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智能旅客引导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6563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1023937.7

    申请日:2021-0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智能旅客引导系统,包括测重模块、运算模块、中央处理单元和显示模块;测重模块包括多个测重单元,车站内停车位置的每节车厢下方均布置有多个测重单元,每个测重单元测量其对应车厢位置的车厢分重量,发送到本站运算模块;运算模块计算各节车厢重量,并将各节车厢重量的信息发送到本站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接收各节车厢重量的信息,换算成各节车厢的人数,通过下站的显示模块显示。本发明通过获取地铁车辆在车站内停车时各车厢的重量,换算为人数信息后通过下站显示,下站的乘客可提前知晓来车各车厢的拥挤程度,从而移动到人数较少的车厢位置,起到人员疏导和均化人员密度的作用,改善车站的人员移动秩序。

    尽头线调车智能防撞控制系统及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7569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04761.6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尽头线调车智能防撞控制系统及实现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起较多过渡工程,传输距离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工作频段易受非法信号干扰,单一地面设备同时控车数量相对有限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智能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智能传感器包括测速传感器、A/D转换模块、信号调理模块、协处理器、地面应答器和电源模块,测速传感器、电源模块和地面应答器分别与协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包括主处理器,显示报警终端和电源模块分别与主处理器连接;协处理器与主处理器通过总线传输连接。

    基于双耦合振子的轨道移频信号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6767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334491.3

    申请日:2021-03-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耦合振子的轨道移频信号提取方法,构造双耦合杜芬振子检测模型,调整两个模型的参数使其分别处于临界混沌态,加入频差满足条件的移频信号使模型输出间断混沌态;对模型进行时域调幅;根据移频信号频率特征,构造出能够涵盖移频信号所在频段内的策动力步长序列;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含噪移频信号加入到双耦合振子模型中去,随着步长的变换观察模型输出,若在两个连续的步长处模型输出为间隔混沌态则说明检索到有用移频信号。本发明采用状态更为稳定的双耦合振子模型,通过时域调幅解决了传统模型受小频率参数限制的缺点,为检索ZPW‑2000轨道电路移频信号打下基础。

    基于双耦合振子的轨道移频信号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67674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110334491.3

    申请日:2021-03-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耦合振子的轨道移频信号提取方法,构造双耦合杜芬振子检测模型,调整两个模型的参数使其分别处于临界混沌态,加入频差满足条件的移频信号使模型输出间断混沌态;对模型进行时域调幅;根据移频信号频率特征,构造出能够涵盖移频信号所在频段内的策动力步长序列;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含噪移频信号加入到双耦合振子模型中去,随着步长的变换观察模型输出,若在两个连续的步长处模型输出为间隔混沌态则说明检索到有用移频信号。本发明采用状态更为稳定的双耦合振子模型,通过时域调幅解决了传统模型受小频率参数限制的缺点,为检索ZPW‑2000轨道电路移频信号打下基础。

    列车接近检测方法及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222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01046.4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接近检测方法及系统,基于至少两台测距仪对预设检测点进行检测;获取第一台测距仪监测到的测距值D1,判断D1是否小于G;若小于,则记录测距值D1的持续时间T1,判断T1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大于,则获取第二台测距仪监测到的测距值D2,判断D2是否小于G;若小于,且D2与D1的误差在预设范围内,则记录D2的持续时间T2,判断T2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大于,则生成列车接近报警信息。本发明利用了铁路机车车辆限界中长度、宽度的技术特性,和车辆连接处存在间隙的特点,通过至少两台激光测距仪,协同判断通过检测点的是否为列车;本发明简单易行,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可靠性。

    一种备用光纤自动切换装置及站间安全信息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9247866U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20017213.X

    申请日:2023-0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备用光纤自动切换装置及站间安全信息传输系统。人工切换故障光纤存在响应慢、恢复时间长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光纤切换控制器,第一光纤切换器,及第一光纤切换控制继电器,第一、二路光纤,其均包括主光纤、备用光纤输入;第一光纤切换器控制第一、二路光纤在主光纤和备用光纤间切换;光纤切换控制器连接站间安全信息传输系统的信号输出端,并驱动连接第一光纤切换控制继电器的线圈,第一光纤切换控制继电器的衔铁驱动连接第一光纤光纤切换器。本实用新型可在主光纤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光纤,将光纤故障的恢复时间压缩到接近于0,避免了光纤故障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一种铁路轨道电路室外预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519684U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22934975.4

    申请日:2022-1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轨道电路室外预警装置。目前没有特定装置对轨道电路接收端电压状态进行全时段监测。本装置包括机箱、引接线卡具、电压传感器、LED灯条、数码显示器、蜂鸣器和驱动报警芯片;引接线卡具设置在机箱两侧,为C形中空结构,与机箱连通,外侧具有能卡住塞钉的卡槽;蜂鸣器和驱动报警芯片位于机箱的内部;LED灯条和数码显示器位于机箱的外壁;电压传感器位于引接线卡具的卡槽槽口内,并位于卡槽槽口内底部;电压传感器、LED灯条、数码显示器、蜂鸣器均通过连接线接入驱动报警芯片。本装置能实时监测轨道电路室外电压状态,可代替目前人工监测轨道电路电压状态的运维方式,减轻维护人员工作量,及时报警,便于精准维护。

    一种铁路全线防雷系统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035992U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20795720.1

    申请日:2022-04-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全线防雷系统。铁路信号系统是保证列车运行效率与安全的重要系统,综合接地及防雷是保证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部分之一。本实用新型在整条防护线路上,沿线路轨道架设防雷天线,防雷天线上位于线路站点位置处,设置陶瓷绝缘底座;陶瓷绝缘底座下部固定连接防雷支杆,防雷支杆埋设于大地;接地极埋于大地,通过接地引接线与陶瓷绝缘底座连接;接地极加强件埋于大地,与接地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防雷天线的防护区域与铁路沿线形状高度重合,且全线贯通,无死角,可对整条铁路进行全方位防护;且施工简单、成本低。

    一种接地极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385792U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22764061.8

    申请日:2022-10-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地极,涉及避雷技术领域,解决避雷雷电分流器中的分流球中的水流,流入到各个雷电分流球的量不同,导致若干雷电分流球的功效和寿命不一致影响整体性,同时水流难以从球体上半部分流出。上球体底部设置有下球体,上球体与下球体周围均设置有孔洞,上球体侧壁设置有数个流动槽,且流动槽与上球体上孔洞连通,上球体设置有分流接头,分流接头顶部连接有限流组件,且分流接头通过限流组件与水流管道连接。通过该装置中设置的分流接头和限流组件配合,来对水流的流量进行控制,使得流入球体的水流能够得到控制,能够让水流管道中的水流能够平均流动到各个雷电分流球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