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92150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693068.1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nventor: 付超 , 张宜虎 , 邹德兵 , 丁刚 , 余美万 , 黄小艳 , 熊瑶 , 胡亚子 , 程子刚 , 贾春磊 , 潘月宇 , 王孝兵 , 廖绍华 , 丁长栋 , 罗荣 , 张利洁 , 唐爱松 , 庞正江 , 陈冲 , 刘倩 , 胡伟 , 朱瑜劼 , 蒋建军 , 朱江洋
IPC: E21F17/16 , E21F16/02 , E21F17/103 , E21D9/14 , E21D9/00 , E21D8/00 , E02D19/00 , E02D19/18 , B65D88/54 , B65D90/48 , B65D90/54 , B65D9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引水式桶状水封石油洞库结构及建造方法,所述石油洞库结构设置在岩体坚硬完整性好、无地下水或地下水来源不稳定且靠近水源的山体内,包括施工隧洞、石油洞库群、桶状水封系统、引水系统、排水系统、输油系统和监控系统。所述施工隧洞底板低于石油洞库群底板,桶状水封系统的竖向防渗帷幕和水平向防渗帷幕呈桶状将洞库群置于其中,引水系统从地表水源向洞库区自流式供水给水幕孔,排水系统将洞库水垫层多余集水自流式排出到地表,输油系统自流式的将石油从地表输入到洞库和从洞库输出到地表。本发明使洞库帷幕量大幅减少,引水式桶状水封使洞库渗水量可控,自流式排水、输油方式降低运营费,扩大了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使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97772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11418.0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力分散型隧道式锚碇及构建方法,位于地表以下地层的地下空间中,所述拉力分散型隧道式锚碇包括洞室系统、缆索构造和锚固构造;洞室系统是位于地表以下地层内的地下空间,提供缆索构造和锚固构造建造及赋存的空间;缆索构造包括主缆、散索鞍和索股,主缆从地表传递桥梁荷载至地下中的地下空间,散索鞍用于分散主缆成为多根索股;锚固构造包括锚束体、锚体,所述锚体前中部设有多个楔形空洞,并形成多个前锚面,所述前锚面提供锚束体锚固的基座,索股到达不同的前锚面并与锚束体连接。本发明桥梁荷载以拉力形式分散施加于锚体多个前表面,这有利于锚体应力的均匀分布,提高锚体稳固性的同时又通过减少锚体的体积来降低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0605320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45914.5
申请日:2016-07-1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场岩体拉剪试验系统,它包括拉应力施加单元和剪应力施加单元,其中,拉应力施加单元包括左条形垫块、左拉应力施加千斤顶、左垫板、左传力柱、左混凝土后座、右条形垫块、右拉应力施加千斤顶、右垫板、右传力柱、右混凝土后座,剪应力施加单元包括前侧剪应力施加千斤顶、前侧垫板、前侧传力柱、前侧混凝土后座、断面为矩形的条形垫块和断面为梯形的条形垫块。本发明针对现场不同尺度岩体开展拉剪试验,获得不同尺度岩体在拉剪应力区的强度准则和强度特征参数,为拉应力区岩体强度特性研究提供有效手段和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663444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010599756.8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索桥隧道锚与岩体锚复合式锚碇结构及建造方法。所述复合式锚碇结构包括布置在悬索桥桥位区的主缆接入洞,通过主缆接入洞依次施工形成的散索鞍室、前锚室和后锚室,在前锚室与后锚室之间设有前锚固体、锚塞体、后锚固体以及多根锚索,前锚固体置于锚塞体的前锚面,且面积大于锚塞体的前锚面,后锚固体置于锚塞体的后锚面,且面积大于锚塞体的后锚面,多根锚索从前锚固体穿过锚塞体以及锚塞体周围的岩体后用通过锚具固定在后锚固体上;悬索桥的主缆从主缆接入洞牵引入散索鞍室后通过散索鞍分散后与对应的锚索连接。本发明增大了岩体承载的范围,提高了锚碇承载力,可减小锚洞尺寸,能适用工程质量级别较差的岩体。
-
公开(公告)号:CN11881461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105628.8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中交第二公路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透水岩层泄水的隧道式锚碇长期排水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渗水沟、集水井、过滤装置、集水装置、泄水孔、过水管和泄水管;渗水沟位于隧道式锚碇的后锚室,隧道式锚碇位于地表以下的岩层中;集水井位于渗水沟中间,集水井内设过滤装置和集水装置,集水装置下部伸入过水管,过水管下部与泄水管相连且位于泄水孔内,泄水孔穿过岩层到达透水岩层;后锚室的积水经过渗水沟收集到集水井,然后被集水井中的过滤装置过滤后,由集水装置汇集并经由过水管输入泄水管,最终排放于透水岩层中。本发明利用岩层中原有的透水岩层直接排出隧道式锚碇后锚室的积水,不影响隧道式锚碇的主体结构施工和承载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018067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24812.8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1N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2 , G01N2203/0232
