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模块及公端插接模块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001619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19470.5

    申请日:2025-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装置的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模块及公端插接模块。该端子模块及公端插接模块用以解决现有的公端接触件的悬伸段伸入至绝缘套筒中,不利于信号的高速传输的问题。该端子模块包括绝缘部件以及公端接触件,所述绝缘部件包括块状主体,公端接触件具有从块状主体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悬伸段,悬伸段的前端位置具有用于与适配接触件插合的接触部,块状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向前延伸至接触部前侧的边纵梁,两边纵梁前侧连接有一插接引导框,插接引导框的框孔用于引导适配接触件插入并与公端接触件的接触部插合。如此,信号传输路线上的悬伸段与屏蔽筒之间的空气绝缘区域扩大,在信号传输时,可提升公端连接模块的信号传输性能。

    用于微重力环境的电磁吸附对接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1831585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24061.7

    申请日:2024-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微重力环境的电磁吸附对接连接器,其包括前端对插的插头和插座,其中插头壳体装有母端传输模块,插座壳体内装有公端传输模块,插头壳体设有衔铁部件,插座壳体设有电磁部件,衔铁部件和电磁部件能够为插头和插座提供使其互相靠近的动力,且能够在电磁部失电后消磁;插头壳体中还设有能够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沿插头壳体轴向运动的伸缩锁紧部件,插座壳体上设有用于与伸缩锁紧部件适配锁紧的锁紧结构,在公端传输模块和末端传输模块插合前,锁紧结构在衔铁部件和电磁部件的吸附作用下与伸缩锁紧部件锁紧,然后随伸缩锁紧部件向插头端移动,为上述传输模块提供对接动力,使插头和插座完全插合,满足连接器的大插合力插合。

    一种接触端子及线缆组件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58186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28430.1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端子及线缆组件,线缆组件包括接触端子和线缆,接触端子包括接线端和插接端,接线端设有用于与线缆的导线导电连接的导线连接部位,插接端具有相对设置的两夹片以形成供适配插针插入的插孔结构,两夹片上均设有用于与适配插针导电接触的插针接触部位,插针接触部位与导线连接部位之间形成有信号传输路径,两夹片的插针接触部位所对应的信号传输路径长度相同,有利于避免两夹片所对应的信号传输路径上的信号出现时延差,避免影响信号质量,保证接触端子的信号传输性能。

    一种线缆屏蔽接地结构及高速线缆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1708080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941860.4

    申请日:2023-0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屏蔽接地结构及高速线缆连接器。线缆屏蔽接地结构包括上屏蔽片和下屏蔽片,上、下屏蔽片之间具有用于安装线缆的安装空间,上屏蔽片上设有用于向下顶压线缆屏蔽层的上压紧结构,下屏蔽片上设有用于向上顶压线缆屏蔽层的下压紧结构,下压紧结构与上压紧结构上下对应,线缆屏蔽层被夹紧在上、下压紧结构之间而实现接地。通过在上、下屏蔽片上分别设置上、下压紧结构,使上、下压紧结构直接与线缆屏蔽层压紧接触,实现线缆屏蔽层接地,取消了在线缆屏蔽层外部设置屏蔽环,省去了屏蔽环成本以及屏蔽环与压接弹片的焊接成本,从而降低了连接器成本。

    一种高速线缆组件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0531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55386.4

    申请日:2023-0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线缆组件,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该高速线缆组件包括差分组件和外壳体,外壳体上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至少一个与外壳体可拆卸连接的中壳体,中壳体上开设有若干插孔,差分组件的端部穿过插孔进入安装腔,中壳体插入到安装腔内的侧壁上设有锁扣,锁扣背离中壳体的一侧设有对其进行限位的挡壁,差分组件与锁扣止动配合。本发明利用锁扣将差分组件固定在外壳体内,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插拔的结构,连接强度更高,稳定性也更强。

    一种端子模块及连接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1582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57401.7

