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合剂及其使用

    公开(公告)号:CN11046289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880010585.1

    申请日:2018-02-08

    Abstract: 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合剂,能够使正极的电阻适当地减少,实现高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正极合剂被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所述正极合剂含有粒状的正极活性物质(1)和导电性氧化物,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由至少含有锂的具有层状晶体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构成,在此,在正极活性物质(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着了导电性氧化物的一次粒子聚集成的粒状区域(2a)、和导电性氧化物成形为膜状的膜状区域(2b),粒状区域(2a)中的一次粒子的基于截面TEM观察得到的平均粒径为0.3nm以上,在膜状区域(2b)的截面TEM观察中没有观察到粒径为0.3nm以上的粒子,且没有观察到2nm以上的空隙。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合剂及其使用

    公开(公告)号:CN110462893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880010585.1

    申请日:2018-02-08

    Abstract: 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合剂,能够使正极的电阻适当地减少,实现高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正极合剂被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所述正极合剂含有粒状的正极活性物质(1)和导电性氧化物,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由至少含有锂的具有层状晶体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构成,在此,在正极活性物质(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附着了导电性氧化物的一次粒子聚集成的粒状区域(2a)、和导电性氧化物成形为膜状的膜状区域(2b),粒状区域(2a)中的一次粒子的基于截面TEM观察得到的平均粒径为0.3nm以上,在膜状区域(2b)的截面TEM观察中没有观察到粒径为0.3nm以上的粒子,且没有观察到2nm以上的空隙。

    锂金属负极二次电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0765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173020.2

    申请日:2024-02-07

    Inventor: 堀川大介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改善了循环耐久性的锂金属负极二次电池。一种锂金属负极二次电池,包含正极、隔膜、负极和电解液。电解液含有Li离子。隔膜介于正极与负极之间。负极包含负极基材和覆盖层。覆盖层覆盖负极基材的至少部分表面。覆盖层含有锂离子传导体。锂离子传导体的锂离子传导率为1.0×10‑13~2.0×10‑9S/cm。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39139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810179246.8

    申请日:2018-03-05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α)和(β)工序:(α)准备正极活性物质;(β)通过在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被膜来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被膜以满足以下的(1)~(3)的方式形成,(1)被膜包含锂离子传导体和铁电体;(2)铁电体分散于锂离子传导体内;并且,(3)在正极活性物质和铁电体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存在锂离子传导体。

    锂金属负极二次电池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0798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173319.8

    申请日:2024-02-07

    Inventor: 堀川大介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改善了循环耐久性的锂金属负极二次电池。一种锂金属负极二次电池,包含正极、隔膜、负极和电解液。电解液含有Li离子。隔膜介于正极与负极之间。隔膜包含多孔质基材和覆盖层。多孔质基材具有第1主面和第2主面。第1主面与正极相对。第2主面与负极相对。覆盖层覆盖第2主面。覆盖层含有Li离子传导体。Li离子传导体的Li离子传导率为1.0×10‑13~2.0×10‑9S/c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