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接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9599690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810847128.X

    申请日:2018-07-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接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转接连接器,转接连接器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接触单元,接触单元具有两插接端,壳体上设有用于将接触单元限制在其内部的防脱结构,接触单元浮动安装在壳体内以可在插接方向以及垂直于插接方向上发生位移。由于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件包含了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接触件组件三部分,并且转接连接器的接触单元浮动安装在壳体内以可在插接方向以及垂直于插接方向上发生位移,因此,在插接时,可通过接触单元的两端与第一、第二连接器的配合来减小插合部位的偏移量,从而为电连接器产品小型化设计、高速数据传输设计等提供了可能。

    背板连接器及其接地扣板以及连接器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0212332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810166363.0

    申请日:2018-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板连接器及其接地扣板以及连接器组件,接地扣板包括用于固定在差分对安装板一侧的导电板本体,导电板本体上设有用于避让差分对的避让孔和供接地针通过的通孔,通孔的边沿处设置有用于与各个接地针接触而将各个接地针导通的接触部,导电板本体上还设有用于与差分对安装板的卡槽卡接连接而将导电板本体与差分对安装板固定连接的弹性扣爪,通过接地扣板将所有的接地针都串联起来,为被包围的信号提供最短的信号返回路径,把谐振在频域内往后推,提供更大的传输带宽。通过卡接连接相对固定,保证屏蔽结构的稳定性,能够实现对接地针的接触导通的稳定支撑,这种卡接连接的固定形式,比较方便装配,而且拆卸方便,组装效率高。

    连接器组件及其背板连接器、接地扣板

    公开(公告)号:CN110212326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810166763.1

    申请日:2018-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其背板连接器、接地扣板,接地扣板包括用于固定在差分对安装板的一侧的导电板本体,所述导电板本体上设有用于避让差分对的避让孔和供接地针通过的通孔,通孔的边沿处设置有用于与各个接地针接接触导通的接触部,导电板本体上还设有用于与固定在差分对安装板另一侧的屏蔽壳弹性顶压接触以使导电板本体与屏蔽壳导通的弹性导通体,接地针与导电板本体的接触部导通,将所有的接地针都串联起来,为被包围的信号提供最短的信号返回路径,把谐振在频域内往后推,提供更大的传输带宽。将屏蔽壳与导电板本体通过导通弹爪实现弹性顶压接触,从而能够实现屏蔽壳与导电板本体的稳定良好导通,实现更佳的屏蔽效果。

    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0961679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0845133.7

    申请日:2018-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包括适配插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具有适配接触单元,第一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上沿插接方向的前端为浮动插接端,后端为尾端,壳体的尾端固定有多个固定接触单元,多个固定接触单元沿垂直于插接方向排布,壳体内在靠近浮动插接端的一侧间隙浮动装配有偏斜补偿接触单元,偏斜补偿接触单元沿垂直于插接方向可相对于固定接触单元偏斜浮动,偏斜补偿接触单元的前端形成与适配接触单元连接的接触端,后端与固定接触单元的前端导电接触,补偿接触单元在壳体内可偏斜摆动的浮动连接器插接时仍具有较小的相对偏差以及较高的对正精度,结构比较简单。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屏蔽件

    公开(公告)号:CN10959972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710937446.0

    申请日:2017-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板连接器的屏蔽件,屏蔽件包括用于设置在差分对安装板的上侧或下侧上的屏蔽件本体,所述屏蔽件本体上设有用于避让差分对的避让孔,所述屏蔽件本体上还设有用于与差分对安装板上的各个接地针接触导通的接触部,通过在屏蔽件本体上设置避让孔,从而将对应的差分对环形屏蔽,同时,通过在屏蔽件本体上设置于接地针接触实现各个接地针屏蔽导通的接触部,从而能够将将所有的接地针都串联起来,从而为被包围的信号提供最短的信号返回路径,从而把谐振在频域内往后推移,提供更大的传输带宽。

    接地扣板及使用该接地扣板的背板连接器、连接器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0212376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1810166372.X