    申请日:2023-0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的接触件的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子模块及连接器,连接器包括端子模块,端子模块包括绝缘体,绝缘体上设有差分对,差分对包括沿绝缘体厚度方向并列的两端子,绝缘体包括内支撑体和外包覆体,差分对的两端子分别装配在内支撑体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并组成预固定单元,预固定单元与外包覆体通过一体成型固定为一体;便于模具成型且内支撑体可以实现对称设计,绝缘体不容易发生翘曲,便于装配操作,有利于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线缆连接器
    7.
    发明公开
    线缆连接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02100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586683.8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模块及锁扣,壳体内部具有收容端子模块的收容腔,各端子模块沿前后方向插装于壳体的收容腔内,多个端子模块沿厚度方向层叠布置在收容腔内,壳体的外部两侧对称开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锁扣插槽,锁扣沿垂直于端子模块的插装方向插入锁扣插槽内;端子模块包括绝缘底座及若干个沿端子模块宽度方向排列在绝缘底座上的屏蔽线缆组件,屏蔽线缆组件的前端具有触头端,绝缘底座的两侧分别设有锁槽,锁扣上设有与锁槽配合的锁臂;锁紧时,锁臂通过锁扣插槽进入收容腔内并与锁槽在前后方向上挡止配合。本发明的线缆连接器采用锁扣实现端子模块的批量装配定位,提高了端子模块的装卸效率,且利于连接器小型化设计。

    一种接触件及高速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10190443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811451834.9

    申请日:2018-11-30

    Inventor: 王炎 王芹 谢亚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件及高速连接器。该接触件包括基体,基体上设有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引脚,基体上还设有插孔接触段,插孔接触段包括三个以上接触悬臂,各个接触悬臂均匀布置在同一圆周上且围成供适配的插针接触件插入的插孔。本发明的接触件的插孔接触段上具有三个以上接触悬臂,三个以上的接触悬臂在同一圆周上均布,与适配插针接触件配合使用时,位于同一圆周上的接触悬臂可在周向上对插针接触件进行限位。本发明的高速连接器的接触悬臂可与插针接触件在多个方向上弹性抵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接触件增强了与适配插针接触件的接触可靠性,解决了高速连接器在高振动、强冲击环境中使用时接触可靠性差的问题。

    一种连接器及屏蔽片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12377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811455437.9

    申请日:2018-11-30

    Inventor: 王炎 李冉 谢亚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电连接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及屏蔽片。连接器的壳体内并排设置有多个信号接触部件,每两个信号接触部件之间夹装有覆盖信号接触部件的两个信号接触件的接地屏蔽片,接地屏蔽片包括主片体以及垂直于主片体而沿信号接触部件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延伸片,所述延伸片处于主片体的靠近引脚的一侧,信号接触部件上设有供延伸片穿过的避让槽,所述延伸片的悬伸端具有与相邻的接地屏蔽片电性接触的接触部位。本发明的连接器通过在接地屏蔽片的延伸片的悬伸端设置接触部位,能够实现相邻两个接地屏蔽片之间的电性导通,这样整个连接器的接地屏蔽片在差分对的靠近引脚的一侧位置进行了屏蔽,提高了防串扰的效果,提高了连接器的传输性能。

    一种高速连接器及插孔接触件

    公开(公告)号:CN110212343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811451892.1

    申请日:2018-11-30

    Inventor: 王炎 王芹 谢亚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连接器及插孔接触件。该插孔接触件包括基体,基体上设有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引脚,基体上还连接有用于与适配的插针接触件插合的插孔接触段,所述插孔接触段包括四个周向均匀布置的可在径向发生弹性变形的接触悬臂,接触悬臂在靠近一端位置具有用于与适配插针接触件接触的导电接触部位,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悬臂构成悬臂对,悬臂对在背向导电接触部位的一侧位置一体连接而形成叉形结构,两个悬臂对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体连接位置具有在插合方向延伸的插槽,两个悬臂对通过插槽插装并实现导电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冲压、折弯成型的插孔接触件,本发明的插孔接触件精度高,且生产模具制作成本低,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