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14414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0980158857.3
申请日:2009-05-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8 , B60H1/00314 , F01P2060/16 , F02B29/0493 , F02M26/33 , F02N19/04 , F16H57/0413 , Y02T10/146 , Y02T10/16 , Y10T477/6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在极低温度环境下,电子控制单元(22)在发动机(11)启动后对冷却水的循环路径进行控制,从而首先将该发动机(11)的冷却水向节流阀(12)与EGR阀(13)供给,然后将冷却水向变速器的机油加温器(18)供给。由此,能够提前消除由结冰引起的节流阀(12)、EGR阀(13)的动作不良,从而迅速地确保车辆的行驶性能,并能够良好地实施极低温度环境下的车辆的热量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2803695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180004499.8
申请日:2011-03-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0/028 , F01P11/20 , F02G5/00 , F02G5/02 , F28D20/02 , Y02E60/145 , Y02T10/166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蓄热装置。在实施向收纳有熔点不同的多种蓄热材料(6、7)的蓄热容器(5)的蓄热时,以尽可能使高熔点的蓄热材料(7)成为潜热蓄热状态的方式而实施向蓄热材料(6、7)的蓄热。换言之,通过使蓄热材料(6、7)成为能够最有效地储存热量的潜热蓄热状态的蓄热方法,来实施向蓄热材料(6、7)的蓄热。此外,在为了对循环回路的冷却水进行加热而实施从蓄热容器(5)的放热时,从蓄热材料(6、7)中处于显热蓄热状态的材料开始优先实施放热。因此,通过尽可能长时间地持续蓄热材料(6、7)的潜热蓄热状态的放热方法,来实施从处于蓄热状态的蓄热容器(5)的放热。通过利用这种放热方法来实施从蓄热容器(5)的放热,从而尽可能以较长期间而保持了蓄热材料(6、7)的潜热蓄热状态。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以较长期间而保持蓄热容器(5)的蓄热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2803695B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180004499.8
申请日:2011-03-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0/028 , F01P11/20 , F02G5/00 , F02G5/02 , F28D20/02 , Y02E60/145 , Y02T10/166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蓄热装置。在实施向收纳有熔点不同的多种蓄热材料(6、7)的蓄热容器(5)的蓄热时,以尽可能使高熔点的蓄热材料(7)成为潜热蓄热状态的方式而实施向蓄热材料(6、7)的蓄热。换言之,通过使蓄热材料(6、7)成为能够最有效地储存热量的潜热蓄热状态的蓄热方法,来实施向蓄热材料(6、7)的蓄热。此外,在为了对循环回路的冷却水进行加热而实施从蓄热容器(5)的放热时,从蓄热材料(6、7)中处于显热蓄热状态的材料开始优先实施放热。因此,通过尽可能长时间地持续蓄热材料(6、7)的潜热蓄热状态的放热方法,来实施从处于蓄热状态的蓄热容器(5)的放热。通过利用这种放热方法来实施从蓄热容器(5)的放热,从而尽可能以较长期间而保持了蓄热材料(6、7)的潜热蓄热状态。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以较长期间而保持蓄热容器(5)的蓄热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2414414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0980158857.3
申请日:2009-05-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8 , B60H1/00314 , F01P2060/16 , F02B29/0493 , F02M26/33 , F02N19/04 , F16H57/0413 , Y02T10/146 , Y02T10/16 , Y10T477/6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在极低温度环境下,电子控制单元(22)在发动机(11)启动后对冷却水的循环路径进行控制,从而首先将该发动机(11)的冷却水向节流阀(12)与EGR阀(13)供给,然后将冷却水向变速器的机油加温器(18)供给。由此,能够提前消除由结冰引起的节流阀(12)、EGR阀(13)的动作不良,从而迅速地确保车辆的行驶性能,并能够良好地实施极低温度环境下的车辆的热量管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