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冲击吸收盒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83425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510531531.8

    申请日:2015-08-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F16F7/12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冲击吸收盒,其具有管状,所述冲击吸收盒包括接合以形成闭合横截面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包含向所述冲击吸收盒的内侧凹进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构件包含向所述冲击吸收盒的内侧凹进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凹进程度比所述第二凹部的凹进程度大。

    车辆下部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64002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480024615.6

    申请日:2014-05-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B60G2204/15 B62D21/155

    Abstract: 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具有:悬架构件(20),其布置在车厢(11)的车身前侧处的空间部(13)的下部处;倾斜部(32),其设置在比所述悬架构件(20)的后部(22)更靠车身后侧的车身结构件(18)处,且所述倾斜部具有倾斜表面(32A),当所述悬架构件(20)朝向所述车身后侧移动时,所述倾斜表面将所述悬架构件(20)朝向车身下后侧导引;以及接收部(34),其具有接收表面(34A),当在平面图中所述悬架构件(20)朝向车身斜后侧移动时,所述接收表面接收所述悬架构件(20)。

    车辆的冲击吸收盒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83425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531531.8

    申请日:2015-08-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F16F7/12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冲击吸收盒,其具有管状,所述冲击吸收盒包括接合以形成闭合横截面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包含向所述冲击吸收盒的内侧凹进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构件包含向所述冲击吸收盒的内侧凹进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凹进程度比所述第二凹部的凹进程度大。

    车辆下部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64002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480024615.6

    申请日:2014-05-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1 B60G2204/15 B62D21/155

    Abstract: 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具有:悬架构件20,其布置在车厢11的车身前侧处的空间部13的下部处;倾斜部32,其设置在比所述悬架构件20的后部22更靠车身后侧的车身结构件18处,且所述倾斜部具有倾斜表面32A,当所述悬架构件20朝向所述车身后侧移动时,所述倾斜表面将所述悬架构件20朝向车身下后侧导引;以及接收部34,其具有接收表面34A,当在平面图中所述悬架构件20朝向车身斜后侧移动时,所述接收表面接收所述悬架构件20。

    动力单元安装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94263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810085612.3

    申请日:2018-01-29

    Inventor: 金子勇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单元安装结构。安装部件介于悬挂构件中的前横梁与内燃机之间。安装部件具备:减振部件,其被固定在悬挂构件中的前横梁上;支架,其被固定于减振部件的上端部处。支架将减振部件连结在内燃机上。从支架向下侧延伸出延伸壁部。延伸壁部的前部在侧视观察时与减振部件重叠。

    动力单元安装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9426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085612.3

    申请日:2018-01-29

    Inventor: 金子勇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单元安装结构。安装部件介于悬挂构件中的前横梁与内燃机之间。安装部件具备:减振部件,其被固定在悬挂构件中的前横梁上;支架,其被固定于减振部件的上端部处。支架将减振部件连结在内燃机上。从支架向下侧延伸出延伸壁部。延伸壁部的前部在侧视观察时与减振部件重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