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79171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0568899.6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1N17/00 , G01N3/56 , G01N3/3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砂化白云岩后期砂化预判加速试验方法及系统,包括:计算第一受力数据;根据第一水流数据进行冲刷腐蚀加速试验;获取第二尺寸数据,并计算基准修正数据;形成第二受力数据,并形成第二水流数据;对所述临空面进行循环冲刷腐蚀加速试验;构建加载荷载谱,并构建冲刷荷载谱;利用加载荷载谱和冲刷荷载谱进行加速试验。本发明通过连续的加速试验获取了沿时间连续的受力数据和水流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二次加速试验,有效的实现了对白云岩砂化现象的较为准确的模拟,其获取的相应数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分析运营状态下砂化白云岩隧道的病害情况,为隧道病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
-
公开(公告)号:CN11700777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035735.3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岩溶模拟实验领域的一种复杂环境下的岩溶模拟发生实验装置及方法,包括相互配合的围压渗流压力加载装置、温度调节装置、二氧化碳供应加载装置和水压加载装置,所述围压渗流压力加载装置包括纵向应力加载装置和环向应力加载装置。本发明可研究地应力、水压力、温度、CO2浓度等多种物理参数对岩溶发育情况的影响,还可以模拟复杂环境下岩土体、混凝土等材料的劣化、溶蚀破坏过程,及岩溶孕育发展的全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79764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236979.1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三维图像的危岩体体积计算方法,本发明通过三维图像分析危岩体受3组或4组优势结构面切割的特征,形成平行六面体、四面体、八面体、四棱台、三棱柱,并测量获取或计算多面体危岩体顶点坐标,直接计算获得危岩体体积,或利用分割法求解多个简单多面体的体积,再相加或相减进而获得危岩体体积,无需在高陡危岩处开展钻孔或平硐勘探,不受植被影响,计算效率高,对危岩落石灾害防治的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经济性具有提升,减少危岩落石防治的设计变更,节约建设经费,相较于现有技术更具有实用性,适用性广泛,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与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86516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61863.1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遥感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点云的岩溶漏斗遥感识别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利用机载雷达,获取地形的点云数据,并且在对点云数据完成预处理后,利用K‑D树最邻近算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到点云的特征值比值,实现全域点云的特征值比值识别指标的获取;根据全域点云的特征值比值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岩溶漏斗的特征值比值栅格图;然后根据特征值比值的大小确定点云的方向性,进而进行岩溶漏斗的提取、滤波和识别,能够在大范围、高植被覆盖下的复杂地表上对岩溶漏斗进行自动识别,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和识别效率,更强的岩溶漏斗识别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17356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7943.4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V20/10 , G06V10/30 , G06V10/34 , G06V10/36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铁路及其伴行公路智能识别方法,涉及遥感影像图像处理技术,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有标注样本匮乏、自动化识别困难的问题;本发明选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并采样至算力相对的图像切块;基于对比学习的思想,采用多数无标注样本对模型进行预训练,进而采用少量的有监督样本对模型进行优化;采用路网搜索的方式替代网格遍历进行计算;根据预测结果采用形态学滤波算法,过滤奇点引起的噪声信号,并采用中心点拼接算法将切块合称为整幅影像;本发明采用的半监督影像分类方法能够采用大量的遥感影像样本特征进行预训练,仅需要少量的有标签样本就能够获得一个分类效果较好的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438254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585643.3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高地温区铁路空间线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置控制性钻孔,并采用综合物探测井获得参考深度地温T参考和孔底深度地温T孔底;根据综合物探测井的测量值,计算地温梯度g;建立隧道埋深H和地温T之间的关系;将地温带按地温由弱到强划分为五个等级,并确定每个等级的临界温度对应的临界深度;确定每个等级对应的深度范围;垂直隧道轴线布置控制性高地温剖面,根据各个地温带的深度范围,在控制性高地温剖面划分常温带、低高温带、中高温带、高高温带、超高温带;通过空间线位平面位置调整、空间线位纵断面位置调整的协调配合,使得铁路隧道绕避中高温带、高高温带、超高温带。
-
公开(公告)号:CN11906642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93085.X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TAU的GB‑I nSAR大气扰动补偿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装置,涉及大气扰动补偿矫正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温度和水汽变化较快的日间连续监测过程中有效减弱大气延迟误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随机抽取多个固定时序长度的像元序列作为TAU子模型训练数据;构建相应结构的TAU子模型;以k折交叉验证为训练准则对TAU子模型构建训练框架;对每个TAU子模型进行训练,获得多个最优迭代次数并进行加权平均;根据加权平均后的最优迭代次数,对大气扰动相位进行预测得到大气扰动相位预测结果;根据大气扰动相位预测结果对原始差分影像进行补偿矫正处理;本发明有效减弱了大气扰动误差并对复杂环境和气候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4325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82211.1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获取岩体结构面延伸长度和连通率的计算方法,包含如下步骤:获取沿待测结构面延伸方向的多个三维坐标数据组,以第一个连续结构面的三维坐标数据组拟合最优平面方程和延续性平面方程;计算连续结构面起始特征点至终止特征点在最优平面方程和延续性平面方程交线上投影点的距离,得到延伸长度;计算连续结构面终止特征点至下一个结构面起始特征点在最优平面方程和延续性平面方程交线上投影点的距离,得到岩桥长度;根据所得到的全部结构面延伸长度和岩桥长度计算连通率。本发明能通过数字地质调绘解决现有技术通过测量迹线间接估算结构面延伸长度和连通率的问题,实现结构面延伸长度和连通率准确测量和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657917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68899.6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1N17/00 , G01N3/56 , G01N3/3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砂化白云岩后期砂化预判加速试验方法及系统,包括:计算第一受力数据;根据第一水流数据进行冲刷腐蚀加速试验;获取第二尺寸数据,并计算基准修正数据;形成第二受力数据,并形成第二水流数据;对所述临空面进行循环冲刷腐蚀加速试验;构建加载荷载谱,并构建冲刷荷载谱;利用加载荷载谱和冲刷荷载谱进行加速试验。本发明通过连续的加速试验获取了沿时间连续的受力数据和水流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二次加速试验,有效的实现了对白云岩砂化现象的较为准确的模拟,其获取的相应数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分析运营状态下砂化白云岩隧道的病害情况,为隧道病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定量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708740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503513.2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03 , E21D11/08
Abstract: 一种可消除隧道底鼓病害的隧道底部构造,以大幅提高隧道底部结构的抗变形能力,有效降低隧道穿越高地应力区及软弱围岩时出现底鼓产生较大位移后使道床结构破坏的概率,确保隧道运营安全。包括隧底结构和位于其上方的道床。所述道床构筑于沿隧道纵向连续铺设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节段的板面上,隧底结构上纵向、横向间隔设置支撑钢筋混凝土节段的可调液压支座,隧底结构表面与钢筋混凝土节段底面之间形成预留变形空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