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融纺丝制备中高强聚乙烯纤维的原料及纺丝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7538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82276.X

    申请日:2024-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融纺丝制备中高强聚乙烯纤维的原料,主要由特性粘度4~12 dl/g的聚乙烯构成,原料中聚乙烯的含量不低于99%,且其熔融指数为0.1~1.0 g/10min(190℃、砝码重量5kg)。所述的聚乙烯包括两种组分,一种是特性粘度5~12 dl/g、分子量分布指数≤4的聚乙烯A料,一种是特性粘度4~7 dl/g、分子量分布指数≥20的聚乙烯B料。所述的原料中还可以包含抗氧剂,所述的原料中聚乙烯A料、聚乙烯B料、抗氧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95%、5~50%、0~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在不添加稀释剂或各类助剂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特性粘度、不同分子量分布指数的聚乙烯原料进行组合制备出熔融指数可控的纺丝原料。

    一种耐热性能优化的高强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2155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473078.0

    申请日:2023-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热性能优化的高强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具有三层结构,内层由高分子量聚乙烯构成,中间层由高分子量聚乙烯和气凝胶组成,外层是耐磨耐热涂层。其制备步骤是:将高分子量聚乙烯原料粉体与抗氧剂混合、加温熔融制成纺丝熔体A;将高分子量聚乙烯原料粉体与抗氧剂、气凝胶混合、加温熔融通过加温熔融制成纺丝熔体B;复合纺丝形成内外两层结构的复合流体,经降温、热牵伸,制成高强聚乙烯纤维并外涂敷一层耐磨保护涂层,烘干制得成品。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纤维,不仅断裂强度高,而且在短时高温环境中强度保持率高,可以满足对纤维断裂强度要求较高的短时高温应用场合,解决高强聚乙烯纤维在短时高温使用过程中失效的问题。

    一种耐切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7701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53194.X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切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对α‑磷酸锆进行表面改性,再引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形成化学键合,能够增强磷酸锆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本发明中的改性纳米蒙脱土、改性玻璃微珠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均为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后制得,旨在改善其分散性和与聚合物的界面结合,硅烷偶联剂的一端能与无机材料表面的羟基反应,另一端则能与聚合物链发生化学键合,从而形成一个桥梁,增强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经过改性后的纳米蒙脱土、玻璃微珠和纳米二氧化钛能更有效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能够显著提升纤维的刚度、强度和耐磨性。

    一种正压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牵伸热箱

    公开(公告)号:CN11912142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47146.1

    申请日:2024-08-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压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牵伸热箱,包括增压箱、两个向下弯折的V形管以及加热单元,所述两个V形管对称连接在增压箱的两侧上部,形成自一侧V形管进入,经增压箱后再经另一侧V形管出的牵伸通道;V形管的近增压箱一侧为下降段,远增压箱一侧为上升段;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增压箱内;所述V形管以及增压箱内置有若干用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传输的自由辊;所述增压箱、V形管下部注有水,加热单元对增压箱中的水加热使得水汽蒸发从而增压箱内水压增加,两侧V形管内的水受压向管道上升段移动至高位,维持增压箱中的高压状态,从而确保增压箱中的水温满足热牵伸作业需要。

    一种半互穿网络结构抗蠕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4870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1476435.9

    申请日:2023-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互穿网络结构的抗蠕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具体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多空隙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预制纤维,空隙中留有部分溶剂;将一种或多种单体以及催化剂溶解于萃取剂,利用萃取剂将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预制纤维中的溶剂萃取出的同时将单体以及催化剂引入空隙内;经过多级牵伸后获得抗蠕变半成品丝;抗蠕变半成品丝经过高温固化,制得成品。本发明通过引入一种或者多种单体使其发生自聚或者交联反应,与聚乙烯分子链形成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增加聚乙烯纤维内部的缠结点密度,降低聚乙烯分子链的滑移,从而提高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抗蠕变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