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检测仪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46837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011455592.8

    申请日:2020-12-1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网络检测仪,包括网络监测仪主机和若干网络监测仪子机;所述网络监测仪主机与待检测网络接线的交换机一侧端口连接,网络监测仪子机与待检测网络接线的计算机终端一侧端口连接;所述若干个网络监测仪子机能够通过待检测网络接线向网络监测仪主机发射通断信号及数字编码信号,并在网络监测仪主机进行编码识别并显示通断情况。本发明能够快速检测多个工位与交换机之间的网络接线的通断情况,检测效率高,且省时省力;同时本发明能够对待检测网络接线进行编号及识别,用以辨别交换机与工位的端口之间杂乱无章的网络接线;此外,本发明不影响各工位的计算机终端的使用,且能够对以太网运行速度进行检测。

    一种视频监测系统及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530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504223.1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视频监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频监测系统及方法,包括,监控单元,用于对作业区域视频监控;采集预警单元,用于采集周围环境数据并实时上传环境数据进行预警;核心控制与数据处理单元,包括中央处理器和通信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支持边缘计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降数据上传至远程监控主站;通过AP模块是构建无线网络的基础单位,每个AP模块覆盖半径约30米,能够为作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无线信号,系统的核心在于Mesh网络的应用,传统的中继器放大信号方式往往只会简单地延长信号覆盖距离,但会导致传输带宽减少、延迟增加,尤其在多重障碍物存在的有限空间作业中,这种方法容易引发网络拥堵和信号传输质量下降。

    基于全流量监测技术的业务动态感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3888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0608304.6

    申请日:2021-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业务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全流量监测技术的业务动态感知系统。包括技术框架单元、业务识别单元、动态感知单元和功能管理单元;技术框架单元用于以多种智能算法技术为基础构建业务全流程动态监测感知技术框架模型;业务识别单元用于构建业务识别体系来对业务全流程进行识别分析;动态感知单元用于对业务流程进行动态感知的管理及工作量分配;功能管理单元用于扩展完善系统的功能性。本发明设计基于全流量监测技术构建业务动态感知系统,使业务流程可视化,并关注“人”的行为;针对内网安全威胁进行可视化研究与应用,促进业务模式智能学习,并提供内网安全威胁预警能力;具有自学习、自建模功能,无需过多人工干预。

    基于共识机制的分布式恶意节点检测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1436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62181.1

    申请日:2024-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共识机制的分布式恶意节点检测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涉及物联网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包括通过认知聚合将信任值进行量化;放大信任值差,生成认知矩阵并定义节点声誉;计算节点认知相似性及最终信任值,将节点进行分类。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共识机制的分布式恶意节点检测模型构建方法通过将认知标签附加于流通数据包中,提升了分布式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通过引入奖惩机制对节点进行调控,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通过综合指标进行信任度量化,提高了系统的透明性和判断的科学性,通过认知标签在网络中的流动实现全局认知共识,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本发明在鲁棒性、透明性和可靠性方面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一种网络资源智能化风险管控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527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509654.7

    申请日:2024-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资源智能化风险管控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第一对象的网络资源池数据,实时监测资源状态并调整资源分配;基于所述网络资源池数据,构建网络策略管理机制,并分析网络策略配置关系;自动化执行网络策略管理机制的配置。本发明的网络资源智能化风险管控系统显著提升了网络资源的管理效率、策略配置的精确性和动态调整的灵活性。通过智能化数据采集、自动化策略优化及批量化配置部署,系统能够有效避免IP冲突、策略冗余和安全风险等问题,实现了网络资源的高效分配。本发明不仅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出错率,还具备实时监控和自动调整的能力,提升了网络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