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32571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172726.1
申请日:2018-03-01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轮作茄科作物防治麦田虉草危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小麦收获后,在虉草危害严重的麦田轮作茄科作物:在墒面点栽茄科作物幼苗,或点播、撒播茄科作物种子;S2、茄科作物幼苗成活或种子出苗以后,施加生物有机肥,每月一次,持续三个月;S3、麦田虉草生长密集时,实施杂草防除处理,除去虉草并收获茄科作物;S4:麦田灌水7-10天,放水前对水面漂浮物进行打捞灭活处理。本方法能够利用茄科作物的生长有效促进土壤中的虉草种子快速诱萌发芽生长,从而通过在非生长季大量消耗田地中的虉草种子数量,实现对生长季内虉草生长量的控制与防治,明显有效的降低虉草对小麦带来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0840181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172395.1
申请日:2018-03-01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轮作蚕豆防治麦田虉草危害的方法,本方法包括:S1、收割小麦后,在虉草危害严重的麦田里轮作蚕豆;S2、蚕豆生长成熟后就地采摘和收割,并将收割的蚕豆杆和虉草杆切成碎截后还田;S3、浅翻麦田,将步骤S2中的蚕豆杆和虉草杆碎截翻压在20cm以内厚度的土壤下,施加尿素和/或微生物菌肥,自然发酵3~7天;S4:麦田灌水,水面没过土表,淹水持续3-15天。蚕豆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及土壤下蚕豆杆的发酵物对虉草种子具有抑制和灭杀作用,有效解决了人工防治虉草高成本、低效率、防治效果不佳的情况,不仅省时省工,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效率,虉草防治效果明显;且能够无公害的实现虉草的防治效果,实现了增产增收,大大降低对虉草的防治成本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432571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810172726.1
申请日:2018-03-01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轮作茄科作物防治麦田虉草危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小麦收获后,在虉草危害严重的麦田轮作茄科作物:在墒面点栽茄科作物幼苗,或点播、撒播茄科作物种子;S2、茄科作物幼苗成活或种子出苗以后,施加生物有机肥,每月一次,持续三个月;S3、麦田虉草生长密集时,实施杂草防除处理,除去虉草并收获茄科作物;S4:麦田灌水7‑10天,放水前对水面漂浮物进行打捞灭活处理。本方法能够利用茄科作物的生长有效促进土壤中的虉草种子快速诱萌发芽生长,从而通过在非生长季大量消耗田地中的虉草种子数量,实现对生长季内虉草生长量的控制与防治,明显有效的降低虉草对小麦带来的危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