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有侧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和侧气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532750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009457.3

    申请日:2018-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备有侧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和侧气囊装置。配备有侧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包括:充气机,所述充气机相对于侧框架被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内腔,所述内腔被收纳在侧部内,并且被构造成在接收来自充气机的气体供应时朝向乘员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部分膨胀并且展开;外腔,所述外腔被收纳在侧部内,并且被构造成在接收气体供应时,相对于内腔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和车辆前侧膨胀并展开;和扩散器,所述扩散器被收纳在侧部内,并且被构造成当充气机被启用时将气体从形成在扩散器的周壁中的第一气体供应端口供应到内腔中。

    配备有侧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和侧气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532750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811009457.3

    申请日:2018-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备有侧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和侧气囊装置。配备有侧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包括:充气机,所述充气机相对于侧框架被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内腔,所述内腔被收纳在侧部内,并且被构造成在接收来自充气机的气体供应时朝向乘员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部分膨胀并且展开;外腔,所述外腔被收纳在侧部内,并且被构造成在接收气体供应时,相对于内腔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和车辆前侧膨胀并展开;和扩散器,所述扩散器被收纳在侧部内,并且被构造成当充气机被启用时将气体从形成在扩散器的周壁中的第一气体供应端口供应到内腔中。

    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5174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180035021.5

    申请日:2021-05-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避开缝合部而插入用于安装固定到车身上的螺柱,并且,在膨胀展开时不会在面板部产生不均衡的应力的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气囊垫包括:一对面板部(2a、2b),其通过折叠或重叠而彼此相对;一对扩张部(3a、3b),其一体地设置在该一对面板部上,且呈从这些面板部分别向外突出的形态;重叠部(10),其将一个面板部的扩张部重叠在另一个面板部上,并且将另一个面板部的扩张部重叠在一个面板部上,并在沿着这些扩张部的边缘部(9)的缝合部(S 1),将各扩张部分别与各面板部接合而形成;外周缝合部,其将彼此相对的一对面板部的外周边缘部(11)相接合,成型为中空的袋体;充气器插穿孔(4)和螺栓插穿孔(5),其贯穿重叠部而设置。

    侧安全气囊装置及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891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859754.2

    申请日:2021-11-03

    Abstract: 一种能够兼顾乘员的保护性能和驾驶座的设计自由度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和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侧气囊装置(4)被组装到于车辆的车宽方向上并排的两个座椅中的一个的靠背(22)的内部空间中,具备:充气器(43),被固定在所述靠背(22)的骨架框架(223)内侧,并喷射气体;气囊垫(41),通过该充气器(43)喷射的气体从所述两个座椅的所述一个膨胀展开到所述两个座椅的另一个,该气囊垫(41)具有收容有所述充气器(43)收容部(41d),以及向该收容部(41d)的水平方向的一侧延伸的部分和向另一侧延伸的部分,膨胀展开前的所述气囊垫(41)的至少所述收容部(41d)和向所述一侧延伸的部分被配置在所述骨架框架(223)的内侧。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47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80090132.0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安全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模块(106)包括:安全气囊垫(108),其呈袋状且卷绕或折叠成规定收纳形态;充气器(110),其向安全气囊垫(108)供给气体。安全气囊垫(108)包括:主腔室(112),其从侧框架(134)向落座在车辆座椅(102)上的乘员(136)侧方膨胀展开;副腔室(114),其从主腔室(112)向乘员(136)侧突出并膨胀展开;上侧系链(125),其架设在主腔室(112)中位于副腔室(114)上方的部分和副腔室(114)之间;以及,下侧系链(127),其架设在主腔室(112)中位于副腔室(114)下方的部分和副腔室(114)之间。

    侧气囊装置
    6.
    发明公开
    侧气囊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43460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80083640.6

    申请日:2022-11-09

    Abstract: 目的为提供一种容易控制膨胀展开时的气囊垫的展开动作,并且能够可靠地接住乘员而进行保护的侧气囊装置。本发明所涉及的侧气囊装置(100)是一种具备袋状的气囊垫(120)的侧气囊装置,所述气囊垫利用从充气器(124)供给的气体在车辆用座椅(104)的侧部膨胀展开,其特征在于,气囊垫的下端部附近(126)的内侧基布面板(120a)向车辆用座椅的乘员(122)的相反侧(远侧)折回,在气囊垫膨胀展开时,与配置在车辆用座椅与相邻座椅(110)之间的扶手箱(118)的上表面(128)摩擦接触。

    侧安全气囊装置及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25678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080034744.9

    申请日:2020-03-24

    Abstract: 本发明促进安全气囊的适当的展开动作。本发明是一种收纳在车辆用座椅内部,对落座于该座椅上的乘员进行保护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安全气囊,其通过膨胀展开来对乘员进行约束;充气器,其向所述安全气囊供给膨胀气体。所述安全气囊包含:预推腔室,其将所述充气器收纳在内部,并主要向乘员侧即内侧展开;主腔室,其与所述预推腔室相连结,主要向车辆前方展开。另外,在所述安全气囊处于收纳状态时,通过所述预推腔室形成第一折叠部,通过所述主腔室形成第二折叠部。此外,在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二折叠部重叠的部分中,形成将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预推腔室的至少一部分结合的缝制部,所述缝制部构成为在所述安全气囊展开时破裂。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61536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180064728.9

    申请日:2021-10-10

    Abstract: 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紧凑地保持安全气囊的同时,有助于安全气囊的迅速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本发明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备:气囊垫,其通过膨胀展开来对乘员进行约束;充气器,其配置在座椅框架的内侧,对所述气囊垫供给膨胀气体;保持部,其保持所述气囊垫。所述气囊垫包括:内侧膨胀部,其内置所述充气器;外侧膨胀部,其与该内侧膨胀部连结并在所述座椅框架的前缘部折返而配置在该座椅框架的外侧。所述外侧膨胀部包括所述气囊垫的折叠部。所述保持部的前方部分与所述外侧膨胀部的折叠部的外表面相接触,后方部分与所述座椅框架相连结。而且,所述保持部构成为覆盖所述外侧膨胀部的一部分。

    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0172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306907.1

    申请日:2022-10-24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紧凑地收纳的安全气囊装置。本发明是一种收纳在车辆用座椅上的安全气囊装置,其包括:气囊垫,其通过膨胀展开来约束乘员;充气器,其配置在车辆座椅框架的内侧,并向所述气囊垫供给膨胀气体;罩盖构件,其由通过加热加压而熔融收缩的延展性材料形成,并用于保持所述气囊垫。所述气囊垫包括收纳所述充气器的后方腔室部分,和从该后方腔室部分向前方延伸,并在收纳时配置在所述座椅框架外侧的前方腔室部分。所述罩盖构件构成为,通过至少对与所述气囊垫的所述前方腔室部分对应的区域进行加热加压,而压缩保持所述气囊垫的该部分。

    安全气囊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77921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011111548.5

    申请日:2020-1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确实的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装置。在形成有造形部(R1、R2)的状态下,该安全气囊装置安装在车辆座椅的一侧部上,其中,所述造形部(R1、R2)是在薄片状的气囊垫膨胀展开时,在水平方向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端部分别被多次弯曲而形成,该安全气囊装置具备:第一保持构件(43),其将所述两端部中一端部的第一造形部(R1)至少保持到膨胀展开的开始时刻;第二保持构件(44),其将另一端部的第二造形部(R2)至少保持到膨胀展开的开始时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