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94857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14179.7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坡地玉米与白三叶草混种的种植方法,包括平整土地的步骤、白三叶草的播种步骤、玉米的播种步骤、田间管理步骤、玉米收获步骤、白三叶草刈割的步骤,其中,白三叶草的播种步骤为将白三叶草包衣草籽均匀地播种于种植区,白三叶草应在玉米播种前半年进行播种;玉米的播种步骤为玉米采用包衣种子打塘穴播,为保证玉米种子的出苗效果,在玉米种子播种前应对白三叶草进行贴地修剪。本发明方公开的种植方法可提高玉米的茎叶产量以及玉米的产量,而茎叶可作为青贮饲料的来源;白三叶草提供了氮源的来源,既可降低氮肥的使用,又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同时白三叶草匍匐的根茎可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除草剂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305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70768.3
申请日:2012-12-25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nventor: 覃鹏 , 孔治有 , 于亚雄 , 刘猛道 , 安曈昕 , 吴宏亚 , 张伯桥 , 高德荣 , 程顺和 , 赵加涛 , 字尚永 , 段修安 , 沙云 , 杨俊华 , 唐李军 , 张玉荣 , 吴显成 , 刘金昌 , 施立安 , 严勇 , 刘叶菊 , 王硕 , 陈佳 , 赵旭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小麦夏繁加代技术领域的一种寻甸小麦夏繁加代方法。探索了不同冬春性小麦最佳破除休眠方法、春化条件、播种时期及大田管理模式,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小麦夏繁的技术体系,为全国小麦遗传育种的夏繁加代和云南省小麦亲本及优良种子扩繁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在寻甸较好的实现小麦的夏繁加代。
-
公开(公告)号:CN103380696A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10323110.7
申请日:2013-07-2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大幅度削减坡地水土流失的玉米间作草带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玉米采用育苗移栽、宽窄行、地膜覆盖种植,株距45cm,大行距120cm,小行距35cm,开沟后,将农家肥和化肥一起施入沟内,每塘移栽2株苗,覆土后盖膜;间作牧草采用非州狗尾草和白三叶草混播,其中狗尾草40g/m2,白三叶15g/m2,每带宽40cm;在玉米宽行种植带上施用农家肥并翻盖在土下,然后均匀铺上1cm厚的细沙,顺序撒上复合肥和草种,随后,再加盖上约1cm厚的沙并用手拌匀草种、复合肥和沙,最后,用锄压紧,并加盖透气、透水的覆盖物。本发明既可以保证坡地玉米产量,又能起到较好水土保持效果,是一种合理可行的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耕作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943150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63732.1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瘤菌多肽及其在三七种植中的应用,属于多肽及其应用领域。本发明从根瘤菌中分离纯化出三种多肽,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Arg‑Val‑Pro‑Ala‑Thr‑Ser‑Arg(RVPATSR)、Arg‑Gly‑Thr‑Ala‑Pro‑Ser‑Arg(RGTAPSR)或Arg‑Val‑Glu‑Ala‑Thr‑Ser‑Arg(RVEATSR);所述多肽用于三七的种植,可提升三七的品质,尤其是可以提升三七中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含量。将所述多肽应用于三七的种植不仅可以提升三七的品质,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可持续发展的三七种植模式提供了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320763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29340.3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水利灌溉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农业大田农作物栽培灌溉装置,包括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底端连接在输水管道上;所述第一水管顶端转动连接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顶端通过伸缩管固接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侧壁上开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喷水管,且喷水管倾斜固接在第二水管侧壁上;所述喷水管上开设有一组喷头,喷头和喷水管相互垂直;所述环形块内设置有升降组件,且通过升降组件和第二水管相互连接;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大田农作物栽培灌溉装置,以解决铺设在农田内的洒水喷头射程较近,喷水管的喷洒范围处于固定状态,为了能够全面对农田进行喷洒时,需要铺设大量的洒水喷头,浪费原料的同时还增加的安装负担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337951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181132.7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减少坡耕地水土及土壤氮素流失量的作物种植方法,采用玉米马铃薯间作接种AMF能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及氮素流失,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接种AMF的径流量比抑菌处理的径流总量减少了53%,接种AMF处理土壤侵蚀总量比抑菌处理减少89%。接种AMF总氮流失量比玉米间作马铃薯(现有技术)减少67%,比抑菌处理减少81%;接种AMF处理的马铃薯实际产量最高,比未接种AMF处理(现有技术)的马铃薯产量增加18%,比抑菌处理马铃薯产量增产22%;比抑菌处理增加20%。本发明接种AMF处理的经济总产值比抑菌处理高4%。
-
公开(公告)号:CN210893804U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21083216.3
申请日:2019-07-11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G01N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土保持监测径流泥沙连续取样测量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底面上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动端安装有槽口架,所述槽口架的内侧壁之间设有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一端贯穿槽口架且延伸至外部,当径流泥沙的较浅时,气缸能够带动槽口架稳定向下移动,从而能够使取样盒进入径流泥沙中,方便针对于不同水流深度使用,通过设置剪式杆对槽口架进行辅助支撑,保证取样时槽口架的稳定性,同时伺服电机12工作时产生的震动通过槽口架传递给剪式杆,使剪式杆在竖直方向上伸缩,剪式杆运动时带动滑块在滑道内滑动,使滑道内的弹簧发生形变,将工作时的震动降低,保证取样工作的顺利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222090125U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20803969.1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玉米播种施肥装置,包括若干个呈直线均匀分布的投料筒和管路切换组件,每个所述投料筒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料管,所有所述投料筒一侧设置有主管道,所述主管道朝向投料筒一侧外壁上与每个投料筒对应位置均连通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并通过每个第一连接管与对应投料筒顶端连通,所述主管道底部外壁上与第一连接管对应位置均连通设置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的另一端连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每个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对应投料筒底端连通,将种子投放在投料筒中,种子即可通过出料管进入土壤中,装置整体设有多个投料筒,从而在完成一次动作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对若干个种子的播种,减少体力支出也提升了播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2851741U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21694876.8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马铃薯间作马铃薯种植装置,包括机身,机身下部设置有一对轮子,机身前端设置有牵引环,机身下部轮子前方通过液压缸设置有开沟器,机身下部轮子后方设置有掩埋器,轮子上方的机身部位设置有座椅,座椅的前方机身上设置有放料口;所述掩埋器由两块倾斜的刮板组成,两块刮板成“八”字形设置,开口朝向开沟器方向,刮板的后方设置有弧形缺口,刮板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耙齿。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机器人工配合的马铃薯种植。
-
公开(公告)号:CN215188425U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21040303.8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子培养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农业作物种子营养土栽培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表面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底面等距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架的内表面固定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放置有底部花盆,所述底部花盆的内部顶面固定有盖板,所述底部花盆的顶部开设凹口,所述凹口的内部嵌合安装有插块,所述插块的外表面固定有凸块,且凸块位于凹口的上方,所述插块的顶部固定有顶部花盆,通过增加一个底部花盆成为顶部花盆的一部分,扩大了种苗的根系所能生长的空间,并且,在种子栽种前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控制培养土的用量,减少过多的营养土因为水的浇灌而流失的矿物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