件和第二金具组件,第一金具组件的槽型球头挂环、绝缘子、双联碗头挂板和第一耐张金具依次连接,槽型球头挂环还连接于塔顶,第二金具组件的第二耐张金具通过U型挂环与塔顶连接,第一耐张金具与内导体连接;第二耐张金具与外导体压接股连接,外导体分别通过接地线夹与塔身连接,以能够通过塔身接地,通过设置第一金具组件,使得内导体不会与塔顶接触而发生短路,从而能够通过电流进行融冰,第二金具组件将外导体压接股安装于塔顶,从而能够进行引雷,以使双导体地线能够有效的安装在塔顶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19932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17466.4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在线绕组状态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高压侧母线处和中性点处的电压信号;判断电压信号中,是否存在扰动信号;确定扰动信号是否为有效扰动信号;获取变压器幅频响应曲线不同频率下的幅值;获取变压器在线绕组状态正常时的幅频响应曲线不同频率下的幅值;对两种幅值进行作差,得到差异向量;通过对差异向量进行分段和编号,得到分位箱编号向量;根据分位箱编号向量,构造转移矩阵;确定转移矩阵二阶矩、正偏移系数、负偏移系数和平稳偏移系数;确定状态评估因子;根据状态评估因子对变压器的状态进行评估,获取评估结果。通过本方法对变压器在线绕组状态进行评估,可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9333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27634.3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杨洋 , 张剑帅 , 于辉 , 杨亚洲 , 梁俊宇 , 丁薇 , 苏适 , 马宏明 , 潘浩 , 杜肖 , 彭晶 , 代泽林 , 杨坤 , 严玉廷 , 王宗普 , 罗永盛 , 马仲松 , 黄显仙 , 尹时运 , 普剑辉 , 郭磊 , 祖天龙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伏功率预测方法,包括:利用现有精度较高的各种光伏功率预测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气象因素在预设权值表中匹配到气象因素所对应的各种光伏功率预测方法的权重,然后给各种光伏功率预测方法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根据各种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预测的当前预测光伏功率和各种光伏功率预测方法的权重来预测光伏电场的目标预测光伏功率,该方式由于结合了现有精度较高的各种光伏功率预测方法的权重优点,因此,能够有效解决单一算法场景泛化存在局限性及简单组合考虑片面性导致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即该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949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09489.2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27 , G01R31/69 ,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路器中接线端子的松动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开展振动试验,获取测试接线端子连接线束的多张测试松弛图像;获取每张测试松弛图像中的测试接线端子尾部间隙距离及获取对应的累积振动时长,构建接线端子松动模型;获取目标接线端子的目标松弛图像;获取目标接线端子尾部间隙距离;利用接线端子松动模型,根据目标接线端子尾部间隙距离预测目标接线端子是否产生松动故障。本申请利用构建的接线端子松动模型对端子松动故障老化进行预测,实现了对松动故障的早期预警。且模型构建随振动工况而定,通用性、适应能力强,能更好地应用于复杂多变的实际操动机构振动工况,松动预警方式成本低,灵活性高,评估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727786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39745.1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谭向宇 , 周仿荣 , 邱鹏锋 , 和晓辉 , 纳智敏 , 胡广富 , 杨明昆 , 孙灏若 , 杨坤 , 严敬义 , 王山 , 李滔 , 邹德旭 , 李祎 , 代维菊 , 闵青云 , 朱龙昌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能量收集发电装置,该微能量收集发电装置包括放电组件、螺旋弹性件和生电组件,生电组件包括正电极、负电极和第一中间层,正电极和负电极均与螺旋弹性件连接,第一中间层与螺旋弹性件连接并设置于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第一中间层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均覆盖有摩擦层,放电组件在各摩擦层注入第一电荷,螺旋弹性件受到外部设备微能量产生振动,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与各摩擦层摩擦产生第二电荷,正电极和负电极均与用电端连接,摩擦层预先注入电荷,提高了摩擦层电荷密度,进一步提高摩擦层静电感应强度,为微能量收集发电装置对外部设备产生微能量收集和输出的循坏过程提供了基础,增强微能量利用效率,从而对用电端持续稳定的输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