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坞
    1.
    发明公开
    一种船坞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95484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29554.X

    申请日:2022-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坞。船坞包括坞室和坞门,坞门包括门体和支撑杆,门体的背面与支撑杆的一端呈夹角相连,门体的底部与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于坞室的坞底,门体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抵接于坞室的两个坞墙;坞室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门体,以将坞室分隔成多个水密室。根据坞室内的作业需求,门体将坞室分隔成多个水密室,使得坞室内具有多个单独的作业环境,以满足船舶或其他产品的建造需求,提高了船坞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根据船舶或其他产品的作业空间需求调整门体在坞室内沿其长度方向的位置,以灵活调整每个水密室的大小,进一步提高了船坞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一种折叠机库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54034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834919.3

    申请日:2019-0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平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折叠机库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第一门体通过第一铰链铰接在机库侧壁上,第二门体通过第二铰链与第一门体铰接,且第一门体与机库侧壁之间设有用于带动第一门体绕第一铰链转动的第一翻转装置,第二门体与第一门体之间设有用于带动第二门体绕第二铰链转动的第二翻转装置,利用第二翻转装置将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折叠在一起,再通过第一翻转装置将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翻转在门洞上方,使机库门打开时不占用机库内外的空间,空间占用小,并且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的厚度和刚度不受限制,保证安全,另外,机库门在开启后的受力面积小,可紧贴机库侧壁,防止风浪对机库门的损坏。

    一种船坞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95484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0729554.X

    申请日:2022-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坞。船坞包括坞室和坞门,坞门包括门体和支撑杆,门体的背面与支撑杆的一端呈夹角相连,门体的底部与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于坞室的坞底,门体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抵接于坞室的两个坞墙;坞室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门体,以将坞室分隔成多个水密室。根据坞室内的作业需求,门体将坞室分隔成多个水密室,使得坞室内具有多个单独的作业环境,以满足船舶或其他产品的建造需求,提高了船坞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根据船舶或其他产品的作业空间需求调整门体在坞室内沿其长度方向的位置,以灵活调整每个水密室的大小,进一步提高了船坞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屏蔽数控切割坡口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8588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629565.0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屏蔽数控切割坡口的方法,包括:根据零件切割后存在短尺的坡口数据确定目标坡口形式;基于第一待切割板材上零件坡口形式属于所述目标坡口形式,对满足要求的每个所述零件坡口形式进行优化以形成屏蔽坡口;利用全自动切割工具对所述第一待切割板材进行切割以形成零件组和第二待切割板材;利用半自动切割工具对所述第二待切割板材进行切割以形成至少一个目标零件;其中,所述零件组中的每一个零件均不具有所述屏蔽坡口,且所述第二待切割板材中每个所述目标零件具有至少一个所述屏蔽坡口。本发明切割形成的坡口避免了数控切割机切割坡口导致零件短尺的情况出现,此外,本发明通过在设计源头优化坡口形式,大大提高设计人员效率。

    一种折叠机库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54034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10834919.3

    申请日:2019-0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平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折叠机库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第一门体通过第一铰链铰接在机库侧壁上,第二门体通过第二铰链与第一门体铰接,且第一门体与机库侧壁之间设有用于带动第一门体绕第一铰链转动的第一翻转装置,第二门体与第一门体之间设有用于带动第二门体绕第二铰链转动的第二翻转装置,利用第二翻转装置将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折叠在一起,再通过第一翻转装置将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翻转在门洞上方,使机库门打开时不占用机库内外的空间,空间占用小,并且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的厚度和刚度不受限制,保证安全,另外,机库门在开启后的受力面积小,可紧贴机库侧壁,防止风浪对机库门的损坏。

