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0579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39815.3
申请日:2020-03-03
Applicant: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PC: E21B43/00 , E21B43/16 , E21B47/06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煤岩高渗透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基于室内三轴压缩实验,分析煤岩的渗透率随井周应力变化的变化规律,确定井周应力的预设合理范围;然后,基于弹塑性理论,划分煤层气井及其围岩的受力状态分区,建立塑性软化区、弹性区和破坏区的井周应力分析式;最后,根据井周应力分析式以及所确定的井周应力的预设合理范围,确定井底压力的控制值域表达式,并代入煤层气井所在地的煤岩实际参数,计算出煤层气井的井底压力的控制范围,使井周应力处于的预设合理范围,以提高煤岩的渗透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使煤储层绝对渗透率随着煤层气的开采而逐渐增大或者保持在较高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1339481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51725.6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气井的试井分析方法,包括:首先,筛选整理煤层气井生产阶段内的生产数据,生产数据包括煤层气井的压力和流量数据;其次,选择反映地层压力变化特征的分析段,针对分析段:进行全段生产数据的反褶积,以及部分分段生产数据的反褶积;再次,分别根据反褶积得到的压力及其导数双对数曲线,选择相应的储层和井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得到解释结果;从次,将全段生产数据的解释结果与分段生产数据的解释结果进行对比,综合邻井及储层地质特征确定解释结果;最后,根据确定的解释结果,利用公式计算煤层气井的泄流半径。本发明的试井方法可用于渗透率、初始地层压力等参数的获取,为后期压降特征分析以及排采界限的确定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31012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0858010.8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划分页岩流体赋存类型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其包括:制作标准柱塞样品;对标准柱塞样品进行除水处理,并记录重量;利用预设流体对脱水样品进行加压,记录饱和流体样品的重量;将饱和流体样品按照不同的转速进行渐变离心处理,并对应进行核磁共振测试,记录每个转速对应的重量;将离心后的饱和流体样品打碎成预设粒径的破碎样品,按照不同的转速进行渐变离心处理和核磁共振测试,记录每个转速对应的重量;基于离心过程中,核磁共振测试对应谱峰形态和核磁信号量的变化,判断可采收流体和吸附流体,并计算对应的含量。有效评价页岩流体赋存特征,解决了流体赋存类型识别困难,工业开采孔径下限不清等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7741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0360638.5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7/626 , G01N23/22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指标判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测定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的元素含量;根据所述元素含量判断沉积环境的陆源碎屑输入量;根据所述元素含量判断沉积环境的盐度条件;根据所述元素含量判断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环境;根据所述元素含量判断沉积环境的古气候条件;根据所述元素含量判断沉积环境的表层水体古生产力。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指标判识方法流程简单、计算方便、方案可行性强,非常适合在页岩沉积环境预测方面大规模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83764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80268.4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煤层气开采的多层共采装置,包括:第二钻孔,其贯穿多个煤层,且用于下入抽采管,以便利用所述抽采管进行煤层气抽采;以及至少一个第一钻孔,其贯穿多个煤层,且与所述第二钻孔之间存在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钻孔中能够下入裂隙改造管和定向供流管,且通过所述裂隙改造管和定向供流管能够对多个煤层进行改造;且,对于多个煤层进行改造的过程以及利用所述抽采管进行煤层气抽采的过程为同步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837646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480268.4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煤层气开采的多层共采装置,包括:第二钻孔,其贯穿多个煤层,且用于下入抽采管,以便利用所述抽采管进行煤层气抽采;以及至少一个第一钻孔,其贯穿多个煤层,且与所述第二钻孔之间存在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钻孔中能够下入裂隙改造管和定向供流管,且通过所述裂隙改造管和定向供流管能够对多个煤层进行改造;且,对于多个煤层进行改造的过程以及利用所述抽采管进行煤层气抽采的过程为同步进行。(56)对比文件WO 2013078980 A1,2013.06.06WO 2020151207 A1,2020.07.30US 2011125471 A1,2011.05.26Wu, LC 等.Development techniques ofmulti-layer tight gas reservoirs inmining rights overlappingblocks.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DEVELOPMENT.2015,第42卷(第06期),全文.Bai, LJ等.Study on the Influence inDrainage System of CBM Wells Brought byUsing Ascending Frequency Technology.201527TH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CONFERENCE (CCDC).2015,全文.徐晓乾;孟应芳;段正鹏;李国红;李青松.贵州省煤层气(瓦斯)开发适用性技术分析.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第06期),全文.程志恒;陈亮;苏士龙;王公达;邹银辉;张永将;邹全乐;姜黎明;闫大鹤;杜志峰;王向东.近距离煤层群井上下联合防突模式及其效果动态评价.煤炭学报.2020,(第05期),全文.黄旭超;王正帅;陈建杰;王宝群.煤层群联合压裂增透石门快速揭煤技术研究与应用.煤炭科学技术.2018,(第06期),全文.李勇;曹代勇;魏迎春;王安民;张强;吴鹏.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低煤阶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石油学报.2016,(第12期),全文.周炜光;徐书荣;李希建;尹鑫;刘尚平.强突松软煤层群综采面瓦斯立体治理技术研究.中国煤炭.2016,(第09期),全文.张奇;王春东;赵泽;程跃辉;张锦虎.煤层气的抽采技术与应用探讨.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第24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133948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010151725.6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气井的试井分析方法,包括:首先,筛选整理煤层气井生产阶段内的生产数据,生产数据包括煤层气井的压力和流量数据;其次,选择反映地层压力变化特征的分析段,针对分析段:进行全段生产数据的反褶积,以及部分分段生产数据的反褶积;再次,分别根据反褶积得到的压力及其导数双对数曲线,选择相应的储层和井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得到解释结果;从次,将全段生产数据的解释结果与分段生产数据的解释结果进行对比,综合邻井及储层地质特征确定解释结果;最后,根据确定的解释结果,利用公式计算煤层气井的泄流半径。本发明的试井方法可用于渗透率、初始地层压力等参数的获取,为后期压降特征分析以及排采界限的确定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216280538U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22866121.2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煤层气的储运全程监测装置,所述盒体的内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有按压冒,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下方连接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外侧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背侧连接有滚珠螺母,所述滚珠螺母的内侧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和电机的下方均连接有安装板,本实用新型设置安装板、连接板和L型支架,按压上下两侧的按压冒,带动连接杆下方的L型支架相向移动,将L型支架从L型卡槽的内部取出,即可完成对盒体的拆卸,操作简单,解决了结构复杂,不方便进行拆卸和安装的问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