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54803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687375.0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州)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安装在浅流型河道上,具有若干沿浅流型河道内水流流向布置的堰坝,所述堰坝的坝顶处具有用于水流通过的水渠。所述浅流型河道上相邻两个堰坝上的水渠在河道断面上成错位布置,浅流型河道上堰坝的水渠在河道水面上成“S”形布置,本发明在浅流型河道上相邻的两个堰坝之间在下游侧的堰坝的上游侧形成跌水塘,堰坝上游的跌水塘中水体流速缓慢,在堰坝的坝顶处开设有用于水流通过的水渠,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使跌水塘作为良好的鱼类栖息地,使浅流型河道上相邻的两个堰坝之间的跌水塘内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05950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617086.9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州)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适用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安装在浅流型河道上,其特征在于:具有若干沿浅流型河道内水流流向布置的堰坝,所述堰坝的坝顶处具有用于水流通过的水渠。所述浅流型河道上相邻两个堰坝上的水渠在河道断面上成错位布置,浅流型河道上堰坝的水渠在河道水面上成“S”形布置。本发明在浅流型河道上相邻的两个堰坝之间在下游侧的堰坝的上游侧形成跌水塘,堰坝上游的跌水塘中水体流速缓慢,在堰坝的坝顶处开设有用于水流通过的水渠,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使跌水塘作为良好的鱼类栖息地,使浅流型河道上相邻的两个堰坝之间的跌水塘内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43188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323596.4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州)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F1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急两用型滨水步道护栏及使用方法。本发明适用于护栏生产安装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急两用型滨水步道护栏及使用方法。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急两用型滨水步道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栏杆主体,底部设有连接组件;支撑组件,其与所述连接组件经转动轴转动连接,能够使所述栏杆主体绕转动轴转动;定位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栏杆主体的转动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220868079U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22746249.4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州)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F1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急两用型滨水步道护栏。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护栏生产安装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急两用型滨水步道护栏。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急两用型滨水步道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栏杆主体,底部设有连接组件;支撑组件,其与所述连接组件经转动轴转动连接,能够使所述栏杆主体绕转动轴转动;定位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栏杆主体的转动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219157535U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23026425.9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内生态台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内生态台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道内生态台阶,其特征在于:每级台阶表面均具有硬质台阶本体和地被草,其中硬质台阶本体与上一级台阶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内回填种植土至接近同级台阶上的硬质台阶本体上表面,种植土上种植所述地被草。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河道生态修复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19137724U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20201742.5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冲刷的斜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坡体,在坡体顶部设置有坡顶场地,在坡体顶部与坡顶场地之间布置有高于坡顶场地的挡水墙,坡体顶部靠近挡水墙的位置处设置有碎石槽,碎石槽内填充有碎石,在碎石槽内壁上铺装有分别延伸至挡水墙下方和坡体内的土工布。如此,在坡顶道路上积聚的积水在挡水墙作用下不会流向坡体上,会通过坡顶道路上的场地排水系统排放;在坡顶道路上积聚的积水无法完全通过场地排水系统排放,并且积聚在坡顶道路上的积水漫过挡水墙时,漫过挡水墙的积水会被布置在碎石槽内的碎石消能,减弱了对坡体的冲刷,能有效避免坡体上覆土的水土流失。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城市建设技术领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