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9638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71195.9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洞口降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洞口等截面扩大型降压缓冲结构及施工方法。其中高速铁路隧道洞口等截面扩大型降压缓冲结构包括多个等截面扩大型断面缓冲结构,相邻等截面扩大型断面缓冲结构之间搭设有标准断面缓冲结构,标准断面缓冲结构与相邻等截面扩大型断面缓冲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第一支撑结构上具有沿线路长度方向的第一弯曲通道。本申请的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洞口等截面扩大型降压缓冲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列车进出洞口时产生的初始压缩波和微气压波,即在达到较好地降低列车进出洞口时产生的初始压缩波和微气压波效果情况下,能够降低缓冲结构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9864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96229.1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7 , G06T17/05 , G06Q50/08
Abstract: 嵌入式三维地质模型隧道风险综合地质预报决策系统及决策方法,以克服现有隧道地质预报、风险评估、判定决策相互独立、主观性强等不足,有效提高隧道现场决策的效率和有效性。预报决策系统包括隧道数据采集模块、三维地质建模模块、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判识模块、风险动态评估模块和决策模块。决策方法是经过隧道数据采集、三维地质建模、特殊地质、不良地质判识和风险动态评估后,通过隧道风险与工程措施之间的拓扑联系,结合隧道数据采集中既有隧道决策数据,根据本隧道风险动态评估结果,做出对应的决策和措施建议。
-
公开(公告)号:CN11776067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33137.9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地震动力响应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模拟错‑震耦合动力响应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本方案将模型箱沿水平方向划分为三部分,依次是第一箱体、断裂带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用于模拟上盘,第二箱体用于模拟下盘,断裂带箱体用于模拟上盘与下盘之间的断层破碎带,断裂带箱体设置至少一个,各箱体之间通过夹持件连接,通过拧紧或放松夹持件调节断层破裂面的数量和断层宽度,实现穿越断层多破裂面工况模拟;使用时,将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固定于振动台台面,断裂带箱体能够在地震波激励下发生位错,从而实现穿越断层隧道结构模型在错‑震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试验。本方案调节方便、可控性好,适用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27246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25158.4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断层隧道的震后抗减震设防分区方法,包括:构建待测隧道的试验模型,向所述试验模型中输入地震波,获取残余变形曲线;根据时域信号处理方法和假设检验原理,基于所述残余变形曲线获取特征曲线;根据所述特征曲线进行设防分区;其中,所述时域信号处理方法和假设检验原理包括:对所述残余变形曲线开展短时傅里叶变换和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空间频率矩阵;根据假设检验原理预先构造演变功率谱密度,根据构造好的演变功率谱密度将所述空间频率矩阵替换为构造矩阵,对所述构造矩阵进行开展傅里叶逆变换获取构造残余变形曲线。本发明提高了残余变形特征曲线的可靠性,为高烈度地震穿越断层隧道结构的抗减震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17009923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136603.X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Q10/0639 , G06Q10/04 , G06Q50/26
Abstract: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隧道超前地质灾害智能判识方法,S1:超前地质预报手段组合包括多种预测方法;设置有隧道灾害数据集合,收集超前地质预报手段组合中每种预测方法对目标隧道发生灾害处对应的预测数据,将收集到的预测数据放入到隧道灾害数据集合,建立各类地质灾害与目标隧道施工参数的映射关系;S2:处理系统利用隧道灾害数据集合中的每类预测数据分别训练生成对应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组;基于多种单一判识结果,模拟多专家分析决策过程,达到多源信息融合智能判识岩溶、断层、突涌水等地质灾害的目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