    申请日:2018-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地扣板及使用该接地扣板的背板连接器、连接器组件,接地扣板包括用于固定在差分对安装板的一侧的导电板本体,导电板本体上设有用于避让差分对的避让孔和供接地针通过的通孔,通孔边沿处设有用于与各个接地针接触而将各个接地针导通的弹性接触部,接地针的与导电板本体的弹性接触部弹性顶压配合实现导通,从而实现通过接地扣板将所有的接地针都串联起来,从而为被包围的信号提供最短的信号返回路径,从而把谐振在频域内往后推,提供更大的传输带宽。同时,采用弹性接触部的结构形式能够保证接地针与导电板本体之间的稳定接触,保证导通的有效性。

    一种差分传输结构及差分传输模块和差分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10620315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0329864.0

    申请日:2019-04-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差分传输结构及差分传输模块和差分连接器,其中的差分传输结构包括绝缘基体以及固定在绝缘基体中的差分信号对,差分信号对包括两个左右间隔排列的差分接触件,差分接触件的截面呈矩形;差分传输结构还包括固定在绝缘基体中的接地接触件,接地接触件和差分信号对左右间隔排列,差分信号对被夹在左右两侧的接地接触件之间;差分接触件通过其两侧面或一侧面与绝缘基体连接,差分接触件的另外两侧面或三侧面裸露;这样设置增加了差分接触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由于空气的介质损耗因子小于绝缘基体的介质损耗因子,这样,能够保证绝缘基体对差分接触件进行支撑固定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减小差分传输结构的插入损耗。

    一种电连接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91550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910662049.6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信号接触模块,包括绝缘基板、差分信号对和屏蔽片,差分信号对具有信号插接端,屏蔽片上在相邻两差分信号对的插接端之间具有接地插接端;屏蔽网框,安装在壳体上,各差分对的信号插接端和接地插接端从屏蔽网框的网孔中穿过;信号插接端与对应网孔的孔壁相间隔,接地插接端与对应网孔的孔壁电性接触。电连接器在壳体内设置有屏蔽网框,信号接触块上的信号插接端和接地插接端从屏蔽网框中穿过,并且接地插接端与对应网孔的孔壁电性接触,通过屏蔽网框能够在信号插接端周围对信号插接端进行屏蔽,有效降低了差分信号对之间的串扰和谐振,提高了传输信号的信噪比。

    一种电连接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91550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662049.6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信号接触模块,包括绝缘基板、差分信号对和屏蔽片,差分信号对具有信号插接端,屏蔽片上在相邻两差分信号对的插接端之间具有接地插接端;屏蔽网框,安装在壳体上,各差分对的信号插接端和接地插接端从屏蔽网框的网孔中穿过;信号插接端与对应网孔的孔壁相间隔,接地插接端与对应网孔的孔壁电性接触。电连接器在壳体内设置有屏蔽网框,信号接触块上的信号插接端和接地插接端从屏蔽网框中穿过,并且接地插接端与对应网孔的孔壁电性接触,通过屏蔽网框能够在信号插接端周围对信号插接端进行屏蔽,有效降低了差分信号对之间的串扰和谐振,提高了传输信号的信噪比。

    转接连接器外壳及转接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10965975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0847130.7

    申请日:2018-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转接连接器外壳及转接连接器,转接连接器外壳包括两个相对接且结构相同的壳体单元,壳体单元的对接端设有至少一组卡钩和卡槽,同一组的卡钩和卡槽对称布置,壳体单元内设有用于容纳信号传输模块的通孔,壳体单元的相背端一体成型有用于与信号传输模块沿转接连接器插接方向挡止限位配合以防止信号传输模块从相应相背端脱出的限位结构。转接连接器外壳通过两个结构相同的壳体单元的卡钩和卡槽对扣形成,方便了信号传输模块装配到转接连接器外壳内,降低了装配效率,同时两个壳体单元结构相同,只需生产一种壳体单元,即可实现两个壳体单元的对接,减少了模具的制备,降低了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