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桅钢结构滑移安装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052221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20614.3

    申请日:2023-10-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塔桅钢结构架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塔桅钢结构滑移安装方法及设备,塔桅钢结构滑移安装设备包括升降板组件、站立承载臂、柔性伸长组件、泵气组件和用于束缚施工人员下肢的人体定位组件;所述柔性伸长组件包括外套管体、三个内置弹性囊和顶板,内置弹性囊放置在外套管体内且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在顶板的底部和臂头承载体的顶部;方法步骤依次为:构建仿形支撑体、构建滑移导轨、构造移动脚手架并安装塔桅钢结构滑移安装设备、配合起重设备进行钢结构的拼接组合、吊运与除或调整各部件;实现了塔桅类钢结构建筑预拼装时拼装难度相对较低、劳动强度相对较小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安装完成的钢结构构件匹配精度高的技术效果。

    一种降低已装桁架跨中标高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27942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093849.9

    申请日:2022-0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已装桁架跨中标高的施工方法,通过在桁架下弦管拟断管位置的两侧设置两穿管加劲耳板,并安装马板作为固定措施,将桁架下弦管断开为左半下弦管和右半下弦管;然后安装下弦杆拉结卸扣、下弦杆拉结倒链以拉结左半下弦管和右半下弦管,安装上下弦拉结卸扣、上下弦拉结倒链、上下弦拉结钢丝绳、钢丝绳环以拉结桁架上弦杆和桁架下弦管;拆除马板,调整下弦杆拉结倒链使其缓慢变长,在桁架跨中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在左半下弦管和右半下弦管对接口安装马板,并将对接口进行焊接,最后拆除拉结措施件,以实现降低已装桁架跨中标高。通过设置一些临时拉结的措施,来实现桁架跨中标高的降低操作,以达到预期效果,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基础结构加载处理方法和用洞桩法建造地铁车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563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430655.6

    申请日:2024-04-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础结构加载处理方法和用洞桩法建造地铁车站的方法。在此,提供一种在洞桩法地下工程施工中用于对基础结构进行加载处理的方法,包括:提供包括承载钢架和千斤顶的压载装置,承载钢架具有至少一个能够横跨导洞架设安装的横梁;在导洞内安置压载装置,将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传力件连接于导洞侧壁,并将千斤顶放置和支承于横梁与竖向支撑构件顶面之间;通过千斤顶在竖向支撑构件上方对其施加竖向的加载压力,并测量竖向支撑构件顶面的沉降量,该加载压力的最大值为竖向支撑构件的设计承载压力的1.0至2.0倍。按照本发明,基于洞桩法施工的工艺特点,在施工过程处理工艺之中整合了对桩基或基桩的检测验收,可达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一种塔桅钢结构滑移安装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05222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320614.3

    申请日:2023-10-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塔桅钢结构架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塔桅钢结构滑移安装方法及设备,塔桅钢结构滑移安装设备包括升降板组件、站立承载臂、柔性伸长组件、泵气组件和用于束缚施工人员下肢的人体定位组件;所述柔性伸长组件包括外套管体、三个内置弹性囊和顶板,内置弹性囊放置在外套管体内且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在顶板的底部和臂头承载体的顶部;方法步骤依次为:构建仿形支撑体、构建滑移导轨、构造移动脚手架并安装塔桅钢结构滑移安装设备、配合起重设备进行钢结构的拼接组合、吊运与除或调整各部件;实现了塔桅类钢结构建筑预拼装时拼装难度相对较低、劳动强度相对较小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安装完成的钢结构构件匹配精度高的技术效果。

    一种混凝土灌注桩浇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1688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008964.6

    申请日:2023-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灌注桩浇筑装置,包括护桩部,所述护桩部包括位于外部桩身上方的护基,且该护基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基板,所述基板通过开设在其内部的方孔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基板上表面设置有与限位板外表面相连接的推杆,本发明涉及灌注桩浇筑技术领域。该一种混凝土灌注桩浇筑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随着后续混凝土的不断灌入,桩孔内部的混凝土不断上升,相应提升并逐渐拆除导管,每次拆除导管均需要先将其上方的大料斗移走,由于大料斗体积过大,每次转移都非常麻烦,而且大料斗复位时,其出料孔和水平度均需要与导管进行多次校正调节,整理操作繁琐,不利于桩基混凝土连续灌注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