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8936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09041.2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IPC: C10G5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重力油固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超重力分离和膜过滤分离两部分,其中,超重力分离部分包括装置本体、油浆进料口、稀释液进料口、管道混合器、转动轴、液体分布器、分离构件、渣浆富集板、重相排出口、向心泵、轻相排出口、电机、氮气口;所述膜过滤分离部分包括管线和滑动挡板,管线分为膜过滤管线和稀释液进料管线两种。本发明先通过超重力分离将大多数固体颗粒排出,再利用膜过滤分离提升脱固效果,克服了单一分离模式的局限性,增强了分离效果和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约了占地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502915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70374.9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劣质重油精制制备炭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劣质重油、催化剂、双氧水依次加入反应器中混合,在搅拌条件下反应0.5~12h,反应温度为30~150℃,得到氧化后混合物;2)将氧化后混合物先降温至室温,然后加热至40~80℃,静置分离;3)将分离后的重油进行减压蒸馏,切割得到350~520℃精制原料;4)所述精制原料经过热处理,得到炭材料。其中,所述的氧化脱硫催化剂为羧酸类低共熔溶剂,由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中的脱硫方法条件温和,芳烃损失小,氧化脱硫效率高,成本低廉,适合用于炭材料的制备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21591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85664.X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3/888 , B01J23/89 , B01J37/03 , C07C213/02 , C07C217/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镍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纳米镍基催化剂包括载体、主活性组分和助活性组分,所述载体含有SiO2、MgO、TiO2、Al2O3和ZrO2中的至少两种,所述主活性组分为镍,所述助活性组分为Ag、Pd、Pt、Mo、W、Fe和Cu中的至少一种;以所述纳米镍基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主活性组分的含量为15‑60%,所述助活性组分的含量为0.01‑0.2%,余量为载体。本发明的纳米镍基催化剂在较温和的反应工艺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加氢活性和选择性,4,4'‑二硝基二苯醚转化率可达到100%,4,4'‑二氨基二苯醚选择性可达到99.8%,目标产物单程收率高,副反应极少发生,而且稳定性高,反应运行1000h,转化率仍在99.9%以上,选择性仍能维持在99.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18565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54409.X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晶种诱导催化缩聚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步骤如下:将精制沥青原料中沸点为350~520℃的馏分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热缩聚反应,得到缩聚沥青;将缩聚沥青粉碎后进行甲苯抽提,分离出甲苯不溶物;将甲苯不溶物粉碎与浓硫酸混合并加热搅拌,冷却、过滤、水洗和干燥得到磺化中间相;将精制沥青原料、对甲苯磺酸和磺化中间相按比例混合均匀,在惰性气氛下,先进行交联反应,然后进行诱导催化缩聚反应,得到缩聚中间相;将缩聚中间相在负压下脱挥,得到可纺中间相沥青。本发明采用的原料价格低,制备工艺简单,无需脱除催化剂,并且制得的中间相沥青可纺性好,能够作为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的优质前驱体。
-
公开(公告)号:CN11736337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92376.X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相沥青及其连续制备系统和方法。本发明对重质油进行减压蒸馏,分离出精制组分;对精制组分进行预热通入连续合成反应器反应得到中间相沥青粗产物,对中间相沥青粗产物进行提纯和后处理即可得到中间相沥青产品。本发明方法能够实现中间相沥青的连续生产,同时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温度可以降低焦炭生成量,增加中间相沥青生产效率。本发明方法应用管式反应器来代替传统反应釜,对传质传热过程进行强化,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反应温度。另外还可通过增加或减少管式反应器的数量可以快速调节产量,操作灵活性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