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跌落式生物滤塔单元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28555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710525212.5

    申请日:2017-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跌落式生物滤塔单元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调节池、缺氧反应池、跌落式生物滤塔单元,厌氧调节池的进水口端布置有进水管道,厌氧调节池和缺氧反应池之间通过自流通道相连,所述缺氧反应池内布置有提升泵,跌落式生物滤塔单元位于厌氧调节池和缺氧反应池的上方,其包括一高水位箱,高水位箱的进水口通过输水管道与缺氧反应池内的提升泵相连,高水位箱的出水口与跌落式生物滤塔单元的顶部相连,跌落式生物滤塔单元的底部布置有穿孔集水管,跌落式生物滤塔单元内设置有生物滤料。该装置集成污水收集、过滤、生化处理工艺于一体,能有效去除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污染因子,具有结构集成性高、水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16004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710524315.X

    申请日:2017-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调节池、缺氧反应池、生物滤塔单元、潜流人工湿地;厌氧调节池的进水口端布置有进水管道,厌氧调节池和缺氧反应池之间通过自流通道相连,缺氧反应池内布置有提升泵,生物滤塔单元位于厌氧调节池和缺氧反应池的上方,配置有一高水位箱,生物滤塔单元的底部布置有穿孔集水管,穿孔集水管的出水口和潜流人工湿地相连,生物滤塔单元和潜流人工湿地内均设置有生物滤料。进一步,还公开一种基于该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该系统及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少、一次性投资小、运行成本低、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水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景观效果好等优点。

    一种基于污泥龄控制的污泥回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192997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32942.7

    申请日:2014-08-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基于污泥龄控制的活性污泥回流系统,包括混合液分流装置、混合液分离装置Ⅰ、混合液分离装置Ⅱ;混合液分流装置能按人为设定值对全部混合液实现分流;混合液分离装置Ⅰ能使进入其中的混合液实现固液分离,并将活性污泥完全回流至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分离装置Ⅱ能使进入其中的混合液实现固液分离,并将活性污泥全部排出。采用该系统后能简单便捷地完成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污泥龄的控制,并维持稳定。

    基于跌落式生物滤塔单元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285558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525212.5

    申请日:2017-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跌落式生物滤塔单元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调节池、缺氧反应池、跌落式生物滤塔单元,厌氧调节池的进水口端布置有进水管道,厌氧调节池和缺氧反应池之间通过自流通道相连,所述缺氧反应池内布置有提升泵,跌落式生物滤塔单元位于厌氧调节池和缺氧反应池的上方,其包括一高水位箱,高水位箱的进水口通过输水管道与缺氧反应池内的提升泵相连,高水位箱的出水口与跌落式生物滤塔单元的顶部相连,跌落式生物滤塔单元的底部布置有穿孔集水管,跌落式生物滤塔单元内设置有生物滤料。该装置集成污水收集、过滤、生化处理工艺于一体,能有效去除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污染因子,具有结构集成性高、水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16004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524315.X

    申请日:2017-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调节池、缺氧反应池、生物滤塔单元、潜流人工湿地;厌氧调节池的进水口端布置有进水管道,厌氧调节池和缺氧反应池之间通过自流通道相连,缺氧反应池内布置有提升泵,生物滤塔单元位于厌氧调节池和缺氧反应池的上方,配置有一高水位箱,生物滤塔单元的底部布置有穿孔集水管,穿孔集水管的出水口和潜流人工湿地相连,生物滤塔单元和潜流人工湿地内均设置有生物滤料。进一步,还公开一种基于该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该系统及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少、一次性投资小、运行成本低、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水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景观效果好等优点。

    电极强化高效人工湿地及基于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16563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396594.7

    申请日:2018-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强化高效人工湿地,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基质层、填料层、电极区和防渗层;进水管布置在人工湿地的上部,出水管布置在人工湿地的下部;基质层布置在人工湿地的表层,基质层上栽种有湿地植物;填料层布置在基质层下方,包括位于上层的陶粒层和位于下层的鹅卵石层;电极区包括交替布置的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垂直插入基质层并延伸至陶粒层。进一步还公开了基于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方法。本发明基于电极生物膜法,利用自养反硝化不需有机碳源,高效且几乎无二次污染的处理低C/N污水的特点,弥补了传统人工湿地对低C/N污水脱氮的限制情况,同时也通过人工湿地的优点弥补了电极生物膜法处理成本较高的缺陷。

    一种基于污泥龄控制的污泥回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192997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432942.7

    申请日:2014-08-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基于污泥龄控制的活性污泥回流系统,包括混合液分流装置、混合液分离装置Ⅰ、混合液分离装置Ⅱ;混合液分流装置能按人为设定值对全部混合液实现分流;混合液分离装置Ⅰ能使进入其中的混合液实现固液分离,并将活性污泥完全回流至生物反应池;混合液分离装置Ⅱ能使进入其中的混合液实现固液分离,并将活性污泥全部排出。采用该系统后能简单便捷地完成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污泥龄的控制,并维持稳定。

    一种难降解工业废水生化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684701U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20970926.7

    申请日:2018-06-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难降解工业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废水调节池、臭氧接触池、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炭滤池和监控水池,其中,臭氧接触池内布置有臭氧入口和臭氧反应催化剂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内布置有生物滤料和曝气装置,活性炭滤池内布置有活性炭滤料,难降解废水在废水调节池内收集,通过泵送入臭氧接触池,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后,通过泵送入曝气生物滤池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曝气生物滤池出水再通过活性炭滤池吸附部分残余有机物,从而高效去除难降解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能保证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标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一种脉冲布水器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848434U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20539357.7

    申请日:2015-07-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脉冲布水器,包括筒体、布水主管、虹吸管;所述布水主管设置于筒体内为倒U型结构,一端伸出筒体为布水主管的出水口、一端位于筒体内为布水主管的进水口;所述虹吸管包括若干个平行布置的带有阀门的虹吸进口管,所述若干个虹吸进口管自上而下顺序设置于布水主管进水口管道的不同高度上。本实用新型一种脉冲布水器,可以根据处理水量大小调节虹吸管开始虹吸的时间,调整脉冲布水周期,使布水主管出水速度较为均匀,提高出水脉冲稳定性,从而使污水与处理池底的污泥充分混合,厌氧菌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接触反应,能较好地适应小型工业污水处理水量不稳定的特性。

    一种复合搅拌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17734U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20496761.6

    申请日:2014-08-29

    Inventor: 董俊 冯锦 尹大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复合搅拌装置,包括筒体,筒体(1)为圆柱形,设有柱形中空的导流筒(9)固定安装在筒体(1)内部的中央,导流筒(9)外壁和筒体(1)内壁之间的空隙交错安装挡流板(10);导流筒(9)中央安装搅拌轴(7)和搅拌叶轮(8),进水管(2)安装在筒体(1)上,进水管水平高度高于导流筒(9)的上边;出水管(4)安装在筒体(1)上,出水管水平高度低于导流筒(9)底;设有加药管(3)的出口安装在导流筒(9)内。本实用新型能使水得到充分搅拌,消除了死角,并且叶轮运行阻力小,动力转换效率高,能耗小,成本低,它体积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