    屏蔽数控切割坡口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8588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29565.0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屏蔽数控切割坡口的方法,包括:根据零件切割后存在短尺的坡口数据确定目标坡口形式;基于第一待切割板材上零件坡口形式属于所述目标坡口形式,对满足要求的每个所述零件坡口形式进行优化以形成屏蔽坡口;利用全自动切割工具对所述第一待切割板材进行切割以形成零件组和第二待切割板材;利用半自动切割工具对所述第二待切割板材进行切割以形成至少一个目标零件;其中,所述零件组中的每一个零件均不具有所述屏蔽坡口,且所述第二待切割板材中每个所述目标零件具有至少一个所述屏蔽坡口。本发明切割形成的坡口避免了数控切割机切割坡口导致零件短尺的情况出现,此外,本发明通过在设计源头优化坡口形式,大大提高设计人员效率。

    一种船舶槽型壁装配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9229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75875.3

    申请日:2022-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槽型壁装配方法,所述船舶槽型壁装配方法根据槽型壁的预设分界线分为第一槽型壁段和第二槽型壁段,并分别制造得到所述第一槽型壁段和第二槽型壁段;通过第一底墩组合板和第二底墩组合板的边缘,以及所述第一槽型壁段对接焊合形成第一段组件;将所述第一段组件和所述第二槽型壁段在预置的平台上沿所述预设分界线进行位置定位;对所述第一端组件和所述第二槽型壁段进行焊接得到船舶槽型壁。通过分段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槽型壁段和第二槽型壁段并采用整体槽型壁与底墩进行焊接,减小焊接和定位上对尺寸精度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成品精度,有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高精度制造船舶槽型壁方法的技术问题。

    一种可检修的布风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83485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09764.4

    申请日:2020-04-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整体舱室单元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检修的布风装置,包括布风器、检修框以及检修板,所述检修框设于天花板上,所述检修板与所述检修框之间设有转动件,所述布风器包括位于室外的箱体以及通向室内的散流盘,所述箱体固定于所述检修板的背面上,所述检修板上设有安装所述散流盘的安装孔,通过所述转动件实现所述检修板和所述检修框的打开和关闭,当打开所述检修板时,能带动所述布风器旋转进舱室内,达到进行检修的目的,该布风装置直接将所述布风器安装在检修板上,不仅减少了布风器的安装吊架,而且达到检修的目的,解决后期维修难的问题。

    清理船坞淤泥的辅助工装及船坞淤泥的清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6066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1305340.6

    申请日:2022-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清理船坞淤泥的辅助工装及船坞淤泥的清理方法,清理船坞淤泥的辅助工装包括工装主体、支撑结构及连接组件,工装主体包括主板、底板以及两块侧板,底板设置于主板的底部,并与主板呈夹角设置,两块侧板分别设置于主板和底板之间,并分别位于主板和底板的两端;支撑结构,设置于主板和底板的背侧;连接组件设置于支撑结构的未设置工装主体的一侧和/或设置于支撑结构的背侧,连接组件与主板对应设置。该清理船坞淤泥的辅助工装的工装主体围成半包围的结构,以便于对淤泥进行清理;连接组件能够与叉车相连,以便于通过叉车推动辅助工装移动,进而对船坞淤泥进行清理,提高了清理的效率。

    一种船舶舷侧线架支撑装置及船舶

    公开(公告)号:CN11500946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88036.8

    申请日:2022-06-16

    Inventor: 范相威 陈朋 陈政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舷侧线架支撑装置及船舶,其中,支撑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梁结构、一个套筒双管结构、一个第一连接结构和一个第二连接结构。套筒双管结构中第一圆管的两端分别与设置为第一宽度的两个支撑梁结构连接,第二圆管可转动地环套于第一圆管的外周;第一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梁结构且第一连接结构平行于套筒双管结构;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梁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的一端,用于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固定连接船舶甲板边板的自由边位置。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解决船舶建造过程中动能管线经过转角位置的安全防护问题,杜绝由于动能管线在转角位置的磨损造成的氧气、乙炔等泄漏,提高船舶建造过程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