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67232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0980162534.1
申请日:2009-11-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G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鞍面(32)整体上以使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E2)鼓出弯曲,并且中央部分(E2)的曲率比周边部分(E1)、(E3)的曲率小(Rs2<Rs1),因此在位于环带(24)的最内周的第一环形件(22a)的内周面被按压于鞍面(32)按压的按压状态下,第一环形件(22a)的两侧部与鞍面32的周边部分(E1)、(E3)紧贴地弹性变形,整体上被设为中央部分鼓出的弯曲形状。由此,在第一环形件(22a)的内周面和鞍面(32)之间形成间隙(34),在该间隙(34)中保持润滑油,润滑性能提高而可抑制磨损、烧结。
-
公开(公告)号:CN101946102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0980105215.7
申请日:2009-02-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G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不大型化的情况下强度和耐久性优异的无级变速器用带及其元件。该元件在姿势一致而排列成环状的状态下由插入而配置于鞍面(9)的环(8)捆束,并且覆盖位于所述鞍面(9)上的所述环(8)的侧缘部的一部分的防脱部(10b)经由从所述鞍面(9)向该鞍面(9)的上方延伸的颈部(10a)而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元件上,在所述鞍面(9)与所述颈部(10a)的侧面相交叉的拐角部(13)形成有向所述鞍面(9)侧凹陷的凹部(14),该凹部(14)的内表面包括:与所述颈部(10a)的侧面(15)平滑地连接并且曲率半径相对较大的第一内表面(14a);以及与该第一内表面(14a)平滑地连续并且曲率半径相对较小的第二内表面(14b)。
-
公开(公告)号:CN101946102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0980105215.7
申请日:2009-02-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G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不大型化的情况下强度和耐久性优异的无级变速器用带及其元件。该元件在姿势一致而排列成环状的状态下由插入而配置于鞍面(9)的环(8)捆束,并且覆盖位于所述鞍面(9)上的所述环(8)的侧缘部的一部分的防脱部(10b)经由从所述鞍面(9)向该鞍面(9)的上方延伸的颈部(10a)而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元件上,在所述鞍面(9)与所述颈部(10a)的侧面相交叉的拐角部(13)形成有向所述鞍面(9)侧凹陷的凹部(14),该凹部(14)的内表面包括:与所述颈部(10a)的侧面(15)平滑地连接并且曲率半径相对较大的第一内表面(14a);以及与该第一内表面(14a)平滑地连续并且曲率半径相对较小的第二内表面(14b)。
-
公开(公告)号:CN10266723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0980162534.1
申请日:2009-11-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G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鞍面(32)整体上以使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E2)鼓出弯曲,并且中央部分(E2)的曲率比周边部分(E1)、(E3)的曲率小(Rs2<Rs1),因此在位于环带(24)的最内周的第一环形件(22a)的内周面被按压于鞍面(32)按压的按压状态下,第一环形件(22a)的两侧部与鞍面32的周边部分(E1)、(E3)紧贴地弹性变形,整体上被设为中央部分鼓出的弯曲形状。由此,在第一环形件(22a)的内周面和鞍面(32)之间形成间隙(34),在该间隙(34)中保持润滑油,润滑性能提高而可抑制磨损、烧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