Abstract: 本发明所设计的隧洞式高水压试验仓的构建方法,步骤1:首先选定构建高水压试验仓的隧洞部位,然后分别进行高水压试验仓两个端头密封槽的开挖和试验管路的布设;步骤2:将辅助密封的两个角型钢板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密封槽中,并在每个角型钢板上布设高压止水带;步骤3:安装千斤顶;步骤4:进行靠近隧洞掌子面端头的安装;步骤5:在高水压试验仓中安装试样,并在试验加压油管端部连接加压系统,将数据采集通讯总成与上位机的通信端连接;步骤6:进行远离隧洞掌子面端头的安装;步骤7:使高水压试验仓的两个端头密封止水。本发明能充分利用隧洞式高水压试验仓的压力,不受试验部位与时间的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534211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910066091.1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千斤顶。所述的千斤顶包括缸体、活塞杆和活塞,活塞将缸体分隔形成上油缸和下油缸,在下油缸的下部设有加压油嘴,上油缸的上部设有退压油嘴;在活塞杆远离活塞的顶出端、或在缸体底部的下凸块上设置有柔性腔,在柔性腔内设有与腔体形状相匹配的柔性承压囊,并在柔性承压囊位于柔性腔腔口部位设有柔性承压囊垫,所述柔性承压囊垫的面积与下油缸有效出力面积相等,并与柔性腔的腔口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承压囊均通过通油孔与下油缸连通。本发明传力路径明确,解决了现有岩体力学试验中使用液压(力)钢枕、柔性千斤顶和普通千斤顶岩体受力计量不准确、受压岩体或刚性板受力不均匀和变形偏差问题,提高了岩体力学试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60585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59096.7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21B3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封石油洞库深井潜水泵除垢封堵装置。所述的封堵装置包括由多个截面呈倒L形的封堵片组成的圆筒状封堵器和设置在每个封堵片上的控制连杆,所述圆筒状封堵器顶面筒口内径与深井潜水泵进水口外径相匹配,圆筒状封堵器下部筒身内径与深井潜水泵电机外径相匹配、外径与水封石油洞库深井井筒内径相匹配;在圆筒状封堵器的顶面小于其筒身直径的区域底面分布有多个散热孔封堵塞,所述散热孔封堵塞的数量、形状大小及位置与深井潜水泵电机顶面散热孔相匹配。该封堵装置可以与水泵一起下送到井内,并在对水泵进行清洗除垢时对水泵与井壁之间进行封堵,大幅减少水泵除垢酸液的用量,降低运行费用,安全可靠,解决了国产水泵的结垢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254996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49786.9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武汉大学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质地基爆破开挖分层回弹变形测量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多点位移计、观测电缆、圆柱塞体、护管、取线器、测孔,测孔贯穿地基开挖层伸入地基岩体,多点位移计与观测电缆连接且安装在测孔下部的地基岩体中,圆柱塞体外侧设有护管,圆柱塞体采用小分段组成,上下无连接填充护管直到测孔孔口,多点位移计上的仪器电缆与观测电缆的一端连接,观测电缆的另一端与最下段圆柱塞体的下端头连接,取线器用于地基开挖层每分层爆破开挖完成后,将圆柱塞体取出,使得与最下段圆柱塞体连接的观测电缆与读数仪连接。本发明能直接测量地基开挖层爆破开挖中不同深度地基岩体的回弹变形,也能对上部结构施工中不同深度地基岩体的沉降变形进行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53421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910066091.1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千斤顶。所述的千斤顶包括缸体、活塞杆和活塞,活塞将缸体分隔形成上油缸和下油缸,在下油缸的下部设有加压油嘴,上油缸的上部设有退压油嘴;在活塞杆远离活塞的顶出端、或在缸体底部的下凸块上设置有柔性腔,在柔性腔内设有与腔体形状相匹配的柔性承压囊,并在柔性承压囊位于柔性腔腔口部位设有柔性承压囊垫,所述柔性承压囊垫的面积与下油缸有效出力面积相等,并与柔性腔的腔口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承压囊均通过通油孔与下油缸连通。本发明传力路径明确,解决了现有岩体力学试验中使用液压(力)钢枕、柔性千斤顶和普通千斤顶岩体受力计量不准确、受压岩体或刚性板受力不均匀和变形偏差问题,提高了岩体力学试验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