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开沟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3998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18910.X

    申请日:2024-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田开沟装置,包括牵引车、推平机构和刨沟机构,推平机构包括设置在牵引车车头两侧的固定座、转动安装在固定座上的转动组件、转动安装在转动组件上的滑动组件、配合安装在滑动组件两侧的刮铣刀组、固定安装在滑动组件下方的刮板,牵引车后方固定安装连接支架,刨沟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连接支架后端的两侧竖直滑轨机构、固定连接在竖直滑轨机构上的升降支架、固定安装在升降支架上的驱动组件、固定安装在升降支架底端的盘型刨刀组、固定连接在升降支架上的挡板、固定连接在挡板两侧且侧方与升降支架相连的挡土罩。本发明有效改善了地面平整度、减少了土壤飞溅,提高了开沟质量和效率,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和过多人工干预的需要。

    一种三角梅杂交育种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667922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0236465.1

    申请日:2022-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角梅杂交育种方法和应用,包括三角梅选择从开花至花朵掉落时长超过一个月并结合柱头可授性强的品种作为母本;对三角梅品种的花粉进行萌发试验以确定其活力,选择花粉活力好3个品种浅茄、粉红豹、新加坡宫粉品种作为父本;选择开花母本总花梗直径为1‑2mm上的花朵,在开花第1‑2天进行授粉,此时柱头上分泌粘液;选择开花1‑2天刚散粉的父本花朵,将花朵轻轻拨开,使散粉的花药露出来,将花粉慢慢涂抹在母本花朵露出来的柱头上,涂抹完花粉后再将柱头慢慢推回原味,将花被管合上。从授粉到膨大时间将近半个月,膨大的果实继续发育一个月到三个月成熟,统计坐果率,直至种子掉落,收集种子并保存。本发明可以显著提高三角梅的结实率。

    一种三角梅杂交育种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667922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36465.1

    申请日:2022-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角梅杂交育种方法和应用,包括三角梅选择从开花至花朵掉落时长超过一个月并结合柱头可授性强的品种作为母本;对三角梅品种的花粉进行萌发试验以确定其活力,选择花粉活力好3个品种浅茄、粉红豹、新加坡宫粉品种作为父本;选择开花母本总花梗直径为1‑2mm上的花朵,在开花第1‑2天进行授粉,此时柱头上分泌粘液;选择开花1‑2天刚散粉的父本花朵,将花朵轻轻拨开,使散粉的花药露出来,将花粉慢慢涂抹在母本花朵露出来的柱头上,涂抹完花粉后再将柱头慢慢推回原味,将花被管合上。从授粉到膨大时间将近半个月,膨大的果实继续发育一个月到三个月成熟,统计坐果率,直至种子掉落,收集种子并保存。本发明可以显著提高三角梅的结实率。

    一种农业智能化施肥精准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5256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62836.9

    申请日:2024-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智能化施肥精准控制装置,涉及农业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车架、液肥施肥装置、固肥施肥装置和施肥组件,所述车架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底端的行驶轮,安装在机架侧端的推动把,依次从左到右设置在机架上端的辅助组件、固肥架和液肥架;分别安装在固肥架和液肥架上端的固肥施肥装置和液肥施肥装置,设置在固肥施肥装置和液肥施肥装置出料口正下方的施肥组件。本发明可以自动控制施肥距离和施肥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液体施肥和固体施肥调整,并且能够根据需求调控液体肥浓度。

    一种农田土壤养分淋洗液收集提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491483U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21214686.X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田土壤养分淋洗液收集提取装置,属于技术领域。一种农田土壤养分淋洗液收集提取装置,包括集液箱和位于集液箱下方的滤液收集器,所述滤液收集箱与所述集液箱之间通过连接管道a相连,滤液收集器包括通气装置和滤液抽取装置;所述集液箱的内底部设有斜面,且在斜面上布设有填充物。本实用新型高效低耗:通过将整个装置埋藏于地下,不仅能有效降低治理成本,还可以显著减少人工维护的需求。仅需将通气口和收集口裸露于土壤表面,便于操作和管理。对土壤性质影响小:由于采用了优质不锈钢材料,该装置在埋入地下后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使用寿命,无需频繁更换或翻耕土壤,从而对土壤的物理性质产生最小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