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5981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409918.5
申请日:2017-06-03
Applicant: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金正浩 , 马军 , 宋守平 , 刘杉 , 李欢 , 李众望 , 赵现建 , 周炳昊 , 尹一光 , 吴允政 , 李亚文 , 刘锋 , 董延超 , 刘文斌 , 石亮亮 , 刘杰 , 吕君卓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竖井连接非同面上、下平段的发电引水隧洞布置型式,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的一种发电引水隧洞布置型式。进水口段与进洞点连接,渐变段位于进水口段与进洞点连接处的内侧,上平段的一端经过进洞点与进水口段连接,进水口段轴线与上平段轴线重合,下平段的一端与主厂房连接,在上平段轴线和下平段轴线的交点处设置竖井,该竖井上端与上平段的另一端连接,该竖井下端与下平段的另一端连接,竖井上弯段的转角θ1为90°,竖井下弯段的转角θ2为90°。本发明结构新颖,运行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经济实用、布置紧凑、结构稳定、引水系统布置平直顺畅、应用范围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50738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510001085.3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返流式消能结构的J型侧槽溢洪道结构,包括弧形侧槽溢流堰、弧形侧槽底板、弧形侧槽边墙、7型消能顶板、梯形消能墩、弧形侧槽上游挡墙、泄槽前调整段和泄槽段,所述泄槽前调整段的上游端与弧形侧槽相切,所述7型消能顶板位于侧槽边墙顶部,J型布置能较好的适应较陡的岸坡地形,避免产生开挖高边坡的同时增大了溢流前缘长度,增加了侧槽溢洪道的泄流量。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7型消能顶板返流式消能结构,能有效减少侧槽深度,降低靠山侧侧槽边墙高度,返回的水流与弧形侧槽溢流堰下泄水流对冲后能量相互抵消,达到消能和调整出槽水流流态的作用,避免出槽水流偏流,使水流更平顺进入泄槽。
-
公开(公告)号:CN222745046U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21506835.X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水隧洞的固结灌浆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在灌浆过程中对灌浆枪管进行固定支撑,较为省力的引水隧洞的固结灌浆装置。一种引水隧洞的固结灌浆装置,包括有灌浆枪管、手持套、控制阀、液压封囊和支撑机构,所述灌浆枪管下部外侧连接有手持套,且灌浆枪管下部连接有控制阀,并且灌浆枪管中部外侧连接有液压封囊,所述灌浆枪管中部外侧连接有液压封囊,且控制阀位于液压封囊和手持套之间,所述灌浆枪管下方设有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封囊发生膨胀与预留孔卡接,再将稳定座移动至灌浆枪管下方,使得固定块与灌浆枪管卡接,能够在灌浆过程中对灌浆枪管进行固定支撑,较为省力。
-
公开(公告)号:CN222349594U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21219466.6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B5/02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水利施工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气缸,两个所述第一气缸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杆,通过设置第一气缸,工作人员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启动带动第一推杆移动,第一推杆便可带动第一支撑板向外移动,从而根据渠道宽距进行调节,通过设置第二气缸,工作人员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启动带动第二推杆移动,第二推杆移动可带动第一支撑板在第一连接块上进行角度调节,达到了根据渠道的宽距及角度启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从而让第二支撑板抵紧在渠道表面,实现了对渠道的充分贴合和支撑效果,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206768766U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20634924.6
申请日:2017-06-03
Applicant: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竖井过渡的发电引水隧洞布置型式,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的一种发电引水隧洞布置型式。进水口段与进洞点连接,渐变段位于进水口段与进洞点连接处的内侧,上平段的一端经过进洞点与进水口段连接,进水口段轴线与上平段轴线重合,下平段的一端与主厂房连接,在上平段轴线和下平段轴线的交点处设置竖井,该竖井上端与上平段的另一端连接,该竖井下端与下平段的另一端连接,竖井上弯段的转角θ1为90°,竖井下弯段的转角θ2为90°。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运行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经济实用、布置紧凑、结构稳定、引水系统布置平直顺畅、应用范围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